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4)
2023(14050)
2022(12072)
2021(11460)
2020(9620)
2019(22356)
2018(22224)
2017(43921)
2016(24019)
2015(26707)
2014(26842)
2013(26576)
2012(24583)
2011(22144)
2010(22256)
2009(20455)
2008(19869)
2007(17507)
2006(15448)
2005(13528)
作者
(68719)
(57192)
(56620)
(54398)
(36701)
(27411)
(25873)
(22344)
(21799)
(20690)
(19601)
(19138)
(18360)
(18137)
(17866)
(17658)
(17043)
(16977)
(16446)
(16281)
(14241)
(14133)
(13951)
(13037)
(12814)
(12721)
(12703)
(12517)
(11563)
(11279)
学科
(100516)
经济(100424)
管理(70241)
(66256)
(55163)
企业(55163)
方法(46159)
数学(40481)
数学方法(39856)
(27076)
中国(24978)
(23274)
业经(22624)
地方(22144)
(21034)
(17787)
农业(17751)
(16819)
贸易(16812)
(16290)
理论(16207)
(16016)
环境(15612)
技术(15488)
(14522)
(14492)
财务(14420)
财务管理(14396)
产业(13967)
(13754)
机构
学院(338019)
大学(337174)
管理(137851)
(135551)
经济(132602)
理学(119681)
理学院(118368)
管理学(116126)
管理学院(115514)
研究(113166)
中国(83410)
(72620)
科学(70983)
(60603)
(56488)
(53383)
研究所(51625)
中心(51385)
业大(50269)
(49791)
财经(48560)
北京(46065)
(45106)
师范(44725)
(44089)
农业(41577)
(41504)
(40712)
经济学(39655)
财经大学(36011)
基金
项目(233481)
科学(184020)
研究(170926)
基金(168772)
(146305)
国家(145096)
科学基金(125364)
社会(106573)
社会科(101120)
社会科学(101095)
(91372)
基金项目(89339)
自然(82496)
自然科(80463)
自然科学(80446)
自然科学基金(78960)
教育(78407)
(76902)
资助(70921)
编号(70391)
成果(56767)
重点(51993)
(51327)
(50541)
课题(48434)
(48112)
创新(44746)
科研(44112)
教育部(43839)
人文(43060)
期刊
(148085)
经济(148085)
研究(98476)
中国(62545)
学报(51259)
管理(50212)
科学(48303)
(47753)
(43474)
大学(38405)
教育(37199)
学学(36027)
农业(33400)
技术(29867)
(28705)
金融(28705)
业经(25324)
经济研究(23445)
财经(22742)
问题(19513)
(19478)
图书(18886)
技术经济(17141)
(16911)
科技(16611)
理论(16583)
资源(16542)
统计(16102)
现代(15688)
实践(15255)
共检索到491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云刚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问题是困扰东北区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以我国最大的石油城市———大庆市为例 ,探讨了东北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转型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柳泽  
以多期大庆市矿区及城市建设规划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GIS分析、统计分析和类型分析等方法,从体系形态、结构形态和肌理形态三个层次分析大庆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特征和机制。在以下四个方面获得进一步的认识:首先,大庆市空间体系形态较为分散,但有着聚集发展的趋势;其次,大庆市油田开采区内与区外的城镇结构形态演变分别遵循受控"点—轴"发展模式与多核心、带状发展模式,耦合形成了城市整体的结构形态;第三,城市肌理形态体现出类型和层次上的单一性,并有着特殊的"大院式"空间形态单元;第四,大庆市城市形态的发展演变可归纳为四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约束作用、引导作用、作为内在机制和推动作用等途径产生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磊  雷国平  张小虎  
大庆是我国著名的油田城市,经过近50年的油田开采,区域内草地三化严重,土壤有机质不断淋失,作业区内土地污染严重,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构建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采取熵权系数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物元的方法对大庆市1990,1996,2000,2005年4个时段的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1990—2005年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逐步提高,但总体处在较低水平;②大庆市土地生态自然子系统的安全等级较低,而经济子系统的安全等级很高,说明由于油田的开采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土地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若菊  王士君  
资源型城市转型无论在世界还是我国都是突出而迫切的问题。在解决资源型城市问题的时候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本文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特点,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以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市为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和论证大庆市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区域城市联盟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联盟模式,进而探索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龙  孙明明  
大庆市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石油加工基地。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储备不足、油气开采成本上升和地方经济相对薄弱等问题,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大庆市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和总体素质进行深入的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揭示了大庆产业结构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庆市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郝惠  柳泽  
以大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题分析—机制阐释—提出策略—经验总结"的研究思路,从区域视角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首先分析大庆市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三个典型特征,即城市对矿业生产的依赖、区域内外经济联系的失衡,以及城市经济的边缘化;进一步探讨大庆市区域发展中资源型经济问题的产生和形成机制,建立了以粘滞效应、挤出效应和锁定效应为核心的资源型城市区域发展分析框架,并指出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资源型经济强化效应;进而提出以"走向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区域"为目标的大庆市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产业策略。最后指出,"空间嵌入"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区域空间格局的典型特征,"走向区域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静  张树文  王蕾  匡文慧  
