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4)
2023(4107)
2022(3456)
2021(3288)
2020(2705)
2019(6352)
2018(6271)
2017(10407)
2016(5722)
2015(6009)
2014(5775)
2013(5361)
2012(4953)
2011(4334)
2010(4395)
2009(3589)
2008(3464)
2007(3124)
2006(2608)
2005(2325)
作者
(16258)
(13683)
(13182)
(12812)
(8554)
(6443)
(6081)
(5235)
(5201)
(4785)
(4730)
(4702)
(4303)
(4216)
(4178)
(4072)
(4035)
(4014)
(3932)
(3785)
(3344)
(3269)
(3186)
(3115)
(3052)
(2999)
(2909)
(2864)
(2708)
(2697)
学科
(22154)
经济(22149)
管理(13382)
(11187)
方法(9591)
数学(8709)
数学方法(8445)
(8015)
企业(8015)
土地(7850)
(6835)
(5907)
中国(5604)
(4942)
业经(4544)
经济学(4063)
农业(4008)
问题(3628)
地方(3532)
(3332)
贸易(3330)
产业(3289)
(3245)
(3194)
理论(3117)
信息(3048)
(2948)
环境(2870)
(2811)
(2801)
机构
学院(73028)
大学(72921)
管理(26513)
(26310)
研究(25927)
经济(25639)
理学(22480)
理学院(22192)
管理学(21515)
管理学院(21394)
中国(20668)
科学(17900)
(16977)
(15550)
(13377)
业大(13257)
中心(12768)
农业(12547)
研究所(12346)
(12103)
(11220)
北京(10417)
(10162)
财经(9643)
(9489)
师范(9384)
(9042)
(9021)
(8839)
技术(8809)
基金
项目(52380)
科学(39766)
基金(36901)
研究(36808)
(33610)
国家(33359)
科学基金(27701)
社会(22208)
社会科(21148)
社会科学(21139)
(20402)
基金项目(18912)
自然(18243)
自然科(17828)
自然科学(17825)
自然科学基金(17438)
(17431)
教育(16260)
编号(15670)
资助(15243)
成果(12350)
重点(11902)
(11156)
(10908)
(10566)
科研(10382)
计划(10338)
课题(10144)
创新(10003)
国家社会(9753)
期刊
(28137)
经济(28137)
中国(18452)
研究(17513)
学报(14277)
(13760)
科学(12667)
大学(10270)
农业(9617)
学学(9613)
(9521)
管理(9179)
教育(7517)
技术(7183)
图书(6413)
资源(5345)
(5251)
国土(4760)
业经(4659)
(4637)
金融(4637)
书馆(4479)
图书馆(4479)
经济研究(4455)
土地(4353)
财经(4311)
(4088)
统计(4017)
情报(3997)
业大(3956)
共检索到110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慧萍  李强子  
研究目的:分析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土地空间优化配置的可能性。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前人基于大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优化的经验,分析目前可以使用的潜在数据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数据模式下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潜在应用的工作思路。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相关的大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产品、个体时空数据、手机APP数据、电子地图数据、社交应用网络数据、智能交通数据、物联网传感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台站观测数据10类,其可能的应用包括空间质量评价、空间用地布局优化和土地空间扩展预测。研究结论: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日益增多的大数据源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优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数据支撑,为区域/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理念和挑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慧萍  李强子  
研究目的:分析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土地空间优化配置的可能性。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前人基于大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优化的经验,分析目前可以使用的潜在数据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数据模式下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潜在应用的工作思路。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相关的大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产品、个体时空数据、手机APP数据、电子地图数据、社交应用网络数据、智能交通数据、物联网传感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台站观测数据10类,其可能的应用包括空间质量评价、空间用地布局优化和土地空间扩展预测。研究结论: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长勤  郭俊杰  孙力  董斌  
文章以皖江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评价数据库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GIS技术,通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等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数学评价模型与空间数据动态关联,实现土地评价功能。文章讨论了土地利用评价空间数据库构建的研究与设计,为皖江示范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规划决策管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谁琼  黄贤金  白晓飞  张嘉  钟太洋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性应用的时间趋势、学科分布,展望其升级方向和应用前景。研究方法:采用条件检索和文献计量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时间和学科分类分析,根据分类结果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应用现状和不足。研究结果: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应用研究现状在时间上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成长期和瓶颈期,在学科分布上主要集中于土地学科,在三农问题、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领域都有应用。研究结论: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研究性应用前景拓展应在提高数据发布规范、健全数据应用管理机制、提升土地污染等关联数据透明度和可得性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祥征  林英志  战金艳  何书金  
在一定空间分辨率的栅格上用二值型变量表征土地利用格局,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格局表征形式。解释基于这一表征形式的土地利用格局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多需引入非线性模型。本文基于非线性统计方法构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不仅刻画了土地利用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解决了分类变量引入统计模型的难题,还消除了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中概率估计值常常超过概率值域的问题。太仆寺旗的应用研究表明,栅格尺度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能准确表达土地利用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所得结论为太仆寺旗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了决策参考信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凌慧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编目数据源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各类外部数据源 ,对于降低编目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编目工作标准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各类外部数据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并指出以联机联合编目为主。其他外部数据源利用为辅是外部数据的最佳策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祥福   李愿会   王维枫   孙杰杰   王倩   董文婷   王荣女   杨娅琪  
