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4)
2023(4789)
2022(4013)
2021(3818)
2020(3040)
2019(7040)
2018(7237)
2017(12501)
2016(7135)
2015(8287)
2014(8813)
2013(8353)
2012(7780)
2011(7093)
2010(7381)
2009(6679)
2008(6711)
2007(6526)
2006(5849)
2005(5088)
作者
(21626)
(17876)
(17743)
(17020)
(11305)
(8719)
(8118)
(6884)
(6836)
(6825)
(6214)
(6058)
(6005)
(5647)
(5641)
(5585)
(5391)
(5358)
(5102)
(5035)
(4574)
(4447)
(4327)
(4326)
(4248)
(4063)
(4037)
(3938)
(3718)
(3605)
学科
(24376)
经济(24358)
管理(20799)
(14215)
(10953)
企业(10953)
(9891)
地方(9839)
环境(8786)
中国(8779)
(7261)
业经(6690)
方法(6669)
农业(6480)
理论(6095)
生态(5882)
(5756)
(5462)
(5311)
教育(5253)
资源(5191)
教学(4986)
(4831)
(4781)
数学(4780)
数学方法(4675)
(4325)
银行(4316)
(4098)
(3930)
机构
学院(97383)
大学(93246)
研究(32945)
管理(32443)
(29171)
经济(28021)
中国(26781)
理学(25795)
理学院(25403)
管理学(24653)
管理学院(24493)
科学(22744)
(22740)
(18790)
(17665)
中心(17186)
(16933)
(15647)
(15550)
(15521)
业大(15466)
师范(15336)
研究所(14959)
北京(14936)
技术(14452)
(14171)
农业(13516)
(12626)
职业(12405)
师范大学(11810)
基金
项目(60090)
研究(46639)
科学(44748)
基金(38008)
(33267)
国家(32899)
科学基金(27261)
(25801)
社会(25332)
社会科(23610)
社会科学(23604)
教育(22134)
(21713)
编号(21412)
基金项目(20530)
自然(17723)
成果(17620)
自然科(17088)
自然科学(17083)
自然科学基金(16736)
课题(16388)
资助(15373)
重点(14121)
(13831)
(13815)
(12007)
规划(11726)
项目编号(11604)
(11507)
(11226)
期刊
(44699)
经济(44699)
中国(29795)
研究(28859)
教育(19590)
(16686)
学报(15554)
科学(13434)
(13236)
管理(12460)
技术(11880)
大学(11524)
农业(11495)
学学(10188)
(9557)
金融(9557)
图书(9230)
业经(8667)
资源(7252)
书馆(7103)
图书馆(7103)
职业(6992)
(6016)
(5626)
论坛(5626)
(5382)
问题(5325)
(5261)
现代(4953)
经济研究(4805)
共检索到165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玉昌,赵树魁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闭流区,面积为5,137km~2。地势低平,泡沼众多,是区内地貌重要特征。在小地形上有低缓漫岗、低平地和低洼地。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低洼地现绝大部分已成为平均深度1.5m左右的水域,出现169个泡沼和人工水面,总水域达113.55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4.8%,目前除很少一部分为渔业利用外,绝大部分尚未开发。泡沼周围的盐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以1987年和2001年两期大庆市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及评估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对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66.59亿元下降到118.24亿元,下降率29.02%;各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显著,杜尔伯特所占比重最高,为40.74%,肇州最低,仅占5.58%;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不同,2001年大庆市湿地、水体、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5.35%、28.76%、1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张涛  田治威  
基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态度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大庆市5个城区及4个周边县(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居民对大庆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大庆市生态系统保护态度持"有必要"态度的比例达86.7%,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喜欢程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熟悉程度以及享受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居民保护态度的显著因素。不同地区受访者对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态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庆周边县居民享受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便利程度是其保护态度的最显著影响因素,而大庆市城区居民保护态度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喜欢程度影响最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张涛  田治威  
基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态度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大庆市5个城区及4个周边县(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居民对大庆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大庆市生态系统保护态度持"有必要"态度的比例达86.7%,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喜欢程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熟悉程度以及享受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居民保护态度的显著因素。不同地区受访者对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态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庆周边县居民享受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便利程度是其保护态度的最显著影响因素,而大庆市城区居民保护态度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喜欢程度影响最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价值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结果的综合化与定量化,可作为表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本文以2001-2006年大庆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及评估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对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估算,并通过构建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CDEE)对研究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1年的182.47亿元下降到2006年的180.69亿元,损失率为0.98%;(2)研究区整体的环境经济发展属于低度冲突水平,处于不协调状态;(3)研究区西北部的环境经济协调度高于东南部,其中林甸、杜蒙和肇源三县处于低度协调水平,除萨尔图区外的其他市辖区以及肇州县处于低度冲突水平,萨尔图区则处于严重冲突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嘉  高丹  常琳娜  
