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2)
2023(6016)
2022(5136)
2021(4711)
2020(4137)
2019(9011)
2018(8918)
2017(16430)
2016(8781)
2015(9740)
2014(9518)
2013(9272)
2012(8776)
2011(7947)
2010(7969)
2009(7194)
2008(6894)
2007(6502)
2006(5819)
2005(5255)
作者
(28437)
(23728)
(23537)
(22317)
(15256)
(11398)
(10803)
(9257)
(8950)
(8583)
(8291)
(8126)
(8013)
(7507)
(7485)
(7284)
(7282)
(7262)
(7199)
(7018)
(6024)
(5948)
(5943)
(5611)
(5460)
(5352)
(5346)
(5209)
(4988)
(4848)
学科
(37194)
经济(37165)
管理(26730)
(26278)
(20669)
企业(20669)
方法(19741)
数学(16263)
数学方法(16004)
技术(12101)
(9605)
(8952)
中国(8836)
业经(8323)
农业(7582)
(7334)
(6954)
贸易(6953)
理论(6799)
(6741)
技术管理(6531)
地方(5364)
产业(5321)
环境(5127)
(4851)
(4817)
信息(4687)
(4625)
银行(4594)
(4506)
机构
学院(131517)
大学(129962)
(50160)
经济(49117)
管理(48848)
研究(46864)
理学(41939)
理学院(41458)
管理学(40401)
管理学院(40179)
中国(34806)
科学(32462)
(28938)
(26096)
(25239)
研究所(23269)
业大(21801)
(21574)
中心(21299)
农业(20934)
(20425)
北京(18377)
(17999)
师范(17682)
财经(17609)
(17165)
技术(16680)
(16286)
(15953)
(15755)
基金
项目(90789)
科学(70490)
基金(65551)
研究(61218)
(59762)
国家(59305)
科学基金(49742)
社会(38404)
社会科(36583)
社会科学(36575)
(36239)
基金项目(34395)
自然(33987)
自然科(33234)
自然科学(33222)
自然科学基金(32590)
(30430)
资助(28395)
教育(27587)
编号(23540)
重点(20729)
(19937)
(19189)
(19122)
计划(18384)
创新(18014)
科研(17999)
成果(17357)
国家社会(16508)
科技(16271)
期刊
(56187)
经济(56187)
研究(34702)
学报(25381)
中国(25327)
科学(22905)
(22040)
大学(18420)
管理(18250)
学学(17509)
农业(15671)
(15152)
技术(13751)
教育(11743)
统计(10217)
经济研究(9672)
业经(9600)
(8945)
(8288)
技术经济(8176)
财经(8021)
(7881)
金融(7881)
科技(7677)
(7641)
决策(7432)
图书(7192)
业大(7051)
(6993)
商业(6737)
共检索到195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宪章  
<正>现有的旅游统计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如数据采集不全面、数据分析深度不足、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大数据统计具有的如数据来源广、数据量大、数据覆盖面全、数据类型多、分析深度和精度高等特点正好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旅游统计的缺陷,提高旅游统计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文玲  李瑛  
一、现状评估:市场需要专业的旅游数据分析公司伴随着智慧旅游建设,越来越多的省份把旅游大数据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甚至很多省份已经完成了阶段性平台建设工作。一个共同现象,是由IT公司做建设方案,用政府采购方式进行开发。几年下来,建设和应用的实际融合,仍然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笔者多年业内实际工作的经历,从第三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文玲  李瑛  
一、现状评估:市场需要专业的旅游数据分析公司伴随着智慧旅游建设,越来越多的省份把旅游大数据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甚至很多省份已经完成了阶段性平台建设工作。一个共同现象,是由IT公司做建设方案,用政府采购方式进行开发。几年下来,建设和应用的实际融合,仍然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笔者多年业内实际工作的经历,从第三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君轶  张妍妍  
随着客观世界各领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元化数据的指数级增长趋势愈加明显,大数据(big data)概念应运而生,它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大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传感技术的进步使得理解人类的活动成为了可能,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理解和运用人类社会的自然语言,情感计算应时而生,其相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君轶  张妍妍  
