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3)
- 2023(18544)
- 2022(15411)
- 2021(14056)
- 2020(11933)
- 2019(26944)
- 2018(26873)
- 2017(51385)
- 2016(28335)
- 2015(31767)
- 2014(31877)
- 2013(31445)
- 2012(28642)
- 2011(25599)
- 2010(25883)
- 2009(24358)
- 2008(24576)
- 2007(22556)
- 2006(19836)
- 2005(18325)
- 学科
- 济(114127)
- 经济(113959)
- 业(103705)
- 管理(96986)
- 企(91420)
- 企业(91420)
- 方法(49532)
- 数学(39595)
- 数学方法(39228)
- 财(38676)
- 农(36467)
- 业经(35325)
- 中国(30913)
- 制(28802)
- 务(26356)
- 财务(26301)
- 财务管理(26245)
- 农业(25177)
- 企业财务(24889)
- 技术(21650)
- 贸(21646)
- 贸易(21635)
- 学(21093)
- 易(21044)
- 地方(20568)
- 理论(20500)
- 体(19927)
- 和(19832)
- 银(19348)
- 银行(19286)
- 机构
- 学院(408975)
- 大学(405406)
- 济(164935)
- 经济(161311)
- 管理(158021)
- 理学(134977)
- 理学院(133559)
- 研究(132613)
- 管理学(131424)
- 管理学院(130671)
- 中国(104287)
- 京(85599)
- 科学(82246)
- 财(81449)
- 农(76724)
- 所(68507)
- 江(65256)
- 财经(63358)
- 业大(63243)
- 中心(62358)
- 研究所(61505)
- 农业(60461)
- 经(57298)
- 北京(53347)
- 州(51282)
- 范(49743)
- 经济学(49739)
- 师范(49102)
- 院(47255)
- 财经大学(46431)
- 基金
- 项目(265684)
- 科学(208023)
- 研究(192631)
- 基金(191613)
- 家(168132)
- 国家(166607)
- 科学基金(142439)
- 社会(121985)
- 社会科(115474)
- 社会科学(115439)
- 省(105918)
- 基金项目(101842)
- 自然(92376)
- 自然科(90238)
- 自然科学(90209)
- 自然科学基金(88645)
- 教育(88195)
- 划(88024)
- 编号(79044)
- 资助(76859)
- 成果(64489)
- 重点(59874)
- 部(57777)
- 创(57767)
- 发(56687)
- 课题(54146)
- 创新(53395)
- 业(52325)
- 科研(51253)
- 制(51226)
- 期刊
- 济(188988)
- 经济(188988)
- 研究(116635)
- 中国(84786)
- 农(70869)
- 财(69050)
- 学报(67118)
- 管理(61546)
- 科学(59510)
- 大学(50289)
- 学学(47359)
- 农业(47232)
- 教育(41188)
- 融(39251)
- 金融(39251)
- 技术(36530)
- 业经(32921)
- 财经(32078)
- 经济研究(29270)
- 业(27852)
- 经(27600)
- 问题(25109)
- 图书(21514)
- 技术经济(21462)
- 版(20903)
- 财会(20195)
- 贸(19765)
- 商业(19403)
- 现代(19011)
- 科技(18771)
共检索到619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文娜 马佳琪
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机理在于“精益共创”,即成本降低与价值增值的同时实现。笔者使用321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在以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包含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才能力在内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IT与业务战略匹配在此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服务化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均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才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随着IT与业务战略匹配程度的加深,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间的正向关系被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直接作用及IT与业务战略匹配的调节作用不受制造企业IT投资优先权与IT角色定位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内在机理,所得结论拓展了数字经济、价值共创理论的研究边际,丰富了服务化研究的现有文献,为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促进服务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念 简兆权 王鹏程
围绕动态能力理论,挖掘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提升的前因变量,探究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85家制造企业数据检验研究假设。基于层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不仅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也正向影响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均有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为链式中介。研究结论的实践启示为:制造企业需重视对大数据分析的投资,通过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高资源拼凑、高组织敏捷性和服务创新高绩效;同时需重视采取资源拼凑战略行为,通过有意识地将现有资源进行组拼以率先实现对新服务需求的满足、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创新成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饶明晓
随着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的统一,税收管理有了新视角,这就是大数据。在税务机关对大数据应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和个人税务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变得越来越规范。财税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标准化数据的采集、电子发票的普及与推广,作为科学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相关数据,提升对纳税人财税违规行为的识别能力。为做好自身财税风险管理,应对税务机关大数据时代下税收征管新格局,企业应知晓税务部门是怎样借助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纳税评估预警指标、第三方信息共享比对以及大数据企业画像等工具进行税务风险管控。
关键词:
大数据 税务风险 识别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衍泰 吕祖庆 胡旭辉 谢在阳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因此,探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资源编排视角与能力层级观视角出发,构建大数据分析能力—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模型,基于中国286家制造企业一手调研数据,采用PLS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大数据技术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对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发挥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在大数据技术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大数据技术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可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丁 许志超
本文在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拓宽了研究领域,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为研究重点,把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基于资源视角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资源和企业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化程度和研发密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U"形关系,国际化程度和广告密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
关键词:
国际化战略 资源观 竞争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余菲菲 蒋庆
