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7)
- 2023(10019)
- 2022(8384)
- 2021(8082)
- 2020(6776)
- 2019(15134)
- 2018(15242)
- 2017(27427)
- 2016(15117)
- 2015(16877)
- 2014(16517)
- 2013(15545)
- 2012(14166)
- 2011(12876)
- 2010(12829)
- 2009(12129)
- 2008(11853)
- 2007(10193)
- 2006(9121)
- 2005(8353)
- 学科
- 济(55182)
- 经济(55104)
- 管理(40065)
- 业(33768)
- 企(28315)
- 企业(28315)
- 方法(20818)
- 中国(20379)
- 数学(18242)
- 数学方法(18059)
- 财(16884)
- 制(16004)
- 农(15415)
- 贸(12863)
- 贸易(12854)
- 易(12625)
- 体(12515)
- 业经(12041)
- 学(11774)
- 银(11708)
- 银行(11687)
- 行(11280)
- 融(10659)
- 金融(10651)
- 务(9686)
- 财务(9655)
- 财务管理(9633)
- 体制(9468)
- 理论(9321)
- 农业(9251)
- 机构
- 大学(198773)
- 学院(198247)
- 济(85623)
- 经济(83991)
- 研究(76528)
- 管理(68548)
- 中国(60502)
- 理学(57614)
- 理学院(56925)
- 管理学(55945)
- 管理学院(55567)
- 京(44004)
- 科学(43904)
- 财(42194)
- 所(38801)
- 研究所(35060)
- 中心(33665)
- 农(32815)
- 财经(32141)
- 经(29491)
- 江(29328)
- 北京(28461)
- 院(27806)
- 经济学(27584)
- 范(27093)
- 师范(26775)
- 业大(26765)
- 农业(25727)
- 经济学院(24617)
- 财经大学(23932)
- 基金
- 项目(129099)
- 科学(101441)
- 研究(97502)
- 基金(93809)
- 家(82957)
- 国家(82296)
- 科学基金(68998)
- 社会(62302)
- 社会科(58963)
- 社会科学(58955)
- 省(48075)
- 基金项目(47797)
- 教育(45888)
- 自然(42271)
- 划(41656)
- 自然科(41333)
- 自然科学(41317)
- 自然科学基金(40583)
- 编号(39249)
- 资助(38926)
- 成果(33703)
- 重点(30023)
- 部(29854)
- 课题(28727)
- 发(28021)
- 国家社会(26915)
- 创(26755)
- 中国(26598)
- 性(25834)
- 教育部(25785)
共检索到316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建立在"可控性"的信念基础上。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二重的:第一重目标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后一重目标要服从并服务于前一重目标。"可控性"的信念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相容,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政策工具和相关经济参数的控制能力在不断衰减。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往往造成调控目标冲突、多变、调控滞后和调控结果失衡,从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和经济不稳定。重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理念、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调控架构的重构。当前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增加就业,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关键词:
大改革 宏观调控 理念 重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西
试论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趋势国务院研究室李晓西编者按:深化认识并贯彻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落实党的14届5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为此,本文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对我国宏观管理与调控从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一是认为宏观调控主体要将"政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青
我国的重大税制改革历来与政府宏观调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借宏观调控的契机,深化有关税种的改革,进一步减轻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税收负担,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短期拉动效应,更将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关键词:
税制改革 减税 宏观调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方福前
我国的宏观调控实践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宏观调节"的概念;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报告正式使用了"宏观调控"的提法;1993年l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伯平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出现了新的特点,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督作为一种强力手段介入了宏观调控。这种调控方式虽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掩盖了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因此不具有持久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了重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伯平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出现了新的特点,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督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介入了宏观调控。这种调控方式虽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掩盖了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因此,这种方式不具有持久性。仅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根本问题是地方政府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陈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总供求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环境管理三个部分,其中需求管理主要包括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需求型创新、需求侧改革,供给管理主要包括要素价格政策、财政政策、供给型创新、供给侧改革,市场环境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改革"和在既定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环境微调政策"。本文以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为例,分析了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应用,并结合美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探讨了中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创新之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丰雷
基于中国实践,对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主体、对象以及政策工具等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是:(1)尽管面临缺乏理论依据、缺少国际经验、缺乏可行的政策工具以及土地市场的区域性导致传导机制不顺畅等困难,但是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应中国现实的"次优选择;"(2)土地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明确为重点保障宏观经济长期增长;(3)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有供地政策、土地规划、土地税收、土地价格、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土地行政手段等;(4)供地政策可作为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长期来看则可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尽量减少价格管制和行政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甘藏春
去年我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特殊国情特殊发展阶段的特殊选择。对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则是特殊阶段的特殊选择。也就是说一旦中国的市场机制完全建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进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干预是不同体制国家的共同选择,而宏观目标即通过干预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的确定,则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辉
[摘 要]随着混合经济时代的到来,税收调控职能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在运用税收杠杆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管理缺位与越位管理依然存在,短期行为较为严重,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为缺少系统的税收调控目标。因此,应依据一定指导原则构建我国的税收宏观调控目标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惠平
作者针对我国传统宏观调控体系的三个特点,提出现代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实现党政分开、政经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目标就不仅仅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且还必须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等五个具有层次性的目标。
关键词:
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调控目标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荣俊
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若干问题杨荣俊粮食放开经营,标志着粮食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粮食可以撒手不管。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①确保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做到全社会的安全的供给。②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