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8)
2023(3880)
2022(3294)
2021(3350)
2020(2731)
2019(6508)
2018(6784)
2017(10733)
2016(5717)
2015(5933)
2014(5723)
2013(5146)
2012(4728)
2011(4207)
2010(4386)
2009(3732)
2008(3589)
2007(2980)
2006(2906)
2005(2855)
作者
(13656)
(11439)
(11205)
(11140)
(7336)
(5272)
(5270)
(4408)
(4397)
(4041)
(3992)
(3936)
(3782)
(3568)
(3468)
(3442)
(3384)
(3329)
(3180)
(3129)
(3049)
(2760)
(2688)
(2650)
(2568)
(2566)
(2542)
(2434)
(2270)
(2195)
学科
(19402)
经济(19376)
管理(14421)
(12652)
(10111)
企业(10111)
中国(8663)
(7828)
方法(6766)
(6297)
数学(5904)
(5903)
数学方法(5841)
(5670)
业经(5459)
(5196)
银行(5196)
技术(5095)
(5050)
体制(5028)
(4844)
金融(4844)
教育(4248)
农业(4086)
地方(3968)
(3841)
(3563)
税收(3496)
财政(3469)
(3461)
机构
大学(67981)
学院(65578)
(28325)
经济(27739)
研究(25980)
管理(25575)
中国(21612)
理学(20840)
理学院(20596)
管理学(20263)
管理学院(20105)
(15796)
(15739)
科学(14335)
中心(12514)
(12508)
(11173)
研究所(11037)
财经(10844)
北京(10406)
(10012)
(9726)
师范(9670)
(9561)
(9287)
经济学(8933)
(8617)
(8509)
财经大学(8016)
师范大学(7985)
基金
项目(42483)
研究(35770)
科学(33818)
基金(29665)
(25439)
国家(25195)
社会(22284)
科学基金(21554)
社会科(21113)
社会科学(21109)
教育(15906)
(15849)
编号(15560)
基金项目(15227)
成果(13975)
(13506)
自然(11429)
自然科(11186)
自然科学(11182)
资助(11020)
自然科学基金(10967)
项目编号(10182)
课题(10061)
(10052)
国家社会(9972)
(9539)
重点(9479)
(9422)
创新(9395)
(9323)
期刊
(34057)
经济(34057)
研究(25258)
中国(22479)
教育(13848)
(12387)
管理(10724)
(8952)
金融(8952)
学报(8577)
图书(8130)
(7838)
科学(7832)
大学(7124)
技术(6406)
情报(5881)
学学(5776)
财经(5718)
书馆(5588)
图书馆(5588)
经济研究(5457)
理论(5437)
科技(5136)
(5127)
论坛(5127)
(5044)
实践(5030)
(5030)
业经(5023)
农业(4856)
共检索到121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如  吴晨生  李梦辉  
大数据时代,中国的产业提升、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探索以大数据处理为基础的动态情报解决方案。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以及3G/4G/WIFI网络的大面积覆盖,与人们自身相关的数据都可能成为可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这是科技情报工作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也是科技情报工作不可摆脱的新环境。大规模普及发布、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开启了一次科技情报重大的时代转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秀文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数量和速度、多样性和复杂性正在改变各国国家安全政策、军事行动和情报活动的传统工具和方法。情报界正面临不断增长的数据所带来的如何获取、关联、融合和分析的严峻挑战。大数据时代也给科技情报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是科技情报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弱化。在数据开放的趋势下单纯提供内容获取或计量的服务模式并不能完全支持业务决策的需要。二是科技情报的用户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大数据环境下,以文献单元为特征的加工整理以及存储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恩华  
全面讨论了信息不等于情报、科技不等于生产力、改革不等于分流的观点,由于这些概念的不清造成科技情报工作的误区,探讨科技情报工作的改革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晋  李辉  尹明理  唐磊  黄宇  黄裕荣  吴晨生  
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情报工作有着不同的目标定位、工作核心与时代工作重点,是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利益冲突的产物,而这些认识差异的根源在于对情报定义认知的不同。从“情报是人脑做出的有价值的判断”这一定义出发,文章对新形势下科技情报工作的目标定位、核心与时代工作重点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目标定位、核心应紧密围绕情报判读来进行;而科技情报工作的时代重点则由不同时代背景下情报的属性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来决定。只有充分认识并把握新形势下情报属性特征的变化及由其决定的科技情报工作的目标定位、核心及时代工作重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惠娜  李辉  刘如  李梦辉  吴晨生  
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科技情报界对"情报"概念的理解、认知与应用有所不同,与特定的社会语境、认知水平、科技应用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更与特定历史阶段下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及社会情报需求密切相关,这使得我国情报概念的嬗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情报3.0时代背景下,梳理我国情报概念的嬗变及背后的推动力,对于重新理解和认识新时期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重点及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陈云伟  
