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9)
- 2023(12954)
- 2022(10859)
- 2021(10054)
- 2020(8429)
- 2019(19399)
- 2018(19037)
- 2017(35253)
- 2016(18524)
- 2015(20731)
- 2014(20507)
- 2013(19395)
- 2012(17673)
- 2011(15672)
- 2010(15209)
- 2009(13305)
- 2008(12882)
- 2007(11300)
- 2006(9519)
- 2005(7731)
- 学科
- 济(69711)
- 经济(69615)
- 管理(50829)
- 业(46027)
- 企(37333)
- 企业(37333)
- 方法(31489)
- 数学(27587)
- 数学方法(27132)
- 农(20830)
- 中国(20221)
- 财(18599)
- 业经(16144)
- 地方(15969)
- 学(14613)
- 农业(13939)
- 制(13427)
- 理论(12495)
- 贸(11526)
- 贸易(11518)
- 和(11457)
- 环境(11228)
- 易(11182)
- 务(11115)
- 财务(11047)
- 财务管理(11023)
- 融(10940)
- 金融(10932)
- 银(10695)
- 技术(10682)
- 机构
- 大学(245271)
- 学院(244849)
- 管理(95142)
- 济(95055)
- 经济(92979)
- 理学(82191)
- 研究(82017)
- 理学院(81297)
- 管理学(79526)
- 管理学院(79072)
- 中国(61187)
- 京(51633)
- 科学(51110)
- 财(44883)
- 农(41465)
- 中心(39727)
- 所(39360)
- 业大(38034)
- 江(36652)
- 研究所(36003)
- 财经(35510)
- 范(32932)
- 经(32521)
- 师范(32471)
- 农业(32294)
- 北京(31751)
- 院(31169)
- 经济学(28916)
- 州(28711)
- 技术(28491)
- 基金
- 项目(177587)
- 科学(139612)
- 研究(130275)
- 基金(127862)
- 家(113638)
- 国家(112362)
- 科学基金(96251)
- 社会(81671)
- 社会科(77255)
- 社会科学(77234)
- 省(69741)
- 基金项目(67710)
- 自然(62616)
- 自然科(61040)
- 自然科学(61017)
- 教育(60891)
- 自然科学基金(59858)
- 划(59222)
- 编号(52958)
- 资助(51253)
- 成果(42453)
- 重点(40469)
- 部(38677)
- 发(37941)
- 创(37394)
- 课题(36781)
- 创新(34970)
- 国家社会(34504)
- 科研(34445)
- 大学(33679)
- 期刊
- 济(100326)
- 经济(100326)
- 研究(67299)
- 中国(51431)
- 学报(41022)
- 农(37098)
- 管理(36168)
- 科学(35854)
- 财(35566)
- 大学(31855)
- 教育(31466)
- 学学(29788)
- 农业(25545)
- 技术(25175)
- 融(18855)
- 金融(18855)
- 业经(16903)
- 财经(16587)
- 经济研究(15654)
- 图书(14825)
- 经(14352)
- 业(13644)
- 问题(13041)
- 版(12849)
- 科技(11843)
- 统计(11273)
- 资源(11013)
- 业大(10721)
- 理论(10623)
- 技术经济(10468)
共检索到360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定祥 杜雨潼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大数据体系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2013—2020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共同富裕指标,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提供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大数据体系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大数据体系建设尚未发挥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处于“先导”阶段,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加快大数据体系建设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作用进程。拓展性分析表明,大数据体系建设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扩大了企业劳动收入差距。大数据体系建设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政策措施,在大数据体系带来的数字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之前,还需做好反垄断、物质与人力资本积累以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皓亮 金碚 薛飞
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切入点,聚焦研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减排效果。基于中国2011—2019年16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数据战略对城市电力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有效降低电力消费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电力消费碳排放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对于资源型城市电力消费碳排放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并且除内蒙古、广东、沈阳外,其余试验区均对电力消费碳排放的降低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战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李学思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拓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进而强化其作用价值,成为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话题。为此,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经过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随机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级市、区位优势较好、金融结构指数高的城市组别中,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果;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建设通过金融科技进步效应以及信任强化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文章揭示了大数据建设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提供经验参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文 常琦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让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是“双碳”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从企业的内、外部视角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并基于国务院批准建设大数据试验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其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大数据可以有效赋能企业提高绿色创新绩效;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更换被解释变量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双重功效”,进而形成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愿增强的正向反馈机制。此外,基于异质性检验,本文发现大数据试验区建设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效应在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并不明显;通过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和加大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可以有效破解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对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掣肘与梗阻。本研究旨在为如何协同推进经济体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使大数据切实成为经济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新蓝海”。
关键词:
大数据 绿色创新 绿色信贷 环境规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基于2011—2022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和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表征大数据发展,探讨其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有效地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促使供应链效率上升、缓解供需间的长鞭效应,并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积极作用因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以及企业的性质、竞争力、融资约束、经营能力、规模和所属行业不同表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直前 