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2)
- 2023(6757)
- 2022(5517)
- 2021(5149)
- 2020(4054)
- 2019(9292)
- 2018(9023)
- 2017(17996)
- 2016(9343)
- 2015(10536)
- 2014(10152)
- 2013(10054)
- 2012(9183)
- 2011(8241)
- 2010(8241)
- 2009(7612)
- 2008(7737)
- 2007(6810)
- 2006(5773)
- 2005(5049)
- 学科
- 济(49511)
- 经济(49464)
- 管理(29572)
- 业(28277)
- 方法(27508)
- 数学(24503)
- 数学方法(24303)
- 企(23559)
- 企业(23559)
- 财(12358)
- 中国(11068)
- 农(11035)
- 业经(10718)
- 务(8014)
- 财务(8007)
- 财务管理(7993)
- 农业(7872)
- 贸(7777)
- 贸易(7775)
- 地方(7680)
- 企业财务(7673)
- 易(7515)
- 理论(7426)
- 制(7249)
- 融(7126)
- 金融(7125)
- 学(7097)
- 银(6606)
- 银行(6604)
- 行(6261)
- 机构
- 大学(140400)
- 学院(138385)
- 济(62906)
- 经济(61895)
- 管理(56276)
- 理学(49657)
- 理学院(49234)
- 管理学(48541)
- 管理学院(48286)
- 研究(40358)
- 中国(31351)
- 财(30376)
- 京(27549)
- 财经(25189)
- 经(23049)
- 经济学(21518)
- 科学(21240)
- 经济学院(19647)
- 中心(19344)
- 江(19015)
- 财经大学(19005)
- 所(17998)
- 北京(16957)
- 范(16797)
- 师范(16670)
- 业大(16646)
- 商学(16128)
- 研究所(16124)
- 商学院(16002)
- 农(15999)
- 基金
- 项目(93516)
- 科学(75605)
- 研究(71438)
- 基金(70499)
- 家(59494)
- 国家(58995)
- 科学基金(52191)
- 社会(48835)
- 社会科(46546)
- 社会科学(46540)
- 基金项目(36571)
- 省(34607)
- 教育(33710)
- 自然(31172)
- 自然科(30507)
- 自然科学(30503)
- 自然科学基金(29970)
- 划(29158)
- 资助(29113)
- 编号(28714)
- 成果(23845)
- 部(22241)
- 国家社会(21134)
- 重点(20697)
- 教育部(20284)
- 创(19932)
- 人文(19800)
- 发(19688)
- 课题(18965)
- 制(18794)
共检索到192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超
大数据的收集和商业化利用本身不会造成反竞争效果。但在反垄断法框架内,特殊情况下,大数据的收集可能会导致反竞争效果。大数据可能成为促进市场支配地位的重要因素。在算法被广泛运用的情况下,少数供应商可以利用大数据达成某种合谋,从而限制竞争。大数据也可能成为某些反竞争行为的工具。大数据的反垄断法干预是必要的,但必须坚守审慎原则。在线企业支配地位认定应考量其利用大数据设置市场障碍的能力。算法下的明示合谋应当依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则来规制。数据驱动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时要考虑数据集聚本身对市场的影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在线企业无正当理由的价格歧视行为应当受到法律规制。而互联网隐私条款中应当具有自愿授权的内容。
关键词:
大数据 反垄断法 理论证成 路径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程威
加强反垄断是我国当前的主流政策导向,互联网新型反垄断则是规制重点。轴辐协议是融合纵向与横向协议于一体的新型限制竞争行为,已在我国反垄断法执法实践有所呈现。平台经济语境下,平台经营者与算法外包经营者、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均因不同市场层级的互动关系而形成轴辐外观,加上平台算法容易促进经济体内的信息传导,产生持续限制竞争、隐秘规避法律的制度风险。美国法律将轴辐协议作为一种独立的垄断协议加以调整,但识别方法上类推适用横向协议的有关规定;欧盟法律逐渐形成识别轴辐协议的关键构成要件以动态打击相应违法行为。我国应吸收比较法的有益成果,在有效遏制垄断行为和避免打击面过大之间寻求适切平衡,重视轴辐协议与类似垄断行为之间的关键区别,从主体的双层性、行为的多元性与意图的违法性等层面设定轴辐协议的成立要件,对轴辐协议主体责任认定宜适用合理分析、效率抗辩与宽大原则。在规范建构上,应推定轴辐结构具有违法性,倒逼轴辐结构主体以效率抗辩自证清白,维持执法者与行为人的权利义务均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晓丽
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是资本无序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具有导致资本无序扩张形成市场垄断格局的高风险性,因而应在反垄断法中予以规制。在反垄断法中引入“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规制制度”是解决实践中日益严重的滥用相对优势地位问题的重要途径,应从制度价值目标、相对优势地位的界定、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的认定、滥用行为导致破坏市场竞争结构的风险评估、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关键词:
