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6)
2023(10034)
2022(8463)
2021(7746)
2020(6263)
2019(14054)
2018(13835)
2017(25207)
2016(13715)
2015(14736)
2014(14395)
2013(13952)
2012(12470)
2011(11174)
2010(11084)
2009(10408)
2008(10202)
2007(9143)
2006(8235)
2005(7696)
作者
(36090)
(30234)
(30076)
(29082)
(19237)
(14332)
(13660)
(11457)
(11422)
(10739)
(10555)
(10188)
(9718)
(9689)
(9603)
(9352)
(8938)
(8885)
(8780)
(8569)
(7674)
(7202)
(7193)
(6992)
(6798)
(6794)
(6696)
(6654)
(5977)
(5956)
学科
(47635)
经济(47557)
管理(43831)
(37957)
(32202)
企业(32202)
(21724)
税收(20274)
(20220)
(20103)
方法(18111)
数学(15614)
(15561)
数学方法(15321)
中国(14555)
(14055)
业经(13157)
(11135)
财务(11089)
财务管理(11062)
企业财务(10469)
(10159)
(10072)
银行(10060)
地方(9828)
(9570)
(9121)
贸易(9112)
农业(9104)
(9047)
机构
学院(181907)
大学(181082)
(73791)
经济(72207)
管理(67268)
研究(59875)
理学(57292)
理学院(56664)
管理学(55716)
管理学院(55354)
中国(48247)
(43987)
(37342)
科学(34703)
财经(32535)
(29353)
(29149)
(28963)
中心(28266)
(25669)
研究所(25544)
财经大学(23928)
经济学(23663)
业大(23518)
北京(23227)
(22672)
(22433)
(22376)
师范(22140)
经济学院(21290)
基金
项目(120886)
科学(95656)
研究(91746)
基金(88014)
(76081)
国家(75466)
科学基金(65047)
社会(59927)
社会科(56854)
社会科学(56840)
(46584)
基金项目(45644)
教育(41636)
自然(39431)
(39150)
自然科(38533)
自然科学(38527)
编号(37850)
自然科学基金(37807)
资助(34732)
成果(32129)
(29089)
重点(27413)
(26631)
课题(26057)
(25951)
(25923)
国家社会(25643)
(24595)
创新(24390)
期刊
(83852)
经济(83852)
研究(60091)
中国(38239)
(35965)
学报(26945)
管理(26248)
(24037)
科学(23579)
大学(21255)
教育(20080)
学学(20040)
(19645)
金融(19645)
(16414)
财经(16004)
(15592)
农业(15516)
技术(15152)
税务(13849)
经济研究(13793)
(13684)
业经(13346)
问题(10794)
(9293)
财会(9266)
(8818)
会计(8717)
理论(8521)
国际(8249)
共检索到286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晴  
信用是经济管理时代的永恒主题,大数据则是政府管理的"得力助手"。目前,虽然纳税信用评级制度颁布了诸多法规,但存在纳税信用评级主体个体化、信息采集途径单一化、评价方式片面化、评级结果半公开化及评级结果应用低效化等缺陷,抑制了纳税信用评级制度的实施效果。在大数据时代,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在于追求税收公平度、税收效率的提升及税收秩序的优化。具体而言,应构建综合化的纳税信用评级主体制度,拓展纳税信用信息采集途径,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价方式,提升纳税信用评级结果公开透明度并提高纳税信用评级结果的应用效能,激励纳税人提升诚信度与遵从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红莉  雷根强  
基于纯手工收集整理的上市企业纳税信用评级数据和2014-2016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本文分析了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为A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为A对企业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一效应在地区税收征管力度较差地区更加明显。稳健性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回归和工具变量回归证明这一结论是可信的。机制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为A可以通过外源融资机制、营销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等渠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税收征管和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也为创新政府对微观企业的管理方式,注重发挥税收征管治理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亚男   王帅   王玉婷   孔东民  
本文利用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匹配国家税务总局A级纳税信用企业名单,考察了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后,A级纳税信用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在评级披露后应付账款与预收账款规模均显著提高,表明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发挥了“激励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在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以及商业信用环境较差的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制度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了企业声誉以及提高了企业信息透明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世麟  
纳税信用是税收征纳环节产生的信用关系,健全的纳税信用体系有利于减少经济交易风险、促进宏观经济调控和调节财政收入等。然而受制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纳税信用法治体系不健全、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不强、纳税信息采集不完整、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备、纳税信用奖惩体系不完善等五个方面。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健全纳税信用法治体系,确保征纳各方法律权益;培养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增强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建立纳税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完整性;健全纳税信用评价体系,提高纳税信用评价权威性;健全纳税信用奖惩机制,提升税收征管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姚维保  李淑一  申晨  
