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3)
- 2023(7360)
- 2022(6358)
- 2021(6194)
- 2020(5278)
- 2019(12043)
- 2018(11974)
- 2017(22757)
- 2016(12743)
- 2015(14465)
- 2014(14280)
- 2013(14059)
- 2012(13326)
- 2011(11794)
- 2010(12576)
- 2009(11825)
- 2008(12300)
- 2007(11687)
- 2006(10679)
- 2005(9996)
- 学科
- 管理(52851)
- 业(46596)
- 济(42822)
- 经济(42758)
- 企(41692)
- 企业(41692)
- 财(19251)
- 方法(16431)
- 制(15183)
- 农(14122)
- 策(13902)
- 务(13207)
- 财务(13169)
- 财务管理(13126)
- 中国(12616)
- 数学(12525)
- 企业财务(12490)
- 银(12320)
- 银行(12313)
- 数学方法(12238)
- 行(11621)
- 业经(11609)
- 划(10302)
- 融(9536)
- 金融(9536)
- 体(9339)
- 理论(9320)
- 农业(9224)
- 学(8885)
- 贸(8843)
- 机构
- 学院(177357)
- 大学(176561)
- 管理(73724)
- 济(69952)
- 经济(68055)
- 理学(60264)
- 理学院(59622)
- 管理学(58743)
- 研究(58385)
- 管理学院(58348)
- 中国(51220)
- 财(39957)
- 京(38663)
- 科学(33252)
- 江(30508)
- 所(29470)
- 财经(28848)
- 中心(28550)
- 农(26199)
- 经(26018)
- 研究所(25788)
- 北京(24865)
- 州(24091)
- 业大(22367)
- 范(22256)
- 师范(22051)
- 院(21245)
- 财经大学(21119)
- 省(20643)
- 农业(20127)
- 基金
- 项目(103453)
- 科学(81922)
- 研究(78301)
- 基金(74932)
- 家(64346)
- 国家(63724)
- 科学基金(55356)
- 社会(48042)
- 社会科(45428)
- 社会科学(45416)
- 省(39003)
- 基金项目(38637)
- 教育(36477)
- 自然(36318)
- 自然科(35543)
- 自然科学(35538)
- 自然科学基金(34963)
- 划(33278)
- 编号(33254)
- 资助(31867)
- 成果(29188)
- 部(23417)
- 课题(23040)
- 重点(22651)
- 发(21057)
- 性(20977)
- 项目编号(20923)
- 创(20849)
- 教育部(20292)
- 人文(19674)
共检索到298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宁 刘玉红
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2002年以前上市的共1106家非金融行业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和大小非减持过程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征。证据表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在大小非减持之前的4个财政年度,与没有进行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相比,都存在差异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针对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大小非减持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嘉成 王则斌
文章以2006—2011年高管持股变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增减持股票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增持公告日前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负数,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减持公告日前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率;高管增持上市公司倾向于提前披露坏消息,或延迟披露好消息,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则相反;高管在增持股票过程中存在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减持股票过程中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证券监管机构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监督和如何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管增减持 市场反应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蔡宁
2005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6月,股改第一家试点企业三一重工的法人股东象征性抛售了100股三一重工法人股,由此拉开我国证券市场"大小非"减持的序幕。但在外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宁 魏明海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非"减持中的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考察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在原非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解禁或减持之前的季度期间,公司的可操控应计显著为正,解禁或减持的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强,并且盈余管理的程度与相应期间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以配合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大小非"的交易监管和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戚拥军 袁小利 尹开国
本文以2012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3年为事件研究窗口,从盈余管理倾向和盈余管理程度两方面研究了创业板公司高管减持问题,结果表明:高管减持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倾向大于未减持公司,并且其减持比例和套现金额越大,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大;高管减持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同样也是大于未减持公司,并且其减持比例和套现金额越大,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该项研究的政策意义包括监管部门需要从制度上降低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空间、尽快建立高管减持的预披露制度和对投资者加强教育,使创业板的股价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以从根本上消除高管人员急于套现的问题。
关键词:
高管人员 盈余管理 减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玉莲 龚钰淇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3年沪深两市进行股权再融资(包括配股与增发)以及被特别处理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模型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模型,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的监管性质——再融资监管与退市监管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研究表明,在市场监管下,我国上市公司同时实施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相对于再融资监管,退市监管下的上市公司利润操控程度更高;两种监管性质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隐性化程度都较高,但退市监管下的上市公司,其隐性化程度略低于再融资的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文
在现阶段国内证券市场风险预警揭示和退市制度环境下,ST企业出于"扭亏摘帽"保市动机而普遍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和未来成长能力,反而会因关联内幕交易、优质资产出让等"杀鸡取卵"、"寅吃卯粮"行为的集中操作实施,为企业后续长期运营埋下祸根隐患,极大地妨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以ST厦工为例,揭示剖析ST企业"摘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法,并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
退市制度 债务重组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龚晋均
一、引言2010年12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0]25号)》(以下简称"25号文"),25号文中规定:"要正确对因发行权益性证券而发生的有关费用进行会计处理。企业为发行权益性证券(包括作为企业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交易费用,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进行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霞
本文以2001-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讨论了面临监管压力时企业如何选择盈余管理行为,并进一步分析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企业面临监管压力且分类变动受限时,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和董事会规模扩张会降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董事增加持股会加大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当企业面临监管压力且应计盈余管理受限时,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独立董事比率高、董事持股比率大会增加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燎原 王平心
控制权转移被誉为解决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引起的代理问题的有效工具,有效惩罚那些低效经营的管理者。本文希望通过对控制权转移这一特定事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回答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过程中,被接管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二是被接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有无差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并据此提出监管政策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先治 洪峰
从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的2005年下半年到2007年,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超级牛市,市盈率从15倍一度提高到50倍,A-H股差价扩大到50%~100%之间。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A股市场出现大幅跳水,股指一度从2007年10月16日的6 124.04点下滑到2008年9月初的2 200点左右。投资者普遍认为本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黎兵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号机制,经历信号能更直接的评估高管的能力,文章选取2009~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的学术经历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管学术经历能显著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并且对负向盈余管理的影响显著正相关,但是对正向盈余管理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在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对降低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显著。原因在于学术经历使得高管拥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谨慎性,在盈余管理时更谨慎。文章的研究丰富了高层阶梯管理理论,对高管的聘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学术经历 盈余管理 高管特征 产权性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岩
利用2015—2018年交易所披露的问询函考察了问询函制度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现有文献指出,财务报告问询函会对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起抑制作用,而本研究发现,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上市公司会转而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函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在代理问题严重的企业更明显,但在国有企业、审计师声誉较高以及上市年限较长的企业中却受到抑制。上述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问询函制度尚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改进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问询函 真实盈余管理 信息披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湛 蔡方
以2003~2006年和2009~2013年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盈余分布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探究上市公司在公开增发过程中是否存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其与政策监管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辅之以对照实验研究法,以两个期间内非增发上市公司为对照样本,探究监管政策对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的导向性。研究发现:公开增发上市公司在两个政策适用期内均有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生;而监管政策规定的不同阈值水平对盈余管理起到不同的导向作用;随着相关监管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公开增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加谨慎。研究中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用以检验两种盈余管理行为与政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对照实验研究法验证两种行为与政策变量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从而在统计学意义上确认了后者对前者的导向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叶康涛 董雪雁 崔倚菁
本文考察了企业战略定位对会计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考察一家公司相对于其同行的战略差异度如何影响其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利用2000-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我们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会计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正相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战略差异度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本文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本文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差异度是企业选择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的研究对审计师、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