赵春艳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对非高科技企业、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金融化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理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企业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发展质效以及平滑企业风险,从而能够有效治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较强金融监管支撑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建设数字中国与实现绿水青山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框架下,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和PSM-DID方法,评估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且减排效应呈厚积薄发的特征;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且在较大规模、高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低财政支出水平的城市其减排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技术创新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本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且对降低相邻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试验区建设,提升该政策战略执行的包容性和灵活度,同时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忠贤 滕仁玉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字化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化改革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技术使用效率三条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从区域地理位置、营商环境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来看,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相对差的地区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此外,制度环境良好的地区,数字化改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锦旗 唐诗瑶 张营营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彩虹 梁宏志
在数字经济时代及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双重背景下,从财政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2016年全国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利用2013—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财政可持续能力指数,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的影响及差异。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明显促进了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的提升,在进行了安慰剂检验和替换被解释变量后,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财政依存度和财政自给率来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改善和提升西部地区、政府负债率高水平地区和政府效率低水平地区的财政可持续能力,有助于减少财政失衡和地区差距。因此,本文建议政府应持续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使地方财政更可持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海萌 申丹虹
以大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是否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机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方法,检验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得实验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相比对照组提高了0.94,研发水平效应以及消费需求效应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这一影响效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更显著,同时相较于省份试点,直辖市试点能有效发挥政策的城市集中效应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伟增 毛宁 兰峰 王立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2016年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简称“大数据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生态视角考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试验区有效激发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动力,特别是对企业底层数字技术运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体现了数字化政策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对于企业转型的基础作用;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当地企业获得更多政府数字补贴支持,显著提高了企业获得数字补贴的广度和深度,改善了当地的数字发展环境,并且能够吸引数字化企业和人才形成空间集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有效改善地区的数字生态;大数据试验区能够更好地促进非国有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规模较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对初始数字化基础较差企业的影响较小;在金融发展环境、数字基础条件和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大数据试验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以大数据试验区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政策对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也为地方政府借助大数据试验区充分发掘数据要素价值、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政策支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伟 王筱依 王鑫源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1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主要通过城市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FDI数量增加和FDI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第二批试点地区更强。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FDI数量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非对称U型”结构,FDI质量在不同分位点上逐渐提升。拓展性分析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邻近城市FDI流入存在“虹吸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丹 任晓刚 谢贤君
本文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准自然试验,实证检验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机制、异质性与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作用十分显著。大数据发展带来更高的信息传递效应,增加研发合作;也带来更低的融资约束效应,增加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同时带来更高的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促进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和数据要素集聚,进而促进创新生态优化,从而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提升效应表现显著,在衰退期表现不显著;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在创新生态优化程度较高区受到创新政策的强化作用相对较强,而在创新生态优化程度较低区其提升效应受到创新政策的强化作用相对较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新 徐世超 高惠楠
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契机,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和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数据发展对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和高知识产权保护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和“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对重污染行业企业仅表现出增“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间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我国应在更多地区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完善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特征,利用信息披露和提高绿色创新标准等方式,提高重污染企业的环境规制水平,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大数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质增效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新效应研究
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大数据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数实融合的路径分析:基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据要素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效应评估
企业非效率投资与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金融改革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