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75)
2022(1125)
2021(1058)
2019(1962)
2018(1746)
2017(3850)
2016(2044)
2015(2321)
2014(2399)
2013(2414)
2012(2182)
2011(2035)
2010(2059)
2009(2022)
2008(2047)
2007(2056)
2006(1801)
2005(1764)
2004(1776)
2003(1705)
作者
(6420)
(5393)
(5242)
(4986)
(3527)
(2578)
(2428)
(2170)
(1982)
(1952)
(1926)
(1768)
(1753)
(1729)
(1693)
(1661)
(1625)
(1592)
(1538)
(1445)
(1345)
(1263)
(1247)
(1236)
(1228)
(1215)
(1185)
(1143)
(1081)
(1059)
学科
(11091)
经济(11081)
管理(6266)
(6177)
方法(5865)
数学(5461)
数学方法(5431)
(5263)
企业(5263)
市场(3471)
(3064)
金融(3064)
(2694)
(2592)
银行(2591)
(2581)
(2508)
中国(2469)
(2450)
贸易(2446)
(2343)
(2109)
(1919)
财务(1918)
财务管理(1917)
企业财务(1879)
业经(1574)
(1572)
(1443)
体制(1416)
机构
大学(34423)
学院(33501)
(17373)
经济(17067)
管理(13612)
研究(11500)
理学(11312)
理学院(11227)
管理学(11067)
管理学院(11001)
中国(10983)
(9029)
财经(7198)
(7090)
(6597)
经济学(5919)
(5714)
(5625)
中心(5599)
金融(5550)
财经大学(5523)
经济学院(5289)
(4972)
科学(4968)
研究所(4812)
北京(4712)
(4609)
(4476)
银行(4302)
商学(4197)
基金
项目(18750)
科学(15326)
基金(15168)
研究(13222)
(12973)
国家(12895)
科学基金(11482)
社会(9123)
社会科(8762)
社会科学(8758)
自然(7725)
基金项目(7639)
自然科(7600)
自然科学(7599)
自然科学基金(7499)
资助(6952)
教育(6099)
(6084)
(5354)
编号(4793)
(4763)
教育部(4351)
人文(4042)
重点(4016)
大学(3926)
国家社会(3894)
成果(3814)
(3698)
中国(3644)
社科(3600)
期刊
(19943)
经济(19943)
研究(12283)
(7635)
金融(7635)
(7407)
中国(6452)
管理(5946)
财经(4598)
科学(4348)
学报(4183)
(3916)
(3677)
经济研究(3425)
大学(3387)
学学(3294)
业经(2784)
理论(2752)
(2727)
国际(2576)
问题(2561)
实践(2378)
(2378)
技术(2300)
农业(2178)
商业(2060)
世界(1979)
技术经济(1943)
市场(1826)
统计(1796)
共检索到56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睿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截止2010年3月31日解禁的大小非样本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非解禁对市场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大小非样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真正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实质性冲击主要集中在高估值、非控股股东和自由减持三类样本,而在解禁前中低估值、控股股东和大宗交易减持三类大小非样本对二级市场存在一定的心理冲击,但幅度有限,且在解禁后市场对解禁前的心理冲击有一定的矫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估值和非控股股东两类大小非样本在解禁前存在明显人为拉高股价的操纵迹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在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有限售期规定的股份,俗称"大小非",占总股本5%以上的就是"大非",5%以内的就是"小非"。这部分原非流通股在股改后将可以上市流通,即"大小非解禁"。为使非流通股股份在取得上市流通权后不出现控股股东大量抛售现象,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为限制非流通股大量减持做出了三项明确规定:一是试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十二个月内不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图毅  李新平  
从2007年末开始,中国股市步入低迷、股价震荡大、市值严重缩水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有美国经济疲软带来的中国经济未来预期的不乐观,有中国股市整体估价过高,回落属正常价格调整范畴,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建欢  尹筑嘉  
本文将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分解为提前反应和减持效应,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对比分析实证考察了各类影响因素与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总体上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高估值和预期业绩好的公司受解禁因素冲击影响较小;与原有流通规模相比,解禁比重越大,解禁前后股价受冲击力度越大;融资形成的限售股在解禁时对市场的冲击力度和时间远强于其他类别的影响;牛市和熊市两类市场环境下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解禁信息的心理冲击更强于实际减持冲击。限售股解禁问题是整个市场的股票供给急剧增加背景下的供求失衡问题,应从供求两个方面考虑解决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建欢  张蓓蓓  尹筑嘉  
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机制可概括为累积效应、提前反应和减持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三种机制的存在,同时还发现:累积效应是中国股市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前反应和减持效应均存在且显著为负;限售股解禁因素总体上引发了负向的市场反应;限售股解禁的心理冲击影响可能大于实际减持压力。大幅度提升市场投资需求以有效承接股票供给规模的巨量增加,这可能是缓解限售股解禁压力的重要思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科  赵洋  何理  
