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70)
2023(2925)
2022(2611)
2021(2431)
2020(2088)
2019(4860)
2018(4714)
2017(8301)
2016(4744)
2015(5057)
2014(4895)
2013(4681)
2012(4211)
2011(3737)
2010(3592)
2009(3040)
2008(2855)
2007(2529)
2006(2112)
2005(1786)
作者
(12891)
(10613)
(10596)
(10310)
(6814)
(5235)
(4988)
(4455)
(3940)
(3764)
(3722)
(3688)
(3390)
(3389)
(3276)
(3249)
(3205)
(3163)
(3126)
(3043)
(2784)
(2624)
(2573)
(2485)
(2436)
(2427)
(2346)
(2294)
(2172)
(2143)
学科
(18743)
经济(18736)
管理(11880)
(10687)
方法(10206)
数学(9252)
数学方法(9068)
(8953)
企业(8953)
业经(4606)
(4404)
中国(4377)
(3941)
教学(3627)
地方(3537)
(3480)
(3088)
技术(3030)
产业(3000)
理论(2972)
信息(2962)
农业(2864)
环境(2804)
(2627)
财务(2620)
财务管理(2614)
企业财务(2471)
总论(2425)
信息产业(2406)
(2370)
机构
大学(62143)
学院(59725)
管理(24510)
(23262)
经济(22742)
理学(21302)
理学院(21038)
研究(20596)
管理学(20555)
管理学院(20456)
中国(14659)
(13725)
科学(13518)
(10269)
中心(10084)
(10021)
研究所(9582)
业大(9491)
(9414)
(9312)
师范(9242)
(8675)
北京(8583)
财经(8199)
(7989)
师范大学(7719)
(7522)
农业(7270)
经济学(7010)
技术(6890)
基金
项目(45649)
科学(35848)
研究(33785)
基金(32163)
(28558)
国家(28338)
科学基金(23952)
社会(20721)
社会科(19736)
社会科学(19729)
(18025)
基金项目(16853)
教育(15898)
(15799)
自然(15086)
自然科(14773)
自然科学(14769)
自然科学基金(14424)
编号(14044)
资助(13111)
成果(11207)
重点(10718)
(10013)
(9867)
课题(9677)
(9480)
科研(9138)
项目编号(8951)
创新(8911)
国家社会(8893)
期刊
(21540)
经济(21540)
研究(15741)
中国(13245)
教育(9853)
学报(9672)
科学(8793)
(8000)
管理(7936)
大学(7433)
(7012)
学学(6794)
技术(6341)
农业(4997)
图书(4679)
统计(4177)
(3832)
财经(3800)
技术经济(3700)
情报(3627)
科技(3508)
决策(3440)
(3439)
资源(3400)
经济研究(3340)
(3314)
业经(3133)
(3115)
金融(3115)
书馆(3012)
共检索到85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桑德拉·米丽根  张忠华  高文娟  
数字技术及其伴随的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正在改变学习评价方式。数字化评价更具实施效率,更容易推广,能更有针对性地反映个体层面的表现,更贴近学习环境,更具互动性,并且支持更具想象力的、丰富多彩的、互动性强的、及时的反馈。不过,本文认为"更多、更快、更美"只是21世纪初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学校亟需在学习内容和评价内容方面做出相应转变,而学生则需要完成更复杂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超越认知领域,超出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更强调对能力的塑造和对技能的掌握,包括软技能或通识能力等。本文试图探讨这一学习评价的前沿领域,研究能否以及如何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及其他数字学习工具所生成的大量数字化、以过程为导向的数据,对学习者掌握复杂能力和通识能力的程度进行可靠且有效的判断。本文认为,确定开发学习评价工具的测量分析标准是确保学习评价工具之信效度的关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刊良  张楠  胡鹏  郭熙铜  
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科学的采集过程、合理的预处理方法、有效的存储和管理手段以及详细的分析和挖掘,产生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进一步推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个人、企业,乃至社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使相关研究及应用面临挑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文革  
淘宝推出Buy+和AlphA Go战胜李世石,进一步催热了VR和AI市场。本文的分析表明,VR和AI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真实、准确的数据。同样,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不仅依赖个体对于符号(数字、文字)的准确解读,而且还需要对多种信息来源进行比较、评判和确认。人工智能虽然是模拟人的智能创造出来的,但是,反过来也让我们对于人的智能,对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敏中  王满林  
人的能力可分为体能和智能,人的这两大能力都可以被工具替代、延伸和扩展,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的工具可称为体能工具或人工体能~①,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力的工具可称为智能工具或人工智能。从人工体能到人工智能是工具发展的质的飞跃,它不断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人工智能只能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部分智能,至于人的想象、情感、直觉、潜能、意会知识等个性化智能,人工智能只是试图涉足,还谈不上对它的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机大战"实质上是世界冠军同数百万世界围棋大师团队的对决。人工智能只是智能化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能~②,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张力中相互促进,应该是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的发展前景。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吴建中  
文章从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环境、人工智能与信息组织以及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要转变观念,人工智能既是一门工具,也是人类的朋友;图书馆要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并善于与之一起,共同为激活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和服务效能做出贡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杰  廖捷  董海云  
人工智能起源于人类自我解放的内在冲动。随着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审计的劳动形态将发生演变,人机协同劳动将成为未来审计作业的基本形态,对审计行业形成巨大冲击。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发展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劳动形态演变;其次,围绕人机协同劳动形态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审计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审计工作;再次,提出了审计对人工智能的适应,即人机协同的审计作业模式"人工智能+审计";最后,剖析了人工智能对审计职业的挑战,以及审计人员的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尧   张璟   刘晓辉  