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应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大庆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未利用地和牧草地面积净减少;湿地、林地和居民及建筑用地面积净增加,其中湿地增加最多;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6年373.71×108元增加到2010年的787.07×108元,在规划期内净增加了413.35×108元,单项功能服务价值全部在增加,其中废物处理、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增幅最大,这主要是由气候调节作用强的林地增加和水源涵养系数最高的水域增加共同引起的。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也保持增长的趋势,增长的变化率为83.61%,说明该规划对大庆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萍  司洪涛  彭小东  
核心提示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项目的梳理,分析总结了该项目的系统布局、典型做法、实施成效,并对科学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责任重大。“十三五”期间,重庆在中心城区“两江四山”交汇地区实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谢辉  陈文言  姜巍  吴映梅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所产生的巨大极化效应使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论文应用工业生态学的观点对能源系统的建设进行重新认识,提出了“能源生态系统”的概念;阐述了能源生态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内生系统,外生系统,共生系统;并探讨了其空间结构的类型划分和基本形态。论文建立的现代能源生态建设基本框架,为进一步开展此方面的理论探讨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韩子静  
信息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信息空间中人、人类组织、社区与其信息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与信息循环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核心要素是人、信息、信息环境;具有人为性、整体性、层次性、地域性、开放性等特点。信息生态平衡是指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人种类和数量等合理匹配、信息生态环境因子相互协调、信息人与信息生态环境高度适应、整个系统的信息流转畅通高效的相对稳定状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淑英  梁欣  冯仲科  
为保障大庆市的生态安全,利用该市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的权重值,构造不同时段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利用空间采样法和空间插值法,表达大庆市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1年,大庆市的生态风险除了个别集中治理的区域有所减轻外,总体上强度和范围都不断增大;1988—2001年生态风险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大庆市内形成了2个高生态风险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大庆市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与治理区及相应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磊  雷国平  张小虎  
大庆是我国著名的油田城市,经过近50年的油田开采,区域内草地三化严重,土壤有机质不断淋失,作业区内土地污染严重,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构建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采取熵权系数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物元的方法对大庆市1990,1996,2000,2005年4个时段的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1990—2005年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逐步提高,但总体处在较低水平;②大庆市土地生态自然子系统的安全等级较低,而经济子系统的安全等级很高,说明由于油田的开采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土地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三角模型作为一种直观的平台能够很好地图解区域可持续综合发展状况及长期趋势。由于具有直观性和简明性,三角模型易于被不同层次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理解和应用。根据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结合生态学表现,利用三角模型工具分析评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和长期趋势。本文选择我国最大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作为典型案例。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下辖5个区和4个县,2006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1219万hm2,总人口269.3万。结果表明,大庆市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状况不容乐观,"八五"、"九五"时期处于不可持续和弱可持续性状态,"十五"中后期才缓慢进入一般可持续性状态;"八五"时期大庆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郝惠  柳泽  
以大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题分析—机制阐释—提出策略—经验总结"的研究思路,从区域视角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首先分析大庆市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三个典型特征,即城市对矿业生产的依赖、区域内外经济联系的失衡,以及城市经济的边缘化;进一步探讨大庆市区域发展中资源型经济问题的产生和形成机制,建立了以粘滞效应、挤出效应和锁定效应为核心的资源型城市区域发展分析框架,并指出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资源型经济强化效应;进而提出以"走向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区域"为目标的大庆市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产业策略。最后指出,"空间嵌入"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区域空间格局的典型特征,"走向区域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华  崔晓东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生态系统。生态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典型特征,并且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更加紧密。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生态主体竞争混乱、产品和服务个性化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等诸多问题,而且在生态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监管环境等)方面也还不完善。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生态主体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娄策群  杨小溪  王薇波  
对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概念、机制和形式进行探讨。认为信息生态系统进化是指通过优化其结构和功能,信息生态系统整体从低层次平衡状态向高层次平衡状态发展的过程。外部信息环境变化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根本动力,信息人态度和主导因子的变化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先导,其他要素的适应性改造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实现过程。信息生态系统进化有突变式进化和渐变式进化、直线式进化和波浪式进化等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