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5)
- 2023(11916)
- 2022(10610)
- 2021(10052)
- 2020(8347)
- 2019(19288)
- 2018(19476)
- 2017(36419)
- 2016(19755)
- 2015(22011)
- 2014(21445)
- 2013(20873)
- 2012(18655)
- 2011(16716)
- 2010(16434)
- 2009(14874)
- 2008(13859)
- 2007(11769)
- 2006(10115)
- 2005(8560)
- 学科
- 济(73527)
- 经济(73448)
- 管理(55162)
- 业(50523)
- 企(42414)
- 企业(42414)
- 方法(36173)
- 数学(31367)
- 数学方法(30965)
- 农(20405)
- 中国(18785)
- 财(17929)
- 业经(17100)
- 学(15778)
- 地方(14226)
- 贸(13707)
- 贸易(13700)
- 易(13301)
- 理论(13193)
- 农业(12943)
- 和(12319)
- 制(11792)
- 务(11649)
- 财务(11581)
- 环境(11580)
- 财务管理(11563)
- 技术(11538)
- 企业财务(10889)
- 教育(10802)
- 划(10192)
- 机构
- 大学(264728)
- 学院(264098)
- 管理(108438)
- 济(100516)
- 经济(98228)
- 理学(95052)
- 理学院(94076)
- 管理学(92314)
- 管理学院(91864)
- 研究(83162)
- 中国(60850)
- 京(55527)
- 科学(52856)
- 财(44596)
- 所(40286)
- 业大(39783)
- 农(39423)
- 中心(38558)
- 研究所(37021)
- 财经(36665)
- 江(36425)
- 范(35297)
- 师范(35007)
- 北京(34665)
- 经(33435)
- 农业(30959)
- 院(30642)
- 州(30256)
- 经济学(29249)
- 师范大学(28245)
- 基金
- 项目(188911)
- 科学(148241)
- 研究(140269)
- 基金(136350)
- 家(117785)
- 国家(116801)
- 科学基金(101005)
- 社会(86624)
- 社会科(82005)
- 社会科学(81984)
- 省(73925)
- 基金项目(72908)
- 自然(66011)
- 教育(64496)
- 自然科(64472)
- 自然科学(64459)
- 自然科学基金(63244)
- 划(61966)
- 编号(59305)
- 资助(55881)
- 成果(47092)
- 重点(41656)
- 部(40944)
- 发(39623)
- 创(39539)
- 课题(39283)
- 项目编号(37056)
- 创新(36747)
- 科研(36361)
- 大学(35537)
- 期刊
- 济(104852)
- 经济(104852)
- 研究(74003)
- 中国(44556)
- 学报(40515)
- 管理(37990)
- 科学(37280)
- 农(35177)
- 财(32164)
- 教育(31458)
- 大学(30591)
- 学学(28565)
- 农业(25251)
- 技术(22819)
- 业经(18819)
- 融(18509)
- 金融(18509)
- 经济研究(17124)
- 图书(16818)
- 财经(16475)
- 理论(15736)
- 实践(14892)
- 践(14892)
- 经(13925)
- 问题(13245)
- 科技(13097)
- 业(12575)
- 情报(12267)
- 技术经济(12160)
- 商业(11838)
共检索到368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梁晶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算法和互联网自动算法,提高了人们在网上交易的效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大数据时代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不少商家为了提高自身的利益,在电子购物、互联网等领域,实施了价格歧视现象,其不仅对消费者个人的利益产生了巨大的损害,同时也对整个网络交易秩序产生了不少的冲击,要彻底扭转价格歧视现象对消费者自身及整个社会贸易体系造成的影响和窘迫局面,研究认为不仅要扩大法律的限制范围,同时要针对价格歧视行为的实施者进行追责问责从而实现大数据下互联网贸易的良好发展,维护消费者的真正合法权益。
关键词:
大数据 价格歧视 合法权益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曼丽
算法是实现大数据价值的重要技术,在数字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信息的搜集、推送、定价等阶段都存在着算法歧视行为,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侵害。算法歧视在信息搜集阶段侵犯了消费者身份平等权,在信息推送阶段侵犯了消费者的消费自主权,在定价阶段会导致高定价及垄断高价的出现,减少消费者剩余。从本质上看,算法歧视行为在信息搜集阶段引发的是经营者算法决策自主权和消费者隐私权的冲突;在信息推送阶段引发的是经营者的营销自主权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在定价阶段引发的是经营者的市场利益与消费者福利之间的冲突。当前,我国对于数字经济下的算法歧视行为治理采取的是分散模式,削弱了规制的效力。在借鉴欧美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完善消费者选择退出机制,并不断强化"知情—同意"规则;通过完善数据监督处理过程及算法解释机制,加强经营者算法技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通过事前监督和事中审查的结合,强化行业组织算法的技术审查权;通过细化监管目标、完善监管手段及厘清监管职责,构建算法歧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惠彬 王思宇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所依托的算法推荐技术在给平台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可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平台通过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运用算法定价技术,完成对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定价,对消费者施以价格歧视。平台型网络市场的双边性、交易的跨地域性及算法定价技术的隐蔽性,给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了挑战。监管规则滞后、监管手段和工具落后等成为市场监管部门亟须解决的难题。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构建“平台-政府”从属监管模式,引入事前监管机制,革新监管规则、细化监管分工,进而建立智慧监管体系。
关键词:
算法价格歧视 “大数据杀熟” 市场监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叶明 郭江兰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互联网经营者开始使用算法技术进行定价活动,凭借对海量消费数据的掌握,进行"用户画像"后以实现"千人千面千价格"的精准营销。其中,算法价格歧视行为存在损害消费者、排挤竞争对手以及破坏竞争秩序的风险,亟需予以法律规制。然而,当前我国现有相关法律在适用范围、违法性判定要件、责任规范等方面存在不足。鉴于此,应适当拓宽《反垄断法》的主体范围,使算法价格歧视行为难逃法网;确立"形式+实质"违法审查标准,让违法性算法价格歧视行为原形毕露;构建算法价格歧视行为的"双轨"责任规范,使相关责任主体难辞其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奇 唐丁祥