【目的】模拟不同气候情景下高寒山地珍稀动物适宜生境变化,对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山地珍稀动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选取对雪豹Panthera uncia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2个环境变量,分别利用200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代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情况,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雪豹适生区的分布变化,并对未来RCP 4.5和RCP 8.5等2种气候情景下2050年的雪豹潜在适宜生境进行模拟。【结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之前,雪豹在青海省的高适生区面积为11.79万km~2,中适生区面积为11.96万km~2,低适生区面积为22.96万km~2,总适宜性分布面积为46.71万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64.7%)。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之后,雪豹的高、中、低适生区分别为11.78、11.77、24.14万km~2,总适生区面积共增加到了47.69万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66.0%)。未来场景模拟结果显示:至2050年,青海省雪豹适宜生境总体上呈现出收缩聚拢的趋势,其高、中、低适宜生境面积相较于2020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适宜生境在RCP 4.5和RCP 8.5情景下分别减少0.14和0.72万km~2,而中高适宜生境面积减少0.32和0.49万km~2。【结论】相比2000年,2020年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雪豹适宜生境略有增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并未导致雪豹适宜生境的明显扩张。气候变暖可能对雪豹的适宜生境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加强雪豹活动监测,提前制定气候变化下雪豹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策略。表3参4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峥  廉丽姝  顾宗伟  朱平盛  李宝富  
针对WRF模式自带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不及时及精度不高的现象,本文将国内外主要土地利用数据(MODIS2012、GLC2009、GLC2000)与WRF模式耦合进行土地利用数据的优选,并将优选数据初步应用于枣庄城市热岛模拟中。结果表明:1MODIS2012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好的模拟结果;2研究区10月份热岛强度最大为0.671℃,其次是1月份和7月份分别为0.570℃和0.550℃,而4月份热岛强度较小为0.467℃;城市热岛强度日最大值出现在22~23点,最小值出现在13~14点;3由于盛行风向的影响,滕州市与枣庄市中区城市热岛中心均存在春夏季北进、秋冬季...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玉霞  
审慎、合理、科学地选择外部数据源及其利用方式是日文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成功的关键。日文书目数据设过程建设过程中,主要利用日本国家书目光盘和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联合目录数据库两种外部数据源,这两种外部数据源在数据更新、学科范围、信息量、数据质量上各有其优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CALIS是目前最佳的日文外部数据源利用方式,对图书馆日文文献书目数据库建库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金亮  邓惠章  韦胜  
城市机动化进程加速异致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公交出行理念越来越被采纳,其中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被认为是提高公交出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对于中小城市土地混合利用对公交出行影响鲜有讨论。在大数据背景下,本文结合城市大数据与小数据,以宜兴公交站点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和单元,提出结合公交刷卡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分担率计算方法,进而分析土地利用混合对公交出行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和小数据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好计算公交出行分担率,为相关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基础依据和决策参考。对于宜兴这种中小尺度城市,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公交出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繁  裘江海  周斌  徐建明  刘杏梅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规划模型在新围海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在模型分析与实例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浙江沿海新围海涂作为典型研究区,根据当地滩涂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开发需要,应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决策模型,对规划范围内新围海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论:应用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可行的。但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实现定性、定量和定位三者的统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蔡敏  
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编目数据源的多样化。文章探讨了各类外部数据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认为以CALIS联机编目数据利用为主、其他外部数据源利用为辅 ,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中文编目利用外部数据源的最佳策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恒君  陶然  傅德印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提高政府统计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互联网数据质量问题值得探讨。以单位名录库为研究对象,本文讨论了互联网数据作为单位名录库更新数据源的质量评估方法,从多维度视角比较分析了互联网数据源与传统数据源的数据质量;从准确性方面探讨了互联网数据源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给出了单源质量评估、多源整合评估、事件信息辅助评估的做法和要点。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数据源能够完成名录库"及时更新"的任务,可以辅助实现名录库更新的"真实准确"和"不重不漏",但不足以生成"统一完整"的名录库。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恒君  陶然  傅德印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提高政府统计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互联网数据质量问题值得探讨。以单位名录库为研究对象,本文讨论了互联网数据作为单位名录库更新数据源的质量评估方法,从多维度视角比较分析了互联网数据源与传统数据源的数据质量;从准确性方面探讨了互联网数据源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给出了单源质量评估、多源整合评估、事件信息辅助评估的做法和要点。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数据源能够完成名录库"及时更新"的任务,可以辅助实现名录库更新的"真实准确"和"不重不漏",但不足以生成"统一完整"的名录库。同时,本文利用大众点评网、百度糯米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异源异构数据整合,给出了一个餐饮业名录库更新的数据质量评估实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余传明  原赛  王峰  安璐  
[目的/意义]以大数据环境下的文本情感分析这一特定任务为目的,对规模适配问题进行研究,为情报学领域研究人员进行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分析时,实现效率和成本的最优选择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斯坦福大学Sentiment140数据集,在对传统情感分析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5种面向大数据的文本情感分析算法,检验各种算法在不同环境和数据规模下的适配效果,从准确性、可扩展性和效率等方面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搭建的集群具有良好的运行效率、正确性以及可扩展性,Spark集群在处理海量文本情感分析数据时更具有效率优势,且在数据规模越大的情况下,效率优势越明显;在资源利用方面,随着节点数和核数的增加,集群的整体运行效率变化显著,配置5个4核4G内存的从节点,能够实现在高效完成分类任务的同时达到节约资源成本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