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3)
2023(13588)
2022(11142)
2021(10100)
2020(8490)
2019(18981)
2018(18863)
2017(35476)
2016(19158)
2015(21366)
2014(21094)
2013(21048)
2012(19966)
2011(17906)
2010(18599)
2009(17576)
2008(17740)
2007(16293)
2006(15030)
2005(14298)
作者
(55921)
(46412)
(46214)
(43883)
(29644)
(21860)
(20994)
(17825)
(17598)
(16748)
(15860)
(15533)
(15096)
(14866)
(14396)
(14100)
(13702)
(13553)
(13482)
(13378)
(11919)
(11445)
(11278)
(10744)
(10455)
(10452)
(10417)
(10388)
(9193)
(9103)
学科
(90622)
经济(90510)
(80404)
(70664)
企业(70664)
管理(68489)
方法(32973)
业经(30349)
(29857)
中国(28334)
(27351)
数学(24660)
数学方法(24479)
地方(21747)
农业(21265)
(20550)
(18812)
财务(18787)
财务管理(18760)
技术(18500)
企业财务(17748)
(16519)
(16519)
银行(16505)
(16184)
贸易(16164)
(16059)
(15683)
(15472)
(14884)
机构
学院(282256)
大学(277805)
(122547)
经济(120115)
管理(109975)
研究(95767)
理学(91976)
理学院(91021)
管理学(89886)
管理学院(89344)
中国(79249)
(61165)
(60222)
科学(54506)
(48267)
财经(46846)
(46571)
(45612)
中心(44741)
研究所(42665)
(42294)
北京(38892)
(37222)
经济学(36955)
业大(36718)
(36318)
师范(36015)
农业(35201)
(34452)
财经大学(34128)
基金
项目(171394)
科学(136615)
研究(131551)
基金(123635)
(105634)
国家(104579)
科学基金(90686)
社会(85078)
社会科(80717)
社会科学(80702)
(67951)
基金项目(64708)
教育(58399)
(55757)
自然(55097)
编号(54372)
自然科(53817)
自然科学(53804)
自然科学基金(52872)
资助(49429)
成果(44967)
(42436)
重点(38498)
(38328)
(37784)
课题(37383)
(36963)
国家社会(35135)
创新(35021)
发展(34875)
期刊
(150295)
经济(150295)
研究(91846)
中国(60975)
(48933)
管理(47301)
(43569)
科学(36470)
学报(35747)
(33577)
金融(33577)
教育(30563)
农业(29675)
大学(28360)
业经(27322)
学学(26350)
技术(26176)
财经(23840)
经济研究(23150)
(20641)
问题(20102)
(17658)
技术经济(16279)
(16278)
商业(14768)
现代(14732)
图书(14254)
世界(14154)
国际(14116)
理论(13814)
共检索到457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建雄  封玉莲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概念也随之兴起,并逐步影响和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当前经济主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决策视角,为征信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无穷挑战。目前,我国大数据征信业的安全发展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对大数据征信市场机制、安全保护机制、法律监督机制的构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庆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征信业与大数据的融合刚刚开始,方兴未艾。如何充分认识大数据特点,并在大数据背景下客观分析我国征信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既是我国征信从业人员的紧迫任务,也是征信理论研究的全新课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庆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征信业与大数据的融合刚刚开始,方兴未艾。如何充分认识大数据特点,并在大数据背景下客观分析我国征信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既是我国征信从业人员的紧迫任务,也是征信理论研究的全新课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石红英  
大数据在为征信业发展提供海量数据的同时,还促进了征信数据分析方式和判断方式的改变,进而引发征信生产理念和产品设计发生巨大变化。大数据时代,我国征信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如核心技术制约、分析人才短缺、安全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应稳步有序推进国家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鼓励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征信行业,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征信法规体系,建设高素质征信人才队伍,加快完善征信监管体系,促进我国征信业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平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发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征信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数据浪潮的洗礼。本文在对大数据及大数据征信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对我国征信市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胡晓帆  
大数据技术在行业思维模式、信用信息采集规则与内容、征信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对征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在隐私安全、信息技术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因此应树立科学合理的大数据使用理念,建立完备的隐私保护体系,扩充大数据总量,积极推动大数据技术变革,从而促进征信业在大数据时代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萌  
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原本就与大数据有着天然联系的科技情报事业带来了研究新范式、科技情报新型解决方案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新突破等方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思维认知模式、核心和关键技术研发、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政府科技治理新模式等挑战。科技情报全行业要从技术、服务新模式、高端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应对,从而开创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郝志刚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游客通常会利用智能手机APP方便快捷地进行旅游信息查询、网络预订与支付、旅游导航以及旅游评价等全程自主性旅游活动。这些APP在极大地改善与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也产生了海量的旅游数据,这些多类型数据有望成为未来旅游大数据的重要来源。通常把这种通过移动端由游客产生的海量数据称为移动大数据。根据公众贡献数据的主动性,可以把移动大数据分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雷雪飞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征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征信市场主体多元化、信息采集渠道和范围大幅扩宽,但也面临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征信市场有待规范和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征信业应该通过优化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强化征信机构独立第三方定位,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和行业自律,促进征信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充分发挥征信业对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支撑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雷雪飞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征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征信市场主体多元化、信息采集渠道和范围大幅扩宽,但也面临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征信市场有待规范和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征信业应该通过优化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强化征信机构独立第三方定位,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和行业自律,促进征信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充分发挥征信业对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支撑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范铁光  刘岩松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伴随其而产生的信用信息多样性、真实性等特点对于促进征信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积极推进线下征信业务发展的同时,应尽快将线上的信用信息纳入到征信数据库中,这对于完善信用主体信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吴晓灵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八家机构在做个人征信准备工作。个人信用征信主要服务于金融授信活动。针对个人征信市场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应该实行差异化监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生大数据,云计算为大数据挖掘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发展为金融服务长尾客户提供了可能,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金融服务需要以征信为基础,市场催生了需求,也唤醒市场对投资征信业的热情。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征信业应该如何发展?在网络个人信息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如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远军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经济金融发展和信息科技进步为我国征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征信业有其现实的基础和特点,综合比较国外征信业的发展模式,我国征信业应采取适度监管下的公共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机构并存,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远国  
关键词: 征信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其康  
在西方,个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我国目前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正面临着“信用缺失的瓶颈”制约,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是其发展的突破口。但我国目前发展个人征信业却受到信用法规不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和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未建立等因素的制约。个人征信业的发展必须从加速征信立法、建立管理机构和完善运作机制等方面着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