随着大数据营销时代的来临,企业可以基于消费者购买历史进行价格歧视。文章在Hotelling横向差异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阶段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以考察基于购买历史的竞争性价格歧视对企业生产技术创新激励的影响,也即其动态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个企业投入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是确定性事件的假设下,只要技术创新难度足够大,与统一定价情形相比,基于购买历史的价格歧视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从而降低了动态效率。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宝丽
大数据的蓬勃发展,推动着人工智能算法在工商业活动中的深度应用,此过程中,数据分析和算法内部演算带来了针对特定群体的歧视性对待。作为传统歧视在算法领域的一种技术表现,算法歧视主要根源于归纳式逻辑等技术陷阱,相较于传统歧视而言,算法歧视造成了更深层的非正义现象。对此,应通过数据开放、算法透明与优化、伦理审查等手段推动算法监管转型,逐步建立完善的算法监管制度,实现对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确保数字时代社会的安全和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正义 算法歧视 法律规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祖卿
数字经济下算法的兴起催生了价格歧视,算法价格歧视的外在表现形式多样,内在运行机制主要是基于顾客细分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算法价格歧视反垄断存在一些难题,影响着反垄断法介入的难度与深度,且算法会议的平行决策导致了默契合谋。为此,可以通过构建算法价格歧视双层分析与规范体系方式,即从"定性+定量"的反垄断分析框架及"主动+被动"的卡特尔检测方案两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算法 价格歧视 反垄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立 于左 王建林
自Hotelling开始,不可再生资源开采问题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在此过程中,产业组织理论被应用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研究。文章分析了价格歧视对不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资源的垄断开采者面向多个市场时,价格歧视因素可能使资源开采偏离最优路径。
关键词:
不可再生资源 垄断 价格歧视 最优开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盈 陈澈 景萍萍
文章从"团购"现象入手,运用博弈论模型对三级价格歧视下的福利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团购"现象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团购 三级价格歧视 博弈论 福利研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魁 王旭辉 柏菊
价格歧视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回顾,分析了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产业利润的影响,探讨了产生价格歧视的原因及其与市场进入之间的关系,同时重点考察了惠卖定价策略和多产品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差异现象,以期为处理相关价格歧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价格歧视 市场进入 惠卖定价 捆绑销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志艳 罗继锋
近年来,算法价格歧视(如大数据杀熟)现象屡屡出现,为人所诟病。本文基于归因理论和关系质量理论,运用实地实验方法检验算法价格歧视对顾客感知背叛的影响机理,揭示蓄意性归因的中介变量作用,以及关系质量和价格敏感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算法价格歧视对消费者产生更强的蓄意归因,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感知背叛;相较于低关系质量,当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质量越高时,算法价格歧视对消费者产生更高的蓄意归因,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感知背叛;相较于低价格敏感度的消费者,高价格敏感度的消费者面对高算法价格歧视容易产生更强烈的感知背叛。感知背叛是大数据杀熟式算法价格歧视的负面效果。企业在营销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大数据杀熟式的价格歧视,并把算法细节公布与众,这样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同时,应该采用其他算法或助推的方式进行定价。由于动态定价不针对老用户等用户群体,是根据需求关系而变动价格,这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顾客被“杀熟”的感知,还常常会让顾客觉得性价比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季洁
跻身大数据网络化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对于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算法也愈发依赖。然而,大数据算法并非一种完全价值中立的决策手段,其负面效应——歧视性也在应用的深入中日益凸显,这种歧视性数据取舍、偏颇性数据捕捉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的拷问,并正随着金融行业的系统性特质迅速蔓延。本文从算法歧视与金融风险的耦合性入手,揭露大数据算法歧视的客观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力求推动金融风控从"反应"向"前摄"转变。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算法歧视 金融行业风险 防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薇薇 荆文君 顾昭明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平台企业的定价决策产生了影响。本文在归纳平台市场发挥数据价值的典型事实基础上,建立数理模型,讨论了数据对不同规模的平台企业的定价及收益影响,并集中讨论了数据量与数据处理技术对定价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据对于不同规模企业的定价决策确实有不同影响——在数据支持下,中小型企业倾向于通过提高价格获取更多收益,而大型企业更在乎如何实现完全价格歧视,仅从定价上看,是低于传统垄断定价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应当警惕大型平台企业通过完全价格歧视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可以通过对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市场竞争,防止大型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嗣胜
就业歧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反歧视措施。本文从比较研究角度出发,对就业歧视治理措施进行评述,同时对我国未来法律制度设计和政策取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就业 歧视 法律 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