相对优势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 反垄断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许丽
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隐私数据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是平台重要的战略资产与关键的竞争要素。大数据、算法、算力作为平台经济发展的支撑要素,在提升平台服务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也使个人隐私数据面临被泄露、窃取、倒卖的风险。在实践中,平台为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会实施侵犯个人隐私数据的行为,这既构成反垄断法上对个人隐私数据的剥削性滥用,也构成反垄断法上的排他性滥用,反垄断法应当介入。然而,当前个人隐私数据的反垄断法保护面临未将隐私数据保护纳入反垄断立法宗旨、隐私数据损害难以量化、隐私数据保护多部门法益存在冲突等难题。为实现对个人隐私数据的有效保护,应重探反垄断法的目标与功能,将个人隐私数据作为反垄断法独立的保护对象而非附属保护对象;在反垄断法中引入比例原则,对过度收集使用个人隐私数据行为进行预备阶段的目的正当性分析以及实际适用阶段的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分析;明确平台企业数据治理责任,形成“国家—平台—用户”关系,进而形成“公权力—私权力—私权利”三元构架;推动反垄断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协同,通过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共同防范化解个人隐私数据滥用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辛梓贺
算法合谋指的是,算法进入市场后形成的垄断协议,相较于传统的垄断协议,其具有更加复杂、精密的类型及特点,并且对于市场竞争的损害更为深远。此外,按照当前反垄断法的规定,算法合谋不能当然地被解释为垄断协议,出现了默契合谋难以被反垄断法规制、经营者主观意图难以证明,以及担责主体不明等问题,由此使得反垄断执法工作陷入了困境。为了应对上述问题,理论界与学术界纷纷提出了应对之策,虽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在细化法律规范、注重事前审查,以及注重实质审查原则等方面。虽然算法合谋所带来的影响尚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法律不会任其发展,市场必须在法律的监管之下运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房佃辉
从行为表现看,平台自我优待行为可分为三类:通过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交易设置障碍的行为,通过不正当手段对用户进行诱导的行为以及不对等的资源共享行为。从既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类型出发,差别待遇的规制路径更为合适,但面临“交易相对人”和“条件相同”这两个条件难以满足的挑战,可以通过调适解决:一方面,限定“单一经济实体原则”的适用范围,将自营卖家视为交易相对人;另一方面,在实质层面从平台对自营卖家和其他卖家是否存在歧视待遇进行考察,不应对“条件相同”进行过度要求。对于既有滥用行为类型不能涵盖的优待行为,可以通过兜底条款进行规制。在违法性认定方面,应当从竞争优势的来源、反竞争的效果评价以及正当理由的抗辩等三方面,综合对其判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茂中
有关反垄断法的目标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与主张。人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反垄断法的目标应当是经济效率还是经济民主或者消费者福利或者它们的何种组合。从反垄断法的功能来讲,这些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由于这些目标在性质上有差异,因而反垄断法在追逐这些目标的客观效果上也是有所不同的。从优化反垄断法的功能角度来讲,我们有必要对反垄断法所追求的目标做出层次性区分和选择。
关键词:
反垄断立法目标 反垄断法的功能 功能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军 吴玉岭
反垄断法通过阻却垄断行为,保护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最终指向增进民众福祉,捍卫消费者福利——让消费者"以最少的支出购买到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商品,获得最满意的服务。"文章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提高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翔 曲衍东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承担着维护竞争秩序的神圣使命。我国《反垄断法》表面看起来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存在一定的竞合,但究其原因还是立法价值目标的差异。《反垄断法》有一套较为复杂的价值评判规则,着重对效率价值、公平价值、竞争价值的综合追求。在反垄断法执法过程中,特别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合理性分析时,深刻理解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尤其重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勇