我国地方政策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环境适应学派的理论观点,采用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地方政策感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处于初始准备阶段、践行实施阶段和深度探索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均具有积极影响。地方政策感知正向调节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处于初始准备阶段、践行实施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但对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处于深度探索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可深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读,并为政府根据企业所处数字化转型阶段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赖秀萍 聂力兵
伴随服务化转型,制造企业势必调整其财务战略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我国整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服务化转型过程中的价值状态和资金状态进行刻画,并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理论分析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的变化情况,揭示服务化转型对制造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以及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转型之间的协动规律。结果显示,服务化转型需要时间(2-3年)的沉淀才能对整车制造业的价值状态和资金状态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财务战略以适应自身不同阶段的发展。
关键词:
服务化转型 财务战略矩阵 整车制造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善堂 白晓明
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随着企业数字创新导向的提升,大数据应用的环境绩效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大数据应用主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绿色创新效率这两个渠道实现制造企业环境绩效提升。在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强度低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高的地区,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对于揭示企业大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以及提升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江曼琦 张志强
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32个产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影响产业空间集中和分散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规模、技术效率、跨国公司等因素对于产业的空间集中均有正的效应,但是导致产业空间集中的若干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产业的空间集中的关系呈负相关,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空间上布局是趋于分散的。从而间接证实了新经济地理理论所阐述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解子恒
本文以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府数据开放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数据开放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投资增加,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位于低市场化地区和非国家中心城市的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本文研究证明了政府数据开放促进企业投资、引导均衡发展的显著效果,为政府深入推进数据开放和企业优化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政府数据开放 企业投资 信息不对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焱润 张志恒 王建东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的变化促使顾客需求更加动态、多维。为充分实现顾客价值,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我国零售企业价值创造机制亟需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利用价值空间理论为零售企业价值创造机制的优化指明方向。然后以复合价值链理论为依据,引入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新型机制下数据管理模型和优化路径模型,并详细阐述二者运行机理,以期为零售企业实施价值链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 复合价值链 零售企业 价值空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德安 曹志强
本文以供应链协同为中介变量,研究大数据分析能力对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供应链协同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市场绩效、运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供应链协同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市场绩效、运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供应链协同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市场绩效、运营绩效)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第五,战略匹配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以2003—2015年沪深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组织特征、战略目标、战略需求差异,将其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动态考察制造业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服务化战略的选择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选择意愿不一致,衰退期企业意愿最强烈,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不明显。第二,制造业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服务化"绩效效应"程度也有差异,成熟期企业最明显,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成长期企业次之,与企业绩效呈"反L型"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夏楠 詹细明 唐少清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路径,厘清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于有效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015—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文本挖掘方法提取企业年报中披露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企业的财务绩效;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提升了财务绩效,且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与管理成本呈现负相关,但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扩大市场份额进而提升财务绩效,且扩大市场份额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企业决策人员应具备战略思维,重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企业也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企业服务意识,突破传统以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创新服务赋能产品的经营理念。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财务绩效 影响机理 制造企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勇 金涛 张义
影响企业绩效和科研成果的变量较多,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分析的局限性较大。探索一种对大量因素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基于沪深两市327家制造企业2011—2016年数据,尝试采用高维稀疏数据分析方法,以"研发投入增长率>0和营业收入增长率>0和人均营业收入增长率>0"为目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10类74个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实现目标的定量优化规则:当期和上期单位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增长率、盈利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度5个变量处于一定范围内时,目标达成概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研究结果可以用于衡量企业研发水平是否达到规模边界,又可作为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企业绩效结果的预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