随着客观世界各领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元化数据的指数级增长趋势愈加明显,大数据(big data)概念应运而生,它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大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传感技术的进步使得理解人类的活动成为了可能,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理解和运用人类社会的自然语言,情感计算应时而生,其相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俊  杨璐瑜  王胜宏  陈佳淇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亟需大尺度的针对特定旅游活动的 科学研究支撑。本文利用2010—2019年共计167 253条中国登山旅游者行为大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和分段回归模型结合的混合方法,揭示了登山旅游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测度了关键阈值,并在RCP 4.5和RCP 8.5两种气候情景下模拟分析了2050年及2080年气候变化对登山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登山活动时长与气象因子间呈现具有阈值效应的非线性关系,日最高温约18~28℃,相对湿度约50%~80%,日照时间约2~9小时时适合登山活动开展。气候变化将对未来的中国登山旅游活动产生负面影响,RCP 4.5和RCP 8.5下,研究城市中超过90%的城市的登山活动时长会出现缩短,2050年和2080年的登山活动时长均值下降均超过9%。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华成钢  白长虹  
旅游业是生产愉悦和幸福体验的产业,信息技术放大了这种"人本关怀"的效果,但它的效用绝非单向度的,在旅游活动中也有负面的表现。首先,信息技术加剧了传统体验的分极化表现,如旅游者在互动与独处、趋同与个性、普惠与特质等具有相对效果的体验价值诉求上,信息技术都起到了辅助塑造和加强个性化的作用。其次,技术引导着旅游群体在既定的场所汇聚,体验信息以特定的方式交换,这种互动形式完全围绕信息组成,形成了集中化与边缘化并存的现象,进而引发了旅游空间和网络空间相互间难以区分的渗入或侵入的动态矛盾。虽然有学者提出,创新和开发新型旅游体验,需要探索信息技术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效果的最大化。然而,在信息技术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大潮中,我们应秉持旅游学科的人本责任,冷静地反思技术的"反面"作用,关注技术未能惠及的个体诉求,构建旅游业的信息技术责任,这是信息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时代课题。本文采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结合科技伦理与责任方面的思考,讨论了旅游信息技术应该如何精细化地关照不同的需求、为旅游者提供个人化的优质体验,以及旅游信息技术开发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从而呼吁旅游学者关注信息社会中旅游者的新型体验、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生延超  刘铮  
随着旅游消费的逐渐增加,游客受到欺诈现象日益严重,但是由于游客消费惰性的存在使得游客鲜有投诉,这归结于法律制度不健全、游客维权意识不强、消费心理机能以及旅游企业的短视经营造成的。游客消费惰性的存在挫伤游客消费信心,助长了各种消费侵权行为,侵蚀健康的消费文化,并阻碍了旅游消费和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法制监管、行业监管、舆论监管和企业内部监管,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地克服游客消费惰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渐萍  王远斌  刘贵文  田宗舜  
利用旅游者对重庆市景点的旅游评价大数据,通过基于Word2vec的词向量模型进行语义挖掘,识别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要素类型,结合游客情绪表达分析旅游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的对应关系,以及意象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发现重庆市的旅游意象分为空间感知、旅游核心吸引物及旅游支持体系这三个层面以及具体十类意象,游客感知以正面积极为主,但也对交通及旅游服务等因素给予较多负面评价。研究表明在利用Word2vec工具处理网络文本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有效提取意象感知要素,便于分析城市旅游意象结构体系和感知情况,为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实现城市旅游意象感知、指导城市旅游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罗子昕   王德   邓良凯   杨俊宴  
