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8)
2023(12724)
2022(11245)
2021(10761)
2020(8834)
2019(20280)
2018(20343)
2017(37939)
2016(21185)
2015(23802)
2014(23653)
2013(22895)
2012(20784)
2011(18424)
2010(18377)
2009(16478)
2008(15688)
2007(13321)
2006(11302)
2005(9679)
作者
(58186)
(47812)
(47753)
(45391)
(30492)
(23043)
(21756)
(18962)
(18301)
(17159)
(16472)
(15977)
(14966)
(14959)
(14813)
(14808)
(14691)
(14299)
(13707)
(13539)
(12107)
(11753)
(11526)
(10952)
(10944)
(10866)
(10745)
(10450)
(9693)
(9626)
学科
(70990)
经济(70900)
管理(56498)
(50922)
(43503)
企业(43503)
方法(33975)
数学(28202)
数学方法(27806)
中国(20794)
(20418)
(17960)
业经(17510)
理论(17290)
(17152)
地方(15302)
教育(14731)
(13516)
农业(13493)
(12735)
贸易(12717)
(12675)
(12316)
技术(12032)
环境(11530)
教学(11511)
(11413)
财务(11348)
财务管理(11330)
企业财务(10664)
机构
学院(277953)
大学(276275)
管理(108526)
(97404)
经济(94827)
理学(93974)
理学院(92910)
管理学(91050)
管理学院(90577)
研究(89046)
中国(64783)
(58981)
科学(58537)
(44934)
(44838)
(44564)
业大(42815)
(41511)
中心(40954)
研究所(40866)
(40131)
师范(39731)
北京(37178)
财经(35819)
农业(35091)
技术(34562)
(34424)
(32932)
(32524)
师范大学(31633)
基金
项目(195590)
科学(151486)
研究(146642)
基金(136734)
(118769)
国家(117675)
科学基金(100438)
社会(87333)
社会科(82400)
社会科学(82380)
(79365)
基金项目(73129)
教育(70068)
(66317)
自然(65670)
自然科(64080)
自然科学(64066)
编号(62993)
自然科学基金(62865)
资助(55904)
成果(51358)
课题(43979)
重点(43916)
(41928)
(41254)
(41243)
项目编号(38862)
创新(38154)
科研(37074)
大学(36996)
期刊
(107032)
经济(107032)
研究(79715)
中国(58506)
教育(46213)
学报(46086)
(41219)
科学(40627)
管理(40027)
大学(34422)
(33389)
学学(31689)
农业(29350)
技术(27330)
(19972)
金融(19972)
图书(19709)
业经(19305)
经济研究(16524)
财经(16200)
(15338)
科技(14161)
理论(13879)
职业(13834)
(13733)
(13466)
书馆(13400)
图书馆(13400)
问题(13270)
实践(13115)
共检索到405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臧其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介绍了学校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学校引入非遗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设立"非遗传承教学基地",非遗大师和院校教师组成"双导师制"共同进行非遗项目教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三段递进式"非遗教学模式,做好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工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清霞  
我国历经五千余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着极高的艺术、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给予高度关注。不过在实践中,商标保护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为此,文章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对常见的商标保护模式以及暴露出的缺陷进行深刻研究,从商标申请绿色通道建立、商标注册制度完善、申请人机制的完善、组合商标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完善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凌  杨豪中  
基于生态学理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视为由各种生态要素构成的文化生态场,通过对场域中各生态要素的分析解读,指出在历史区域改造中,根据文化生态结构特征研究发展对策,从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生态要素两方面构建文化生态场,有助于维持遗产地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促进历史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赵跃  周耀林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建设方法、组织策略、管理策略、传播策略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信息视角下我国非遗研究进展,认为未来几年非遗信息学研究框架将愈发清晰,非遗数据资源的开发将成为焦点,非遗信息跨文化传播将受到关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萨如拉  谢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过度商品化和产业化,而忽视对其知识属性的考察,同时也存在过度保守化,忽视对其所蕴含知识潜力挖掘的问题。文章在知识审计视域下构建非遗知识审计模型,从知识拥有量、生存环境、历史沿革及市场需求等层面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丹寨县古法造纸技艺开展知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保护中缺少技术设备支持、资料记录;其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环境、市场需求大小、现代科技的影响;产品创新可以提升其经济价值;生产性保护基地和研习所的设立行之有效等。提升生产性保护效能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资料记录、加强物质保障、提升经济价值和扩大需求信息供给。为此,知识审计也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能提升的有效工具。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亮   刘旭青   柯平  
随着非遗传承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许多地区结合非遗的具体特点在探索非遗项目的发展策略。非遗项目如何更好地发展引起了理论界和学界的重视。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要素说”视角下的管理、服务和资源三要素来分析全国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发现非遗项目主要有文化保护和商业合作两种管理路径。非遗项目通过非遗助疫、非遗扶智、非遗扶贫和非遗助残等服务形式发挥其社会影响力,但面临着资源方面的困境。面对新发展阶段下非遗传承的转型,本研究从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行业及图书馆技术探讨非遗项目的管理、服务和资源的发展策略,希冀图书馆学理论和应用实践为我国各类型非遗项目的高质量传承提供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钦曾  罗丹  
学校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研究、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建设诸方面。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国内本科、研究生阶段学校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德亮  曾菲菲  付业勤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新现象,可能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产业集聚理论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进行探讨,追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根源。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产业集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也有必要进一步深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学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民族性、动态传承性、活态性、群体性等特征,知识产权部门法对其保护的具体模式有:专利权保护模式、著作权保护模式、商标权保护模式、商业秘密保护模式。我国现行法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权利主体、权利性质和独创性难以确定的缺陷。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建议如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制度、集中管理制度、长期保护制度以及权利人的使用收益和权利限制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超  
生产科技化、信息数据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伴随移动网络科技的持续发展,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物质生活条件在持续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之时,同样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是全球化发展越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为核心内容,探讨社区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优势及现实意义,为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修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也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产发掘、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和合理保护四个部分,其中遗产发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生命的延续,资源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现活力的本源,产业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契机,合理保护则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的重要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驱动与政策驱动的开发推动力,市场驱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关键,而政策驱动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乐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非遗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借助科技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文章总结了科技参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现实状况及问题,指出乡村非遗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不应局限于文化本身,还应当包括传承主体、实践技能和实践空间的多维度转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昊天  邓三鸿  张逸勤  张琪  孔嘉  王东波  
文本自动分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与关键步骤,是深度发掘非遗内在信息的前提。文章构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文本自动分词模型。探究了融入领域知识的机器学习模型CRF、深度学习模型Bi-LSTM-CRF和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RoBERTa、ALBERT在非遗文本上的分词性能,并对比了通用分词工具HanLP、Jieba、NLPIR的效果。在全部14种模型中,RoBERTa模型效果最佳,F值达到了97.28%,预训练模型中ALBERT在同等条件下训练速度最快。调用分词模型,构建了非遗文本领域词表和全文分词语料库,对非遗文本词汇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挖掘。开发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自动分词系统(CITS),为非遗文本自动分词及分词结果的多维可视化分析提供了工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首军  
文章通过对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的延览,提出深入开展全面普查整理、科学认定保护和继承研究创新的基础性工作,继而挖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的基本价值,适度开发与努力创新,加强宣传和教育,从而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