本文从近年来中国市场出现的若干价格联盟入手,阐述了市场机制中价格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反垄断法关注价格的理由及其对价格问题的洞察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和法律环境的特征,讨论了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价格问题,旨在澄清人们在价格问题上一些认识的误区.为《反垄断法》的正式实施做准备。
关键词:
反垄断法 价格联盟 本身违法 核心卡特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君
“数据池”是共享个人信息的重要形式,对于“数据池”个人信息是否需要反垄断法保护,目前的观点还未统一。虽然难以用传统价格理论分析“数据池”个人信息的反垄断法属性,但很多时候个人信息本身就是服务的对价,通过“数据—质量—价格”的逻辑链条,“数据池”个人信息能够纳入反垄断法的附属保护范围。在数字时代,“数据池”个人信息可以构成一项独立的消费者福利,个人信息保护与价格同等重要,附属保护与独立保护并重。“数据池”自动共享数据构成剥削性滥用,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数字企业合并形成“数据池”属于排他性滥用的反竞争行为。“数据池”聚合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合谋应被视为新型垄断行为,但仍未超出《反垄断法》规定的三种垄断行为,是新型的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
关键词:
“数据池” 共享 个人信息保护 反垄断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平台数据型自我优待是自我优待的一种新形式,代表着平台企业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平台内第三方卖家非公开数据分析结果以增强自营业务竞争实力的行为,实践中存在调整报价、复制并推出新商品、调整库存等多种表现。平台对第三方卖家非公开数据的使用会产生损害竞争的效果,从而可能违反反垄断法。在没有统一违法性标准和判决先例的前提下,平台数据型自我优待的违法性判断应注重分析数据种类、数据属性、数据使用目的,以及是否存在弥补竞争损害替代性渠道。为修复平台数据型自我优待造成的竞争损害,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设置较为具体的救济措施。行为性救济方面可以要求平台设立数据隔离机制,确立数据最小化原则,建立数据使用的同意规则,且考虑平台对第三方卖家开放部分数据;当行为性救济实施效果不佳或平台已多次实施数据型自我优待行为时,结构性救济如剥离平台自营业务线也存在适用空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晔
域外适用制度,一直是反垄断法理论与实践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立法及其新发展,然后在评析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重点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具体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反垄断法 域外适用 跨国公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理化
垄断行为已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对我国消费者的权益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对私人诉讼制度仅有原则性规定,不足以使该制度有效运作,导致消费者无法在现有体制下对自己的权益进行有效的司法救济。所以应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建立惩罚性损害性赔偿制度、引进集团诉讼,使受到垄断性损害的消费者有渠道救济自己的权益,引导垄断企业的行为,使其自觉遵守反垄断法,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反垄断法 私人诉讼制度 消费者权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祖卿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在数据隐私保护市场结构性缺陷之下,私法和公法二元架构的传统维度使得数据隐私保护乏力。为了维护消费者在自由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下所应享有的各项利益,促进数字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反垄断法维度对数字市场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予以规制尤为必要。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在反垄断法框架之内的自洽性面临着多重困境,其中包括:既有保护模式存在适用上的缺憾,侵犯数据隐私造成的损害难以评估以及量化,缺乏处理数据隐私利益与其他利益冲突的权衡方法。为此,反垄断法应合理、适度、灵活地介入数字市场中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一是根据侵犯数据隐私的行为类型,合理选择并优化保护模式;二是发展替代性的数据隐私保护分析工具,通过结合市场势力分析或引入数据隐私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来评估隐私损害;三是根据具体行为和情景来权衡相应法律领域中所涉利益的重要性,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利益权衡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