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7)
- 2023(11454)
- 2022(10168)
- 2021(9395)
- 2020(7944)
- 2019(18636)
- 2018(18478)
- 2017(35130)
- 2016(18862)
- 2015(21067)
- 2014(20741)
- 2013(20537)
- 2012(18717)
- 2011(16488)
- 2010(16684)
- 2009(15033)
- 2008(14046)
- 2007(11951)
- 2006(10235)
- 2005(8782)
- 学科
- 济(76235)
- 经济(76154)
- 管理(54561)
- 业(51772)
- 企(43370)
- 企业(43370)
- 方法(40884)
- 数学(35682)
- 数学方法(35367)
- 财(20034)
- 中国(19337)
- 农(18603)
- 业经(16527)
- 学(15339)
- 地方(14870)
- 务(13261)
- 贸(13206)
- 财务(13199)
- 贸易(13195)
- 财务管理(13131)
- 易(12760)
- 农业(12754)
- 企业财务(12546)
- 技术(12438)
- 审计(12177)
- 理论(12012)
- 制(11867)
- 和(11722)
- 环境(11436)
- 融(10373)
- 机构
- 大学(262861)
- 学院(259514)
- 管理(108995)
- 济(102614)
- 经济(100443)
- 理学(96011)
- 理学院(95060)
- 管理学(93536)
- 管理学院(93086)
- 研究(79970)
- 中国(59461)
- 京(55599)
- 科学(49280)
- 财(47522)
- 财经(39483)
- 所(38423)
- 业大(38033)
- 中心(37244)
- 农(37057)
- 经(36127)
- 江(35710)
- 研究所(34839)
- 北京(34391)
- 范(33115)
- 师范(32853)
- 经济学(30871)
- 财经大学(29779)
- 州(29483)
- 院(29463)
- 农业(28988)
- 基金
- 项目(185912)
- 科学(146740)
- 研究(137370)
- 基金(136216)
- 家(117441)
- 国家(116484)
- 科学基金(101459)
- 社会(86833)
- 社会科(82457)
- 社会科学(82433)
- 基金项目(73073)
- 省(71490)
- 自然(66168)
- 自然科(64619)
- 自然科学(64608)
- 自然科学基金(63438)
- 教育(62840)
- 划(59880)
- 编号(56557)
- 资助(56327)
- 成果(45188)
- 部(41451)
- 重点(40826)
- 创(38713)
- 发(38179)
- 课题(37420)
- 教育部(36170)
- 创新(36021)
- 科研(35971)
- 项目编号(35838)
- 期刊
- 济(102997)
- 经济(102997)
- 研究(75276)
- 中国(46715)
- 学报(39213)
- 管理(37197)
- 科学(35598)
- 财(35581)
- 农(31919)
- 大学(30044)
- 学学(28121)
- 教育(27128)
- 农业(22717)
- 技术(21399)
- 融(19519)
- 金融(19519)
- 财经(18591)
- 经济研究(17306)
- 业经(16828)
- 图书(15620)
- 经(15588)
- 理论(13859)
- 问题(13459)
- 实践(12904)
- 践(12904)
- 技术经济(12439)
- 科技(12343)
- 情报(11705)
- 业(11288)
- 商业(11273)
共检索到362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阳杰 应里孟
随着技术对人、事、物的数据化程度提高,整个社会开始渐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引发的审计取证环境变革,要求审计取证模式从技术驱动的“利用计算机审计”向数据驱动的“利用大数据审计”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审计取证过程中要求更多地运用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预测思维和规则思维,并规避由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险、技术风险和认知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阳杰 应里孟
随着技术对人、事、物的数据化程度提高,整个社会开始渐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引发的审计取证环境变革,要求审计取证模式从技术驱动的"利用计算机审计"向数据驱动的"利用大数据审计"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审计取证过程中要求更多地运用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预测思维和规则思维,并规避由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险、技术风险和认知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阳杰 应里孟
随着技术对人、事、物的数据化程度提高,整个社会开始渐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引发的审计取证环境变革,要求审计取证模式从技术驱动的"利用计算机审计"向数据驱动的"利用大数据审计"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审计取证过程中要求更多地运用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预测思维和规则思维,并规避由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险、技术风险和认知风险。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宋夏云 周琬宇
智能审计具有审计视角的宏观性、审计思路的科学性、审计方法的先进性以及审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优势。大数据对智能审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业务承接、计划管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审计报告等方面。智能审计取证模式的创新对策包括更新审计理念、搭建数据中心、更新审计技术方法、完善审计准则与监管、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五个方面。
关键词:
大数据 智能审计 取证模式 应用流程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高丽阳 冯均科
大数据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应改变基于被审计单位本身进行查证及分析的模式,建立一种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与审计专业活动协同的大数据审计取证模式。
关键词:
大数据 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改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程铖 李睿
