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7)
- 2023(12492)
- 2022(10571)
- 2021(10255)
- 2020(8340)
- 2019(19781)
- 2018(19893)
- 2017(36349)
- 2016(20731)
- 2015(23259)
- 2014(23291)
- 2013(22184)
- 2012(20330)
- 2011(18366)
- 2010(18189)
- 2009(15851)
- 2008(15202)
- 2007(13214)
- 2006(11578)
- 2005(10071)
- 学科
- 济(72351)
- 经济(72275)
- 管理(52565)
- 业(48748)
- 企(40738)
- 企业(40738)
- 方法(34656)
- 数学(29816)
- 数学方法(29445)
- 中国(24309)
- 教育(22657)
- 农(18564)
- 学(17971)
- 财(17712)
- 业经(17080)
- 理论(16073)
- 地方(14709)
- 贸(13614)
- 贸易(13609)
- 易(13237)
- 技术(12930)
- 农业(12437)
- 和(12281)
- 制(11804)
- 环境(11166)
- 务(10896)
- 财务(10836)
- 财务管理(10820)
- 发(10256)
- 教学(10234)
- 机构
- 大学(280647)
- 学院(273395)
- 管理(107126)
- 济(100416)
- 经济(98004)
- 理学(93564)
- 研究(92534)
- 理学院(92474)
- 管理学(90766)
- 管理学院(90254)
- 中国(62210)
- 京(61043)
- 科学(57126)
- 范(45711)
- 师范(45407)
- 所(45376)
- 财(44710)
- 研究所(41782)
- 中心(41176)
- 业大(39323)
- 北京(39191)
- 江(39123)
- 农(38814)
- 教育(37666)
- 师范大学(37377)
- 财经(36621)
- 院(33759)
- 经(33469)
- 州(32021)
- 技术(31888)
- 基金
- 项目(191303)
- 科学(151319)
- 研究(147684)
- 基金(135569)
- 家(116693)
- 国家(115598)
- 科学基金(99086)
- 社会(89703)
- 社会科(84751)
- 社会科学(84727)
- 省(74943)
- 教育(73758)
- 基金项目(72040)
- 划(65001)
- 编号(63361)
- 自然(63093)
- 自然科(61615)
- 自然科学(61605)
- 自然科学基金(60442)
- 资助(55186)
- 成果(53461)
- 课题(45000)
- 部(43657)
- 重点(43498)
- 发(41446)
- 创(40191)
- 项目编号(39543)
- 教育部(38180)
- 创新(37110)
- 年(36805)
共检索到396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晓玲 徐辉
大数据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生评价与教学方式,为比较教育研究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大规模跨国比较研究的开展就得益于此。大数据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在方法上更加重视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在研究对象上更加关注区域性和全球性教育问题,在研究目的上更加指向教育决策与实践改进。大数据给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对比较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传毅 郑湘 杨佳乐
基于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2000年后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的历时性分析,发现:我国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受教育人口需求仍然偏小,结构还有待优化,质量尚有明显的提升空间。未来国家应扩大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的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遴选中加大教育学科的支持力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杨尊伟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将引发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具有全样本性、注重效率、注重因果和相关的复杂性等特征。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深度挖掘现有的教育数据资源,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而且要重视理论创新和对知识的原创性贡献。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范式 大数据 转型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高益民
1995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更名为"国际与比教育研究所",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并于2009年更名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研究院拓展了研究领域,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型,促进了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强化了社会服务,推动了比较教育文化学派建设。这不但实现了转型发展,而且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大卫·特纳 吕云震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大传统优势:政策优势、语言优势、数据/资料优势。然而,这些传统优势目前都面临着国际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世界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必须重新反思和定位本学科的相对优势。研究者认为,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政策优势依然存在,且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是未来该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基本方向。虽然大数据打破了传统的数据/资料优势,但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对全球教育数据的洞察力及解读力将成为该学科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大数据 学科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H.V.萨维奇 保罗·坎特 王磊 李明
