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0)
2023(11834)
2022(10122)
2021(9209)
2020(7905)
2019(17847)
2018(17309)
2017(32334)
2016(16993)
2015(18615)
2014(18048)
2013(17496)
2012(15786)
2011(13280)
2010(13194)
2009(11789)
2008(10965)
2007(9145)
2006(7603)
2005(6328)
作者
(44779)
(37131)
(36841)
(35640)
(23762)
(17743)
(16872)
(14430)
(14132)
(12989)
(12826)
(12809)
(11633)
(11556)
(11555)
(11524)
(10974)
(10879)
(10715)
(10620)
(9053)
(8990)
(8975)
(8722)
(8432)
(8392)
(8161)
(7917)
(7379)
(7274)
学科
(60170)
经济(60099)
管理(49179)
(44924)
(37187)
企业(37187)
方法(31342)
数学(27949)
数学方法(27545)
(22938)
(21770)
税收(20308)
(20137)
中国(16425)
(15716)
(14089)
财务(14041)
财务管理(13970)
企业财务(13350)
业经(13319)
审计(12215)
(12081)
(11811)
地方(11465)
农业(10916)
(10852)
贸易(10835)
(10580)
(10406)
银行(10389)
机构
大学(217043)
学院(216240)
管理(87379)
(86082)
经济(84388)
理学(75781)
理学院(75057)
管理学(73658)
管理学院(73271)
研究(66952)
中国(54020)
(48119)
(44367)
科学(40832)
财经(37476)
(34298)
中心(33697)
(32246)
(31442)
(31132)
业大(30916)
财经大学(28268)
研究所(28063)
经济学(27088)
北京(26450)
(25855)
(25401)
师范(25026)
(24905)
经济学院(24753)
基金
项目(157852)
科学(125462)
基金(117257)
研究(114095)
(103149)
国家(102412)
科学基金(89361)
社会(73409)
社会科(69951)
社会科学(69933)
基金项目(62234)
(60066)
自然(58882)
自然科(57425)
自然科学(57407)
自然科学基金(56355)
教育(52559)
(51109)
资助(47070)
编号(45291)
重点(36127)
成果(35511)
(35152)
(33304)
(32499)
国家社会(31887)
科研(31423)
创新(31316)
教育部(30594)
大学(30271)
期刊
(83291)
经济(83291)
研究(64037)
中国(41477)
(39982)
学报(32611)
管理(31598)
科学(28924)
(25395)
大学(25180)
学学(23900)
技术(20469)
教育(18657)
(17704)
金融(17704)
农业(17397)
财经(16970)
(16443)
(15481)
(14419)
经济研究(14326)
税务(13753)
财会(13517)
业经(12514)
会计(12218)
问题(10749)
(10213)
(10079)
理论(9995)
审计(9962)
共检索到315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峰   马艳艳   杨瑞平  
“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涉税数据的大集中,对企业审计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以2010—202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大数据税收征管如何影响企业的审计质量,并揭示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和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有效提高了审计质量。机制检验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降低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和法治环境较好的地区,大数据税收征管提高审计质量的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斌  王星月  
选取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发挥治理效应,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可以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和改善信息环境来发挥治理效应,并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样本组,可能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是其统筹自身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及经济属性后的决策选择,不同于民营企业只考虑单一经济收益。文章丰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后果研究,为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建设,更好发挥外部治理效应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艳  梁日新  李英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加剧导致企业“脱实向虚”的现状越来越严重,进而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金税三期”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代理问题进而抑制企业金融化,有效发挥了“征税效应”和“治理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避税动机较强的企业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没有显著差异。本文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和税收征管的相关研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纪亚方  梁日新  池亚楠  
企业违规行为是阻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防范治理企业违规行为,对于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大数据税收征管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其能否以及如何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是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借助“金税三期”税务稽查系统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能显著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差地区、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建议夯实大数据税收征管的数据基础,提高大数据税收征管的数据整合能力;完善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提升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精准治理作用;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企业违规行为成本。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建明  孙诗璐  
税务机关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监管力量,它们之间的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以2009-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金税三期"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加强税收征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税三期"上线显著降低了审计费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经国内"十大"事务所审计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金税三期"上线显著降低了代理成本和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相应的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本文丰富了税收征管和审计费用的相关文献,为新兴市场中税收征管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上市公司、审计师以及监管部门全面理解税收征管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江波  徐梦洁  张智越  
投融资期限错配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且其通过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桥梁效应”,以及缓解企业的双重代理问题发挥“治理效应”,进而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政策的溢出效应在抵押担保能力较弱、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来峰   赖少杰  
资本深化是应对经济下行和人口挑战的必然趋势。因此,基于2008年至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金税三期在全国逐步推行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会通过治理效应增加了企业的外源融资,进而提升了企业资本劳动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税收征管弱地区企业以及税收转嫁能力强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更具提升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税收征管对企业资本劳动比、要素结构的影响机理,为税收征管数字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解释,丰富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的经济后果,为推进税收数字化决策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丽  吴乐  王云霞  