电子数据审计在推动国家审计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步形成了以"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为特点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受现阶段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相关法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以及数据产生、存储和采集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所限,电子数据审计在取证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风险。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子数据审计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审计准则和审计取证的一般思路,从"证实问题"和"达成共识"两个方面,论证了电子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直接作为审计证据、对全部或部分电子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调查取证和对电子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抽样调查取证等三种电子数据审计取证的模式及其适用的场景和条件,并从数据源...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管锦康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通过一段的实践,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建立市场经济必须有公平竞争,不许权力参与,搞权钱交易,破坏市场竞争法则。为此,国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市场经济,在市场体系内,必须强调法制,加强监督,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证各方应有权益。强调法制对于市场经济的监督,可以通过法律监督,发挥司法机关执法的作用。与其同时,还要强化审计监督,实现对其他经济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尤其在加强宏观调控方面,可以进行审计调查,提出审计信息,供决策参考,并同司法监督相结合,制约经济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促进经济高速有效的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徐丽萍
审计风险控制是多因素全过程的系统控制,既包括审计机构的风险控制,也包括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项目的风险控制,涉及内容非常广泛。而从审计取证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取证业务的风险控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也平 石德金
基于审计的基本职能和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监管责任,根据国家要求并汲取现有理论成果,对编制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取证清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可系统地分为履行责任的管理意识、森林资源监管的组织行为、林业资金管理与绩效、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性成果、森林资源经营性成果5个部分,具体涵盖学习传达政策法规、林业制度性改革、资金管理及内控制度、森林资源数量情况、林业总产值等22类74个审计事项;将对应的审计业务具体目标、审计取证对象、取证方法等要素列示,最终汇总编制了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取证清单,该清单的运用可规范审计实施,保证审计取证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
离任审计 森林资源资产 审计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太辉 杨明月
审计思想方法是从事审计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审计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审计取证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审计质量,关乎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发挥,最终影响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效用程度。基于此,本文以审计取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访谈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在深入分析审计证据要满足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取证的思维五步:合理怀疑——发现问题——证实问题——力求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同时从肯定性取证、中性取证和否定性取证入手,深入分析了行为、结果、现象、主客观、主客体、原因、影响和责任主体等思维要素。旨在通过本研究,进一步丰富审计相关理论,并为审计人员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从技术角度来看,审计的逻辑过程,首先是审计目标和审计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取证模式来获得审计证据;最后,根据审计证据确定审计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审计主题。一方面,它将审计目标和审计取证模式关联起来;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审计取证模式决定审计意见类型。正是由于审计主题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也正是由于审计取证模式不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不同,从而,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也不同。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晶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的依据,其质量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审计取证即审计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取证贯穿于审计实施过程的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赵煜武
行为审计取证程序选择依赖于审计载体,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且有原始记录支持时,采用命题论证型审计取证模式,审计取证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但没有记录支持时,采用事实发现型审计取证模式,风险评估程序基本不变,细节测试受到较大限制,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没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时,采用事实发现型审计取证模式,审计逻辑步骤包括寻找疑点和围绕疑点获取审计证据,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许永斌 俞淑仙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统一。面对日益复杂化的企业信息系统,如何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取得审计证据,是当今CPA十分关心和困惑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企业信息化对审计证据的深层影响分析,提出符合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取证策略。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审计证据 取证方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刘云辉
前不久,审计署审计干部培训中心在北京怀柔培训基地举办了“审计署特派办第一期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部分处级干部就如何贯彻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刊记者现将主要观点采集如下,仅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