文章以西欧和北美十个城市近30年发展历史的案例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四种城市发展战略,即增长战略、社区发展、区域化和国家的城市政策。增长战略主要集中在促进经济增长,另外的三个战略主要集中在如何帮助城市增强在国际市场中谈判的杠杆作用。所有这些战略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在国际资本投资过程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方民主建设。由于国家的城市政策最强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的谈判行为,因此也就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长亮 王晨晓 李竟彤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中美高校数据素养教育开展情况的比较分析,旨在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培养符合数据时代要求的人才。[方法/过程]运用文献收集、网络调研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选择美国和中国的三所高校为研究样本,从数据素养教育的四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讨论,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两国高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特点与差异,为大数据环境下我国高校的数据素养教育提供相关建议。[结果/结论]与美国相比,我国数据素养教育还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在教学目标方面,国内高校应顺应大数据时代背景,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层次化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国内高校应加强对数据安全和数据伦理道德的培养,关注学科专业特色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方式方面,国内高校应与其他机构开展多元合作,创新数据素养培养模式。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国内高校应重视课程评估与反馈,建立健全数据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亚萍 李丽 贺涵
基于309位CS"跨国沙友"网上披露的个人信息,本文采用文字模型和数量模型方法,对大数据时代下"跨国沙友"社区信任关系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抽样中的沙友社区成员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些成员是沙友诚信的主要担保者;影响担保人次的因素有旅游大使、注册会员年限、朋友数量、来自偶遇沙友的评价、来自沙主的评价以及沙友照片贴吧数量,且均呈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S跨国沙友社区信任关系形成的机理,是由担保人次、朋友数量和旅游大使这3个因素作为链接节点,链接成一个十分稳定的信任三角环形链;CS沙友社区成员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现代网络技术所构筑的大数据平台也是不可或缺的强有力支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增俊
本文认为建构新的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分析框架是当前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一新的学科理论分析框架可称为理性建构型,这个概念表明它可以包容并内化以往或现有的各种分析框架,是在理性指导下由各种子分析模式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该分析框架具有多元化统一、目的论与方法论统一、参与性与实践性统一、整体性与预期性统一等主要特征,是学科发展的质的飞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增俊 陈岚
比较教育核心作用是通过比较研究来推进本国教育创新。中国比较教育起于鸦片战争介绍国外教育启蒙国民,20世纪初以癸卯学制及庄泽宣的《各国教育比较论》为标志,开始建构移植性创新的学科体系,重视引进国外教育,为第一次学科转型。自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是中国比较教育推进改良性创新的学科体系的第二次转型,重视结合国家发展学习外域教育经验。走向21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科面临第三次学科转型,倡导服务中国现代化中创建新的时代教育体系,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学科发展的时代重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旭东
跨学科性是比较教育学的基本属性,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学科性质的争论,并出现了领域论、学科论、领域和学科双重论、跨学科论等观点。跨学科性是科学研究所具有的一种普适性,比较教育研究跨学科研究是由教育的复杂性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方法多元性、全面性、区域差异性等特征。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的具体表现应该是比较教育亚学科群的建构,如比较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政治学、比较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政治经济学、比较教育文化人类学等。
关键词:
比较教育研究 跨学科性 亚学科群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小浩
本文讨论了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研究,特别从研究的几个环节具体分析了大数据驱动的教育数据挖掘的研究范式与传统研究范式的异同,旨在表明迄今为止大数据的研究方法论主要是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论,应被看作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补充的途径而不是替代的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作为一门公认的以学科名义长期建设和发展的学科,比较教育学科理应成为并称为“比较教育学”,弃“学”直呼“比较教育”,是淡化和规避比较教育学学科性的非学科化的表现。非学科化倾向背离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的现实生态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极大地削弱了比较教育学的科学性,已经和正在给比较教育学的健康发展和学科建设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比较教育学的健康发展需要真正的学科化和超学科化建设,即依据教育学科体系的视阈分层、对象分化和条件分用的规律和原则,以教育社会生态学为学科底版,以教育形态类型学为学科骨架和形象,以多态性教育为研究对象,为自己明确地进行学科定名。
关键词:
教育学科体系 比较教育学 学科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曼丽 许明
近年来,伴随着跨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以保证跨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已经引起跨国高等教育输入国、输出国和国际组织机构层面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就跨国高等教育监管体系构建的背景和动因、输入国、输出国以及国际组织和机构等多个层面对跨国高等教育的监管和指导基本情况作一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跨国高等教育 监管体系 国际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龚凡舒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学科发展 文化品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