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0)
- 2023(11045)
- 2022(9656)
- 2021(9121)
- 2020(7394)
- 2019(17332)
- 2018(17376)
- 2017(33294)
- 2016(18119)
- 2015(20472)
- 2014(20592)
- 2013(20443)
- 2012(18736)
- 2011(16986)
- 2010(16889)
- 2009(15540)
- 2008(14663)
- 2007(13072)
- 2006(11378)
- 2005(9437)
- 学科
- 济(71363)
- 经济(71279)
- 业(50937)
- 管理(48948)
- 企(37766)
- 企业(37766)
- 方法(32493)
- 农(31671)
- 数学(28126)
- 数学方法(27824)
- 农业(21343)
- 中国(19743)
- 业经(18681)
- 财(16331)
- 地方(16203)
- 学(15936)
- 制(13044)
- 贸(11763)
- 贸易(11758)
- 理论(11503)
- 易(11402)
- 环境(11386)
- 和(11382)
- 技术(11110)
- 发(10247)
- 教育(10214)
- 划(9782)
- 银(9775)
- 务(9753)
- 银行(9736)
- 机构
- 大学(256885)
- 学院(256379)
- 管理(105767)
- 济(98058)
- 经济(95762)
- 理学(92362)
- 理学院(91353)
- 管理学(89831)
- 管理学院(89374)
- 研究(83691)
- 中国(61428)
- 京(54468)
- 科学(53309)
- 农(46881)
- 财(42218)
- 业大(41613)
- 所(41256)
- 中心(38999)
- 研究所(37875)
- 江(36566)
- 农业(35521)
- 范(35152)
- 师范(34894)
- 财经(34571)
- 北京(34209)
- 经(31464)
- 院(30182)
- 州(30084)
- 师范大学(28224)
- 经济学(28214)
- 基金
- 项目(182796)
- 科学(143277)
- 研究(135431)
- 基金(132046)
- 家(114394)
- 国家(113343)
- 科学基金(97397)
- 社会(84567)
- 社会科(79746)
- 社会科学(79727)
- 省(71440)
- 基金项目(71353)
- 自然(63162)
- 自然科(61582)
- 自然科学(61567)
- 教育(60986)
- 自然科学基金(60426)
- 划(59785)
- 编号(56898)
- 资助(53407)
- 成果(46034)
- 部(40016)
- 重点(39876)
- 发(38738)
- 课题(37893)
- 创(37385)
- 创新(34763)
- 科研(34655)
- 教育部(34185)
- 项目编号(34071)
共检索到365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冬玲 毕继业 田亮 倪维秋
研究目的:调查大庆市民主村等6村耕地保护与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两者关系,并探讨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农户收入水平影响其耕地保护行为;(2)现有农户收入与耕地保护门槛收益存在较大差距;(3)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提高农户务农收益的重要途径;(4)现有劳动力转移方式需开辟新渠道。研究结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户收益达到耕地保护的门槛收益,是实现耕地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名望 阮青松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走过的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动态模型和基于1978-2008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较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较少的土地资源禀赋是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始动力和内在根本原因,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或城镇,使得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下降,农地荒芜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资本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影响显著,增...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磷 王春霞
我国农业部门还能够析出多少劳动力?本文系统分析了人口、农业劳动力需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系发现,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机械化是影响剩余劳动力流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替代的劳动力低于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流量将绝对减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从农业部门析出更多劳动力。以大庆市为例分析得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量为负的结论,并提出了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和发展农机服务市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 机械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流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刚
运用湖南省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 ,探讨了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没有证实耕地、收入和外出打工行为间的倒“U”关系以及没有证实在耕地和收入居中的家庭里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的假说 ;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行动具有促进作用 ;年龄和外出打工行动间具有反向关系 ;人口多的家庭中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 ;儿童和老人的人数越少、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民越发愿意外出打工。
关键词:
耕地 收入 教育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文礼
乡镇企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途径──甘肃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张文礼(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一、乡镇企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渠道作用甘肃乡镇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到1993年底,全省乡镇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本报告是对中国沿海四省(广东、江苏、浙江、河北)130个村和650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国农业部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美国东西方人口研究中心共同设计了问卷。中国农业部组织了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河北大学的200名师生完成了该项调查。调查所选择的县均由国家统计局既定的抽样调查县组成。各省的调查县约占该省总县数的1/3,共143个县。但是,最后所得到的有效资料是130个县。130个村就分布在这130个县内,每县一个村。调查村的选择只基于一个简单的标准,即它们是参与调查的学生的家乡。户的选择是按纯收入排队,然后根据等距抽样原则确定,每村5户。村调查的对象是村长和会计。户调查的对象是户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祖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晖 赵宏 刘永平
像大多数中国的村庄一样 ,山西省原平市楼板寨乡屯瓦村同样面临着地少人多的现实状况。由于悠久的经商历史 ,该村的锅炉企业在 1 980年代中、后期兴旺发展 ,带动全村人民劳动致富。但是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及其他水电供应等原因迫使该村的锅炉企业逐渐迁入原平及周边城市 ,不像“温州模式”或“苏南模式” ,屯瓦村人走出一条以产业带动劳动力转移脱贫致富的道路并且在新的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
马太效应 推力 拉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景和
黑土地上涌起民工潮──吉林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调查王景和(一)在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向热恋土地的关东农民也纷纷跳出黑土地,进厂进城,出省出国,开始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移。从长白山区到松辽平原,农民离土离乡、异地转移,尽管比南方稍显滞后,但其来势之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心善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 ,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 ,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 ,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 途径 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于少康 李致远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变化,并在劳动力转移至一定程度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正相关,对其他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东北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大于23.32%时,其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并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激励农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提升农民技能,推进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步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第4课题组 张松涛
【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玉琴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郊区517个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是二、三产业,农民文化素质低是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障碍;重点分析了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特点与政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培训 农民素质 城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芳 孙上林
吉林省英俊镇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特殊,使得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有符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个性。总的来说,呈现出转移数量大、转移质量低的特点。这与当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开展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以对英俊镇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总结了英俊镇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培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刘轩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职业成长,进而越有利于促进自身实现市民化。为推动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以适应其市民化成长需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进行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的特点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剖析问题根源,并据此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市民化 职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