本文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金税三期”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征管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以“金税三期”为代表的税收征管能显著促进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作用渠道显示,税收征管通过增加融资约束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两个渠道促进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产权性质为民企、产品市场地位低、征管机构为地税机关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时,税收征管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结论在丰富税收征管经济后果和商业信用融资影响因素的同时,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大数据税收征管和面对政策变化时企业如何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玉明  刘晗  李双  邢超  
“金税三期”工程作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态的精准掌握与分析的数字化税收征管工具,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借助我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于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水平、发挥规范治理作用两项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管理层存在短视主义情境下不利于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而管理层积极语调蕴含信息,有助于抑制研发操纵。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操纵领域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部门监管方式创新、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丁琰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金税三期工程上线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税收征管如何影响现金持有。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显著提高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且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企业、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这种现金增持效应主要源于税收征管的治理效应,通过抑制管理层超额持现引致的过度投资和在职消费进而提升现金持有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超额现金将用于公司研发投入和股利发放,实现了资金的二次优化配置,最终提升了现金持有价值。这为金税工程的政策绩效评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监管,推进纳税系统信息化提供理论及经验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玉明  刘晗  李双  邢超  
“金税三期”工程作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态的精准掌握与分析的数字化税收征管工具,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借助我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于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水平、发挥规范治理作用两项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管理层存在短视主义情境下不利于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而管理层积极语调蕴含信息,有助于抑制研发操纵。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操纵领域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部门监管方式创新、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进   化汝婷   周克清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不断增长,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文章以“金税三期”工程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大数据税收征管对公司关联交易的治理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基于2011—2018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发生的商品与劳务类关联交易数据,通过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文章研究发现以“金税三期”工程为代表的大数据税收征管模式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关联交易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较低,外部市场制度不完善时,“金税三期”工程对关联交易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关于机制的研究显示,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征税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会计稳健性和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从而减少企业关联交易水平。文章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效应,而且对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深化监管方式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怡欣   池赋炜   林奕皓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金税三期工程构建准自然实验,研究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结果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降低了本地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表现为更多地挤出了企业利己性捐赠,对利他性捐赠有一定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弱化政治关联和降低代理成本,间接地降低了企业慈善捐赠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的上述影响在民营、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管理者短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从税收征管角度为解释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内在动机提供了新视角,为实现共同富裕视阈下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牛彪   于林希   尹琪   胡舒扬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将数字技术与税收征管体系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数字化政府的重要治理工具。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金税三期”工程试点的外生冲击,分析并展示这一政策冲击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具有显著降低作用。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改善信息环境和优化公司治理可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基于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财务舞弊风险的降低作用在内部治理水平高、行业竞争程度激烈和金融监管强度大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由此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更有针对性地服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升民   李沛伦   杨彩婷  
税收征管数字化是税收征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事件,已有文献对税收征管数字化在企业层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有成果分析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在进行平行趋势、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更换被解释变量、剔除部分样本、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原因,税收征管数字化提高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促进了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和企业享受比例,从而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规模。拓展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以及在2014年之后的年份,税收征管数字化促进企业慈善捐赠的效应更为显著。建议深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慈善捐赠的规范和引导,同时注重发挥税收大数据“以数治税”优势,促进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及时精准地匹配到每一户适用企业,助力企业更好实施慈善捐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