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0)
2023(10687)
2022(8632)
2021(7824)
2020(5932)
2019(13485)
2018(12995)
2017(23894)
2016(12911)
2015(14049)
2014(13764)
2013(13300)
2012(12666)
2011(11225)
2010(11715)
2009(10560)
2008(9899)
2007(8791)
2006(8002)
2005(7464)
作者
(36785)
(30702)
(30428)
(28751)
(19492)
(14454)
(13774)
(11817)
(11556)
(10911)
(10435)
(10421)
(9553)
(9507)
(9418)
(9208)
(9070)
(8997)
(8772)
(8650)
(7659)
(7494)
(7441)
(6977)
(6880)
(6828)
(6812)
(6683)
(6129)
(6106)
学科
(58491)
经济(58453)
(30256)
管理(29974)
中国(21128)
(21003)
企业(21003)
地方(19665)
(18836)
方法(18669)
数学(15570)
数学方法(15432)
业经(15277)
农业(13427)
审计(12143)
(11335)
地方经济(10907)
(10597)
(10298)
金融(10297)
(9988)
环境(9978)
(9973)
银行(9949)
(9773)
贸易(9754)
(9743)
(9600)
技术(9399)
(9360)
机构
学院(178031)
大学(174139)
(73747)
经济(72205)
研究(65093)
管理(63997)
理学(54263)
理学院(53594)
管理学(52727)
管理学院(52391)
中国(49932)
科学(39226)
(38888)
(33877)
(33083)
(32204)
中心(30076)
研究所(29492)
(28768)
财经(26374)
业大(26029)
(25642)
师范(25378)
农业(24844)
北京(24219)
(23965)
(23626)
(23032)
经济学(22385)
(21427)
基金
项目(118451)
科学(93411)
研究(90764)
基金(83238)
(72517)
国家(71797)
科学基金(60937)
社会(58448)
社会科(55581)
社会科学(55569)
(48337)
基金项目(43631)
教育(40846)
(39900)
编号(37968)
自然(35724)
自然科(34802)
自然科学(34797)
自然科学基金(34135)
(32295)
资助(32077)
成果(31211)
重点(27341)
课题(26977)
发展(26263)
(25800)
(25419)
(25241)
国家社会(24725)
创新(23678)
期刊
(88595)
经济(88595)
研究(56819)
中国(46118)
(31255)
学报(26991)
(25496)
科学(25006)
教育(23743)
管理(23033)
农业(21731)
大学(20944)
学学(19527)
(18215)
金融(18215)
业经(16580)
技术(15481)
经济研究(14884)
财经(12384)
问题(11629)
(10887)
(10802)
图书(9835)
审计(9520)
科技(8634)
商业(8556)
(8541)
(8397)
技术经济(8362)
(8226)
共检索到284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京平  朱哲茹  
数据信息时代为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生存环境,但大数据审计发展面临“重实践、轻理论”困境,其进一步发展缺乏理论指导。本文从大数据审计的意涵演变、发展逻辑、要素解构与路径演进四个层面来构建大数据审计的分析框架,在审计信息化历史演变基础上明晰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意涵;以整体性、实践性、协同性及耦合性定义大数据审计的不同逻辑形式的发展特征;对大数据审计的数据质量、平台基础、智能化程度、审计成本进行要素解构;并从大数据审计的内容、行动、创新、价值四个层面论证大数据审计发展的演进路径。文章以期完善大数据审计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大数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斯闻  赵国栋  马晓崟  
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在厘清绿色金融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从金融功能、普惠金融、连续金融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进行了理论解构。同时从要素解构和理论推导两个层面对影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四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构建静态模型论证了绿色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对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基于此,梳理分析了绿色金融在内涵、主体和模式三个方面演进的合理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朋林  叶静童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演进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生存逻辑、优化逻辑的深入剖析,探究了绿色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实践历程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得出了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更好更快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博文   肖宇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金融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凭借其虚拟替代性、非竞争性、动态实时性和马歇尔外部性等属性能够帮助普惠金融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确权定价机制不明晰、数据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公共数据供给制度不够充分、数据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从数据市场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供给、数据风险监管等方面着手,实现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萍霞   冯运  
教育实习评价是教育实习中的关键环节,对师范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实习评价存在数据游离性,评价数据失真;评价结果性突出,过程性关注不足;评价终结化明显,反馈指导性缺乏等现实困境。可以以数据为基石,重视评价数据的基础性逻辑;以过程为切入,建设规律性的评价程序的算法逻辑;以平台为驱动,输出透明性的评价结果的算力逻辑这三条技术逻辑,构建人机双线并行式教育实习评价模式。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提出数据筑基,坚持育人性评价方向;算法促析,构建过程化规律程序;算力透果,搭建全景式反馈平台等路径来促进教育实习评价的顺利进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洪波   耿志超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数据要素在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数据已成为驱动创新、重塑生产方式的核心力量。具体而言,数据要素不仅塑造了新型劳动者、催生出新质劳动资料、孕育出新质劳动对象,还促进了以上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但这一“创造性破坏”和“创造性转型”过程也伴随着对劳动者综合能力要求提高、劳动资料更新带来转型困境、劳动要素的循环流转存在阻滞、数据生态建设的系统性挑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推进路径,具体包括:优化教育内容体系,提升劳动者综合能力;鼓励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专业数据服务机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数字生态系统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张渝琪   王振坡  