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新渠道,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大。以往对其某时段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或是集中于从董事会预案至增发实施这一阶段,或是集中于股改限售股解禁阶段,而对限售股解禁期的研究甚少。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定向增发股票在解禁期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分析了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大股东行为方式以及股市周期对解禁期股价走势的影响,以求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给予指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栋  张建龙  张小涛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这些股份通常被称为"大小非"。2007年末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跌幅,有评论认为大小非解禁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交易分割视角分析了大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影响,结论颇为出乎意料,大小非解禁通过改变预期和交易量影响市场,但解禁本身没有形成单向下行压力。但是,大小非解禁造成了下跌预期,解禁日前就出现抛售,这才是大小解禁非对市场最重要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付朝干  朱建华  
本文研究了创业板IPO首次解禁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从解禁日前第7天开始累积异常收益率显著为负,解禁造成累积收益率永久下降2%~2.5%。个股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分为解禁日前3天的即期效应和解禁日前7天的综合效应;前者来自于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后者额外受到承销商声誉和公司成长性的影响。解禁期内,风投参与未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影响,但风投机构的联合投资对股价产生负面的冲击。此外,券商直投具有传递公司质量的信号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清华  李文斌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大小非解禁"对我国A股市场的负面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大小非解禁"上市公司的股价在公告日具有显著的负异常收益表现,其市场负异常收益与企业业绩相关度不大,与流通盘大小无关;解禁时其市场负异常收益与解禁比例、市场预期表现显著负相关,与换手率、企业每股净资产显著正相关,与市净率、企业当季每股收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据此,本文提出一些研究建议和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震宇  潘慧峰  
本文通过对"大小非"①历史渊源的整理以及对2008年以来已解禁非流通股的分析,发现"大小非"解禁后短期内并没有发生大股东抛售股份的情况,股市的低落更多是来自于投资者信心的不足,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大小非"解禁安排的政策建议,包括大股东交易前申报转让制、"特别税"的征收以及大宗交易平台的建立完善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美东  宣飞  
本文基于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样本,构建了经典的多元回归模型,对"大小非"解禁与股价走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阶段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以及预期等因素才是影响我国股价走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大小非"解禁对股价走势的影响程度则要受到我国股市所处行情阶段的限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子亚  张建平  
公司首次公开上市时,发起人股东所持股份在一定期限内限售。文章研究2009~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起人限售股解禁时的市场反应。通过采用事件研究法计算出解禁前后窗口期公司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发现解禁日前上市公司的异常收益率显著为负,在解禁日当天异常收益率显著为正,而再其后则不显著。这一方面说明市场对发起人股东首发限售股解禁有负面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基本有效,在解禁日之前消化了此负面消息。在此基础上,对比了风险投资发起人、实际控制人发起人和其他内部股东首发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发现市场对风险投资发起人限售股解禁反应不显著,对实际控制人首发限售股解禁反应最大,说明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吴溪  杨育龙  陈旭霞  
2010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本文基于2011—2013年间的数据,我们发现,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收到"清洁"意见、而内控审计收到"非清洁"意见时,仍伴随着当期和未来一期显著更高的欺诈性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概率。然而,对于仅仅在内控审计中收到了"非清洁"意见的公司,投资者并没有在该信息公告日附近作出显著的负反应,这与投资者对"非清洁"财报审计意见的显著负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该证据意味着在目前阶段,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对"非清洁"内控审计意见的反应尚不充分。我们的证据拓展了关于内控审计结果的市场认知的学术文献,并对市场参与者如何理解内控审计意见具有现实含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史永东  于明业  
本文以2008年1月—2009年3月沪深两市的1 341个限售股解禁事件为样本,研究其解禁前后个股非正常收益率和成交量的变化,结论显示,股市中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并且限售股月解禁比例与沪深300指数滞后两个月的月度收益率高度相关。其原因在于,微观上投资者对于个股限售股解禁事件的过度反应汇总到一起,形成宏观上的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行为,进而造成了股市振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今年10月30日是创业板设立3周年的纪念日。这也意味着创业板迎来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全流通。加上2009年12月25日创业板第二批上市的8家公司也将进入全流通,4季度进入全流通的创业板公司达到36家,意味着36家公司的大非也从此进入可流通状态。创业板36家公司大非的解禁一度给市场带来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