新时代纳税人的需求呈现出新特征,优化纳税服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调研广东省珠三角地区2018年纳税服务评价的横截面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关键因素,构建纳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突出从"纳税满意度""纳税执法度""纳税容易度""纳税信息化"四个维度进行纳税服务优化,并依据四个维度提出了税务部门需要转变工作理念、跟踪纳税服务需求动态、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构建新媒体纳税信息服务平台等对策。通过多维视角探究纳税服务优化路径,以期更好地提升营商环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治  
当下,世界范围内普遍掀起营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热潮,由世界银行开启的税收营商环境评估发挥了风向标与助推者的作用。在其最新发布的评估体系中,立足不同的评估维度,形成了若干具体评测点与量化标准,折射出新一轮驱动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发展趋势。但其具体评估指标与我国税制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不能采取简单的对标主义,将纳税评估具体指标直接用于衡量我国税制实践状况乃至评判税收营商环境的优劣。目前相关研究还缺乏针对新纳税评估体系的价值梳理及其适用有限性的深入分析。鉴于此,一方面应当立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原则,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密切关注国际营商环境发展的新动向;另一方面,应当超越纳税评估的具体指标局限,基于我国本土税制实践的演进轨迹与发展需求,从规范载体、运行机制、价值诉求的维度,厘定税制发展方向,探索有利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中国式税制现代化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自强  李世国  
中国的社会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问题加以治理已成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务。从根本上解决失信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的三维制度模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瑗瑗  
从理论入手,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就纳税人信用档案、信用评价系统、信用激励与失信惩罚机制三个方面,运用图表的形式,提出纳税信用等级制度的设计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泽强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给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以及我国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税收是国家的经济血脉,加强纳税信用法律制度建设,筑牢纳税信用基石,不仅可以减少税收流失,和谐征纳关系,推动税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全社会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浓厚氛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文静  
纳税领域信用制度主要包括纳税信用制度、征税信用制度和用税信用制度。文章在分析我国纳税领域信用缺失及信用制度滞后的基础上,提出以政府手段推进纳税领域三种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路和想法,采取有形约束(政府)与无形约束(市场)相结合,对失信行为在制度层面形成强大的监督和制约,使其失去可以"运作"和生存的制度空间,以此优化纳税领域信用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刚  
由于非正式制度对于正式制度的实施具有制约或促进作用,而且其本身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选择也具有无形的约束力量。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推动非正式制度变迁来有效治理和改善我国的纳税信用状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建兰  李洲  单云慧  
大数据时代下,税收工作不断走向智能化、科学化和精准化,将大数据融入税收工作已是不可逆之势,但随着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纳税人涉税信息被泄露和利用的风险也逐渐增大。基于纳税人涉税信息应当被给予产权化法律保护的现实需求,聚焦大数据背景下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具体情况,深入探讨目前我国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立法供给不足且法律适用层次低、纳税人权利救济困难以及大数据背景下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立和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努力寻找征纳双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以此达到各方权益的平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孙静  王亚军  
纳税评估选案的实质是风险识别与控制,体现的是信息管税中的大数据思维。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在建立健全涉税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探索机器学习算法,有效识别并遴选出疑点纳税人。本文对大数据思维在纳税评估选案建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着力展现BP神经网络模型在纳税评估选案中的理论适用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家凤  何少武  
面对市场主体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只有结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特征及需求,对传统的纳税评估信息采集模式进行创新才能适应税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通过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可视化服务、采集众包模式,创新纳税评估信息采集流程和管理;依托物联网技术,创立适应纳税评估数据海量增长不确定性的弹性构架体系。构建以国家统一税务应用平台为中心,以共享数据辅助系统为支撑的纳税评估信息采集模式,是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采集需求,促进税源监控,提高纳税评估效率的重要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