旅游空间溢出(tourism spatial spillover)是从需求端出发研究旅游流(tourism flow)中游客各类行为所带来的消费溢出。文章结合手机信令和问卷数据,研究了上海迪士尼游客在市内的消费溢出。文章首先利用问卷数据构建以消费时间、地理空间与游客属性为变量的个体空间消费模型,进而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中的活动链信息推算迪士尼游客在上海市的消费总溢出。研究结论如下:(1)迪士尼游客在园区外溢出的消费与在迪士尼内部消费比值为0.96,年总溢出消费达246.62亿元;(2)消费溢出最高目的地为中央活动区的南京东路-外滩。其次为城市中心区的豫园、淮海路及陆家嘴,以及迪士尼周边的川沙新镇、周浦镇及上海野生动物园等;(3)实证结果揭示了由“核心溢出圈”与“周边溢出圈”构成的城市大型旅游设施市内消费溢出“双圈”空间模式。其中弹性消费集中在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与商圈,刚性消费分布广泛,在旅游设施周边及与其相连的主要交通通道两侧较集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逸  保继刚  陈凯琪  
中国出境游客的消费偏好和兴趣特征研究已成为当前旅游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满意度调查和细分市场展开,在研究时效和话题覆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文章借助网络大数据研究分析方法,基于游客情感分析理论,以赴澳中国游客发布在国内旅游网站的评论为素材展开分析,比较其与国际游客的差异性,继而解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游客在吸引物类型和旅游活动两大要素上与国际游客存在较大差异;(2)目的地要素和吸引物类型均有可能引发中国赴澳游客的正负面旅游情绪,地标性景观和多样化特色较能引发中国游客的正面评价,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逸  保继刚  陈凯琪  
中国出境游客的消费偏好和兴趣特征研究已成为当前旅游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满意度调查和细分市场展开,在研究时效和话题覆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文章借助网络大数据研究分析方法,基于游客情感分析理论,以赴澳中国游客发布在国内旅游网站的评论为素材展开分析,比较其与国际游客的差异性,继而解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游客在吸引物类型和旅游活动两大要素上与国际游客存在较大差异;(2)目的地要素和吸引物类型均有可能引发中国赴澳游客的正负面旅游情绪,地标性景观和多样化特色较能引发中国游客的正面评价,而中国游客对澳文化资源和冒险性旅游活动评价较低;(3)中国游客对澳大利亚旅游城市的情感喜好,与其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城市基本职能存在一定关联。这些发现与当前旅游研究的相关理论较为吻合,但与现存针对中国赴澳游客的满意度调查不一致。研究的意义在于开拓了研究游客偏好和评价的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国际旅游目的地改进针对中国游客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逸  保继刚  陈凯琪  
中国出境游客的消费偏好和兴趣特征研究已成为当前旅游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满意度调查和细分市场展开,在研究时效和话题覆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文章借助网络大数据研究分析方法,基于游客情感分析理论,以赴澳中国游客发布在国内旅游网站的评论为素材展开分析,比较其与国际游客的差异性,继而解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游客在吸引物类型和旅游活动两大要素上与国际游客存在较大差异;(2)目的地要素和吸引物类型均有可能引发中国赴澳游客的正负面旅游情绪,地标性景观和多样化特色较能引发中国游客的正面评价,而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肖璐   李桥兴   陈怡梦   沈加升   张茜   杨勇  
目前游客细粒度情感分析的研究多集中于基于主题聚类下的频次统计等的大致分析,缺乏更精准地从每一条评论中抽取所有属性情感特征的细致定量刻画。因此,文章基于国内四大知名旅游电商平台上有关贵州省数百家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评论大数据,建构较大规模的旅游评论方面级情感分析(ABSA)中文标注数据集;采用基于BERT的LCF-AEPC方面情感三元组抽取联合模型,在近8万条主观评论文本集上端到端地实现17万余个方面情感三元组的预测输出;并基于此输出结果进行可视化量化分析,探究游客在景区不同方面以及在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景区上的情感特征差异及其原因,构建了包含四类要素的游客情感感知影响因素模型。文章通过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技术实现ABSA多任务可快速有效地捕捉游客对景区各方面的偏好、需求和意见等信息,将成为旅游领域细粒度情感研究的有益尝试和最新应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黎巎  
我国旅游景区内部客流管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颐和园景区"五一"小长假和"十一"黄金周客流持续2年的实际观测,采用基于Agent的仿真建模方法,构建了游客到达、游客移动、游客停留等景区游客基本行为模型及其仿真运行环境——基于Agent的景区游客行为仿真系统。系统的正确性验证表明,仿真系统的输出数据能够反映景区各停留点游客数量的真实情况;系统的灵敏性验证表明,入口游客数、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以及流向景点方向的客流量3个参数能够引起仿真系统各景点游客数量的灵敏变化。所建系统能够预测景区客流的时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