本文将人工智能变量以生产任务方式引入Balassa-Samuelson模型(巴萨模型),理论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将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不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将导致实际汇率贬值。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安装存量表示智能化程度,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Peen World Table 10.0和世界发展指标等数据库构建1993—2019年72个国家和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且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不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贬值的结论在统计上不稳健。拓展分析发现:第一,人工智能发展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第二,分行业而言,制造业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升值,建筑业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贬值;第三,OECD成员国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不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贬值;而非OECD成员国智能化程度改变对实际汇率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苓妃  吴伟生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数据管理手段,为高职院校开展智能化、科学化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创造了条件。基于此,文章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发展现状入手,概括大数据技术在教育评价工作中的应用背景,重点分析大数据技术数据采集和结果反馈的意义。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达到提升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效果的目标,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健   段巍  
本文从数据交易的经济激励切入,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了企业数据在训练通用人工智能,以形成专业化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企业自行训练模式与专业化人工智能服务商训练模式在产生数据交易激励效果上的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强化了数据的经济增长效应;另一方面,相比企业训练模式,当由专业化人工智能服务商进行训练时,企业有更高的数据交易意愿,进而数据交易规模增加,最终推动了总产出水平增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专业性数据的贡献度是导致差异出现的关键。只有在专业化人工智能服务商训练模式中,企业数据交易意愿会随着专业性数据贡献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拓展了数据经济的内生增长模型,同时为数据交易所设计激励机制提供了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毅  陈煜之  卫剑  
人工智能在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它与各个领域的结合发展促进了各个领域的飞快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量化应用,通过引入20个涵盖了价值、技术、动量、情绪反转等指标和8个机器学习算法对沪深两市股票收益率进行预测。从各个指标对模型的贡献程度来看,本文发现动量、反转和技术指标对股票未来收益率的影响程度最高。随后,本文按照这些股票的预测收益率进行排序并形成了交易策略。通过比较各个模型的结果发现预测收益率形成的交易策略在中国市场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且深度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佳,正则化的线性机器学习模型次之。通过机器学习深度挖掘各个因子指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交易中的非理性因素。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蒋韬  
新的经济环境下银行风控成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热点应用领域。本文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银行风控的未来。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银行业务风险水平上升,各家银行对提升自身风险防控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银行传统风险管理体系缺乏灵活性、防控手段较为落后等弊端,与大数据覆盖面广、维度丰富、实时性高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特点相呼应,使银行风控成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热点应用领域和方向。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蒋韬  
当前,保险业的需求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技成为保险发展内在要求和新的驱动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方式都发生着重大变化,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逐渐提高,各类需求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保险的需求也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相对应的保险行业传统的产品驱动模式必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涛  
一个以大数据为原材料,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科技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个人隐私、数据独裁、新型智能生命等让人担忧的问题。回顾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现状,着重从中立性、时效性、导向性三个方面介绍大数据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具体伦理挑战。续篇将介绍边界问题、隐私问题和责权问题,并简述当前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开放性的政策和技术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吴中海  
一、新时代与新经济新经济是什么?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区别?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读。新经济跟科学技术关系密切,尤其是信息科技,包括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要落地,落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应该落在两个最重要的领域:一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包括的面非常广,特别是在中国;二是智能制造,中国现在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现在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对应的是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童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行“杀熟”的现象越发泛滥,但是目前我国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杀熟”行为的法律规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杀熟”行为的法律规制不全面、保护路径比较单一以及针对“杀熟”行为的监管难这两方面,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杀熟”的这一行为本身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企业利用大数据违法成本低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存在滞后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规制人工智能大数据“杀熟”行为,需要从其违法本质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且进一步完善规制大数据“杀熟”的法律制度和加强对大数据平台的监管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