历经60余年的发展,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已进入转型创新期,在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与竞争格局深刻变化、数字技术快速进步以及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情报事业迎来了更高的新时代发展需求。因此,我国需掌握数字技术驱动的科技情报范式变革的新契机,深入开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情报工作。第一,夯实科技情报研究理论、方法与数据根基;第二,布局面向科技未来发展的科技战略政策研究;第三,组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及管理制度研究;第四,探索可揭示问题和规律的科学学大数据分析;第五,展开围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的科技评价研究。同时,需要打造心系科技强国事业、高效协同、梯度完整、规模合理、集成“战略-理论-方法-数据-工具-分析”六型协同的新时代科技情报人才队伍,最终实现我国科技情报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孟云  
本文联系实际 ,探讨了县级科技情报工作改革的问题。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肖青  
市场经济与农村科技情报工作改革肖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当代中国农民提出了挑战,也给农村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情报需求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农民自己决策生产什么产品,而且要求农民能积极开拓市场打开产品销路,即当代中国农民必...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言瑞  陈超  姚瑞全  侯惠群  
以先进技术为工作手段和前沿行业为研究对象的情报行业,应当研究大数据,作为其新的工作方法和信息研究来源。本文介绍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大数据环境下,情报研究尤其是核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描述情报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给出开展情报行业大数据研究的建议和举措。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苏新宁  
长期以来,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出现了偏移,以信息代替情报的研究模式,造成情报淡化,情报工作更是把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当做主要工作,由此大大削弱了情报本身的内涵。文章认为,大数据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情报界必须要有新思路。文章提出了:在复杂数据中寻求情报,大数据环境下的情报学理论重建,情报学博士培养的专业化,情报工作不仅仅是"耳目、尖兵、参谋",还要成为"引导"科技的尖兵,等建议。特别强调科技情报所(信息所)应当努力将自己培育成国家重要智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文章回顾了情报学的起源与演变,梳理了国际情报学和我国情报学的发展脉络,明确了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本质和特点。重点论述了大数据时代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变"与"不变":"变"的部分包括分析对象由"信息"深入到"数据"、研究对象由"信息"回归到"情报"、加工层次由"分析"提升到"研究"以及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变"的部分包括"广、快、精、准"的要求和标准不变、"耳目、尖兵、参谋"的角色地位不变、决策支持的功能定位不变以及战略规划的功能定位不变。结论是: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历史使命、根本任务、研究或工作对象、学科或工作边界不变,改变的只是研究或工作内容、方法、工具、技术、机制和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如  周京艳  张惠娜  
[目的/意义]以知识集成与智能服务为源泉的科技情报工作能力成为驱动未来科技情报发展的动力。构建新时代科技情报工作能力体系将有效促进情报生产。[方法/过程]界定了科技情报工作能力的内涵,梳理了科技情报工作能力的演进过程,分析了情报工作能力体系的理念和要素,绘制了情报工作能力体系的框架和发展路径。[结果/结论]科技情报工作能力体系是一个包括内部机能与外部能力的复杂系统,绘制它的体系框架和发展路线图需要在六度理念的指导下,从内部机能与外部能力两方面同时着手,使二者与情报需求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履行科技情报工作职责,完成科技情报机构使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萌  
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原本就与大数据有着天然联系的科技情报事业带来了研究新范式、科技情报新型解决方案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新突破等方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思维认知模式、核心和关键技术研发、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政府科技治理新模式等挑战。科技情报全行业要从技术、服务新模式、高端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应对,从而开创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琳  曾祥效  
从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的需求出发,分析科技情报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构想。围绕科技情报服务链条部署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实现从资料收集到知识挖掘,从模糊的经验分析到精确的数据分析,从背景信息提供到解决方案提供的转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婧  李辉  刘彦君  刘如  吴晨生  
[目的/意义]探讨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效能的影响,为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与时代同行共进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从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整体影响出发,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超级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下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思维、机制、模式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变革。[结果/结论]大数据改变情报工作思维、人工智能增强情报判断能力、移动互联网创新情报工作模式、传输和计算速度飞跃增进情报与决策联动关系;新技术革命既是一个提升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参谋""智囊"形象和地位的良好机遇,又是一次对情报战略预见、决策引领能力的严峻挑战,更是一场情报生产革新之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