基于MSS和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78年、1987年、2001年三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类型退化指数、质心模型分析资源型城镇特有的土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利用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分析工矿用地与土地退化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主要为草地退化、次生盐碱化、沼泽湿地萎缩。在不同研究时期其土地退化的速度和强度差异显著,1978年~1987年土地类型退化综合指数约为3.18,而1987年~2001年土地类型退化指数约为27.96。1978年~1987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主要向西北方向偏移,1987年~200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锋  谭清美  周德群  龙如银  朱佳翔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中,传统GDP方法没有考虑环境污染、资源损耗等因素,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本文尝试在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前提下对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率评价方法进行改进,重点探讨固定资本折旧、资源变化和污染损失的计算,同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系统分析与模糊分析相结合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用此评价体系本文对大庆市2003年-2007年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①从2003年到2007年,大庆市GDP年均增长12.8%,绿色GDP年均增长13.3%,真实储蓄年均增长15.7%,从数字上来看,绿色GDP比GDP要少近1/6,真实储蓄比绿色GDP略少;②2003年-2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  
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资源、草场资源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本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基于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和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a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各湿地景观类型的时空转移过程.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湿地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和由此产生的湿地生态安全威胁。结果表明,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湿地盐碱化和草甸化过程,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利用造成的湿地景观分割、景观破碎和景观迅速减少,对生物多样性安全、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等产生威胁;因而,应根据人类与自然共生原理,对不同湿地进行景观生态的分析、评价、规划和设计,逐步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景观,使其发挥多种湿地功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树峰  张柏  臧淑英  王宗明  宋开山  刘殿伟  
大庆作为靠自然资源(石油、草原、耕地)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地区之一,具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剧烈的特点。利用大庆市5个时段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分3个阶段对大庆市三大产业产值和土地利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并且计算了大庆1992年至2001年的大庆市区及4个县的产业工业化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系数。根据典型相关分析及耦合系数的结果,对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产业结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大庆由于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独特的特点,土地利用变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工业产值,特别是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时悦  王红  
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对策,将为大庆市乃至其他资源型城市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以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熵值法的测度,分析了大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0-2015年大庆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评价值基本表现为持续提高的趋势,但资源保障因素的评价值在近几年的波动较大。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由2010年的0.256 1提高到2015年的0.676 4。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时悦  王红  
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对策,将为大庆市乃至其他资源型城市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以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熵值法的测度,分析了大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0-2015年大庆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评价值基本表现为持续提高的趋势,但资源保障因素的评价值在近几年的波动较大。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由2010年的0.256 1提高到2015年的0.676 4。研究表明,虽然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逐年提高,但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能力明显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巨大、民生改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提出政府部门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反弹等建议,可更好地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镭  
大庆是高度专业化的矿业城市,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石油工业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基础地位。在原油长期高产稳产之后,大庆迈入了矿区经济与城市经济混存的发展阶段。随着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原油持续开发能力下降;尤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庆资源持续生产能力和城市转型的持续发展问题,论述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途径,并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树伟  魏后凯  
针对东北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以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型城市为重点,探讨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重点,提出国家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援助政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小虎  孙茜  雷国平  
以1987年和2005年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RS技术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土地利用时空分异的整体处于微小差异和一般差异;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质量和大气质量下降,水体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景观结构趋于均匀分布;土地总生态承载力呈增加态势,但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