城市科技产业社区作为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与创新发展规律间的逻辑“嫁接点”,是知识经济与科技产业聚集的社区单元。在解析城市科技产业社区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融合产业空间与创新空间双重发展规律,挖掘城市科技产业社区的孕育路径,进一步沿着“构成要素—运行机理—核心要义”的主线,揭示其演进的内在机理,并围绕以城市资产为依托统筹规划布局、因类施策明晰空间提质增效举措、虚实交融赋能社区品质运维等维度,提出我国城市科技产业社区建设的系统进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职业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校类型。但在科学逻辑的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面临办学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趋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对此,需要基于技术逻辑明确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按照技术生成逻辑设置专业,建立基于技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评估体系,健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以推进职业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马丽斌  
监管科技将金融科技的典型技术与监管合规要求进行有机融合,提升监管机构的监管效能以及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合规效率。加快监管科技应用成为新形势下金融监管方式、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路径。监管科技在数据逻辑上,强调以数据驱动来优化金融机构负债端、资产端业务的监管流程,通过监管流程的数字化,提升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运用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稳定、可信任的数字资产监管环境。然而,监管科技在应用实践中也面临着现实障碍: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IT系统更新升级滞后,难以满足监管科技的数据要求和合规要求;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难以实现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数据的有效对接和集中化管理。推进监管科技的应用,在金融机构层面,要加强监管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科技协同创新;在立法层面,要制定和完善与监管科技相关的数据安全、使用、流通和共享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监管层面,要建立包括监管科技在内的金融科技应用的行业标准,加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促进金融科技规范、有序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马丽斌  
监管科技将金融科技的典型技术与监管合规要求进行有机融合,提升监管机构的监管效能以及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合规效率。加快监管科技应用成为新形势下金融监管方式、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路径。监管科技在数据逻辑上,强调以数据驱动来优化金融机构负债端、资产端业务的监管流程,通过监管流程的数字化,提升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运用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稳定、可信任的数字资产监管环境。然而,监管科技在应用实践中也面临着现实障碍: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IT系统更新升级滞后,难以满足监管科技的数据要求和合规要求;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培  
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时代命题。大数据智能化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学理逻辑表现在改变治理思维和决策模式、强化行为分析和事件预测、改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变革服务效能和治理绩效等四个方面,并具有驱动源、驱动强度、驱动阈值、驱动机制等4个关键要素。进一步优化大数据智能化驱动职业教育治理路径,应更新治理理念以引导大数据智能化驱动的有效嵌入,健全制度建设以保障大数据智能化驱动的有效支撑,优化机制设计以实现大数据智能化驱动的有效推进,创新治理模式以构建大数据智能化驱动的有效机制,重构评估模式以确立大数据智能化驱动的有效价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比较分析美、日经济大国在发展各阶段的动力结构特征,探寻经济大国增长动力演变逻辑和规律,可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需求侧动力转变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阶段;美、日经济大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同,增长动力结构存在不断演进过程;美、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路径和逻辑存在异质性,要素禀赋丰裕的美国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驱动,而要素禀赋匮乏的日本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会遵循美国这种经济规模大且要素禀赋丰裕大国的演进路径与逻辑,最终走向依靠国内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从短期发展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也会经历日本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经济增长阶段。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比较分析美、日经济大国在发展各阶段的动力结构特征,探寻经济大国增长动力演变逻辑和规律,可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需求侧动力转变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阶段;美、日经济大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同,增长动力结构存在不断演进过程;美、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路径和逻辑存在异质性,要素禀赋丰裕的美国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驱动,而要素禀赋匮乏的日本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会遵循美国这种经济规模大且要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君  李一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以外交关系为基准的起步阶段、以接受单向项目援助为主要形式的初步发展阶段、以重视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为中心的拓宽阶段和以输入与输出并举的多元合作为核心的改革深化阶段。文章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厘清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的演进逻辑: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提质培优为关键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改革创生为方向的政策实施过程和以多元化趋势为核心的政策文本话语。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要推进多主体关照的政策动力机制、建立以提高执行水平为本的政策目标、创新线上合作的政策实施路径和深化"命运共同体"的文本话语建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军  
职业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延伸。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大体经历了萌生、发展和确立三个阶段,其发展逻辑是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经验的主动选择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职业本科教育从政策研制到落地试点既离不开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强劲引力,也离不开党和各级政府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不断释放各种政策利好的不懈助力,更离不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本身对丰富层次、完善结构追求的内生动力。在路径指向上,要统一思想,明确高职院校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夯实基础,加强法律、标准等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保障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坚守职业本科教育属性的典型职教类型特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