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9)
- 2023(5922)
- 2022(5004)
- 2021(4930)
- 2020(4431)
- 2019(9971)
- 2018(9950)
- 2017(18866)
- 2016(10557)
- 2015(12041)
- 2014(11890)
- 2013(11495)
- 2012(10735)
- 2011(9405)
- 2010(9687)
- 2009(9222)
- 2008(9919)
- 2007(9453)
- 2006(8456)
- 2005(7913)
- 学科
- 管理(37857)
- 业(33807)
- 济(33682)
- 经济(33641)
- 企(29075)
- 企业(29075)
- 银(19914)
- 银行(19769)
- 方法(18554)
- 行(18345)
- 制(17107)
- 数学(15438)
- 数学方法(15166)
- 财(14665)
- 融(12179)
- 金融(12178)
- 中国(12135)
- 度(11466)
- 制度(11458)
- 业务(11221)
- 险(10941)
- 保险(10849)
- 务(10762)
- 财务(10736)
- 财务管理(10702)
- 企业财务(10137)
- 银行制(9376)
- 业经(8001)
- 理论(7981)
- 农(7102)
- 机构
- 大学(140132)
- 学院(137360)
- 管理(55977)
- 济(52744)
- 经济(51203)
- 中国(47967)
- 理学(44388)
- 理学院(43930)
- 管理学(43090)
- 管理学院(42789)
- 研究(41525)
- 财(33055)
- 京(31371)
- 银(24976)
- 财经(24283)
- 科学(24075)
- 银行(23913)
- 江(23801)
- 中心(23762)
- 行(22319)
- 经(22035)
- 农(21820)
- 所(20996)
- 北京(20147)
- 州(19855)
- 研究所(18456)
- 财经大学(18314)
- 融(17405)
- 业大(17288)
- 金融(17096)
- 基金
- 项目(80207)
- 科学(61812)
- 研究(58576)
- 基金(58438)
- 家(49844)
- 国家(49409)
- 科学基金(42850)
- 社会(36003)
- 社会科(34079)
- 社会科学(34066)
- 基金项目(29965)
- 省(29563)
- 自然(28114)
- 自然科(27519)
- 自然科学(27513)
- 教育(27102)
- 自然科学基金(27011)
- 资助(26113)
- 划(24989)
- 编号(24285)
- 成果(20922)
- 部(17912)
- 重点(17353)
- 项目编号(16009)
- 创(15892)
- 课题(15849)
- 科研(15790)
- 大学(15771)
- 教育部(15723)
- 性(15353)
共检索到241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庞淑娟
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内外部聚集了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为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具体介绍大数据技术在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预警和信用卡客户引入中的应用,分析认为,以先进信息技术架构为前提,以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基础,建设新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推动经营转型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大数据 信用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淳 史旭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的历程中,整体上面临着方法论和实现路径两大课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演进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最终成为新型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普遍实施路径。当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处在向模型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体系也正处于重构的重要阶段,在同步升级信用风险管理与重新构建信息技术体系的过程中,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要从传统产品扩充到衍生产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组合风险管理功能、实现信用风险管理在资本层面应用,最终完成新型管理技术的内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息技术 信用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和转型的深入,产能的整合、淘汰力度加大,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在这一大环境下,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整体出现下滑,前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时被掩盖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也引发了我们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更多反思。关于单个授信客户信用风险的防范客户层面的信用风险防范,包括授信项目的审批和贷后管理等,是目前国内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资源和精力主要投入的领域。在这方面,国内银行目前都遵循着"审贷分离"这一基本政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丹 陈哲
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当前的主要差距所在,如何更好地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就成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描述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结果。通过对KMV模型与Credit Metrics模型进行比较,选择KMV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并在KMV模型中应用Matlab微分方程数值解函数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计算。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度量的初步构想和建议,并且提出利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确定的信用风险等级来计算风险带来的溢价和升水,以确定不同贷款的贷款证券化的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丽瑞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有效地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者尤为关注的问题。介绍了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军
本文重点对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理论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理论的应用条件以及在当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取得内部评级法阶段性研究成果但相关资本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如何从单个客户入手实现风险—收益平衡的管理模式,并论述了这一管理模式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带来的深刻变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荣 魏婧
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以及信用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洪全 曾勇
现有文献多从某一具体方法讨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受样本数量的约束,所建模型并不足以反映金融机构所处的信用风险水平。本文以1333笔实际贷款记录建立数据方,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揭示了信用风险基本特征,建立起两阶段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实证结果表明本模型是有效的,为金融机构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信用风险 分类模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建伟 赵文
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信用风险是银行的客户不能偿还本息的风险。贷款是银行的主要活动,贷款活动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断,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萌
以不良贷款率作为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尝试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Logit模型,并结合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性与偿还能力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作用最大,其后依次为赢利性指标、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指标、资产管理效率指标、现金流指标和成长性指标,资本市场表现和资产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进而证明Logit模型具有非常可信的识别、预测及推广能力,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信用风险 Logit模型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金融合约,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类:一类是根据信用风险保护买方是否获得了相应的融资,分为融资性和非融资性信用衍生产品;另一类是根据基础资产所涉及的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社会中介和服务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等。应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尽快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信用中介和服务体系、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以加强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有效管理其信用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文化 信用风险 风险控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鹏 吴冲锋 陈江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柔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论文立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际,分析金融科技进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借鉴运用金融科技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规划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进行信用风险智能化管理的框架、蓝图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风险管理 智能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舜蛟 王文胜
由于我国违约数据库的缺乏,我国经验EDF函数还没有建立,这极大地制约了EDF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本文在我国EDF模型现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相关数据,尝试建立我国经验EDF函数,并用试点试验(PilotTest)方法对EDF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EDF模型能够在上市公司违约前1~2年预测出其信用质量的下降,同时EDF模型对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将EDF模型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可行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