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9)
- 2023(13732)
- 2022(11926)
- 2021(11133)
- 2020(9162)
- 2019(21171)
- 2018(21139)
- 2017(40128)
- 2016(22055)
- 2015(24854)
- 2014(24979)
- 2013(24721)
- 2012(22946)
- 2011(20851)
- 2010(20963)
- 2009(19044)
- 2008(18485)
- 2007(16220)
- 2006(14497)
- 2005(12814)
- 学科
- 济(92845)
- 经济(92757)
- 管理(60687)
- 业(57493)
- 企(46250)
- 企业(46250)
- 方法(37475)
- 数学(31912)
- 数学方法(31519)
- 中国(26774)
- 地方(26383)
- 农(25740)
- 学(21621)
- 业经(21441)
- 财(19236)
- 环境(18122)
- 农业(17719)
- 和(15854)
- 贸(15841)
- 贸易(15826)
- 易(15245)
- 制(14899)
- 理论(14738)
- 技术(14700)
- 银(14169)
- 银行(14127)
- 发(14090)
- 地方经济(14032)
- 融(13948)
- 金融(13946)
- 机构
- 学院(311744)
- 大学(311591)
- 管理(122920)
- 济(119788)
- 经济(116952)
- 研究(110681)
- 理学(105501)
- 理学院(104230)
- 管理学(102432)
- 管理学院(101892)
- 中国(81265)
- 科学(71626)
- 京(68908)
- 所(56759)
- 农(53971)
- 财(53134)
- 研究所(51900)
- 中心(49438)
- 业大(48955)
- 江(46358)
- 北京(44362)
- 范(44168)
- 师范(43748)
- 财经(42099)
- 农业(41885)
- 院(40810)
- 州(38384)
- 经(38155)
- 师范大学(35413)
- 技术(34099)
- 基金
- 项目(214899)
- 科学(167655)
- 研究(156849)
- 基金(152441)
- 家(133649)
- 国家(132502)
- 科学基金(112651)
- 社会(96137)
- 社会科(90923)
- 社会科学(90896)
- 省(85629)
- 基金项目(81737)
- 自然(73911)
- 划(72394)
- 自然科(72029)
- 自然科学(72010)
- 教育(70966)
- 自然科学基金(70651)
- 编号(64769)
- 资助(62433)
- 成果(52291)
- 发(49947)
- 重点(48635)
- 部(45943)
- 课题(45491)
- 创(44200)
- 创新(41183)
- 科研(40770)
- 发展(39348)
- 计划(39274)
- 期刊
- 济(138210)
- 经济(138210)
- 研究(92706)
- 中国(63522)
- 学报(50825)
- 农(49188)
- 科学(47651)
- 管理(44764)
- 教育(38448)
- 财(37806)
- 大学(37640)
- 学学(35244)
- 农业(34758)
- 技术(27569)
- 融(26649)
- 金融(26649)
- 业经(24280)
- 经济研究(20810)
- 财经(19214)
- 业(18247)
- 图书(18172)
- 问题(17805)
- 资源(16702)
- 科技(16604)
- 经(16271)
- 技术经济(15227)
- 理论(15201)
- 现代(14411)
- 实践(14097)
- 践(14097)
共检索到465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延 耿玉德
尝试运用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建立大小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从而对林业资源型地区转型重点进行量化,并且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根据评价结果论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为资源型地区进行全方位转型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
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程度 生态功能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欣 王永清
提出了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并按照主导产业选择标准明确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应选择绿色食品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森林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产业结构,对比全国及黑龙江省经济效益分析小兴安岭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等,根据数据分析结论,把握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提出了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剑锋 白世秀
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MATEL方法,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实践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地研究,从而识别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和最重要的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核心象限因素中,生态因素处于驱动层面,社会因素居于核心位置;森林资源状况和众多的社会方面的因素位于原因因素象限,是驱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教育水平和高新技术状况是结果因素象限中效应最为显著的两个影响因素;只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处于被影响因素象限。最后,根据因果象限分析的结果,得出相关的若干结论与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玉芳 周妹 李静
文章构建了转型发展进程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和转型发展指数,基于2000~2014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从纵向的角度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具体剖析了林区社会、经济及生态各层面的转型进展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的转型发展尚不协调,且各领域的转型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经济领域的转型最好,生态领域的转型最差。建议今后要从经济结构优化水平、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方面加大林区的转型力度。
关键词:
国有林区 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指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瑞 吕洁华 张滨
要解决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破除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两危"难题,就需要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林业产业结构要有清晰的把握和认识。本研究运用2009~2012年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业产值数据,基于灰色发展决策模型,对林业三次产业及内部次级产业发展系数与预测值进行了测算,明确各产业所属类型。并依据研究结果及生态功能区实际状况,提出林业产业优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曹娟娟
在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背景下,应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测算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期间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其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这一评价结果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建设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提出了不同的耦合类型区实施不同的转型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伊春技师学院于2005年7月成立,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设伊春市、南岔区两个校区。学院现有教职工302人,设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力工程系、林业经济系、林业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系、生物保护系、基础课教研部等七系一部,采用"一体双元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习和生产相结合)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多次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仲维维 张滨 张洪瑞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为实现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出了新的方向,也为实现国有林区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林区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国有森工企业三者的利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求得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发现无论是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还是动态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根据自身的收益预期进行投入决策。最后,针对利益博弈分析结果,给出了若干完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促进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壮 赵红艳
小兴安岭伊春作为东北重点国有林区,面对国家生态功能区、天保二期工程等诸多外部发展重大机遇,其发展正处在新的时空节点上。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伊春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也为伊春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保护是前提,发展是首要、是核心"的原则,按照"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及"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龙江中部(铁伊西嘉)生态经济特色产业带"。
关键词:
龙江中部 生态经济 产业带 构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英 王球琳
在梳理中国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林产工业的地区发展情况,识别推动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演进的关键要素,归纳不同演进阶段的主要特征,构建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演进模型,并提出了正确识别产业链演进阶段、科学规划森林资源的采伐和利用方式、准确定位企业的核心价值、发挥关键种企业辐射作用、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优良资产重组力度、完善剩余物利用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俊枝 张滨 吕洁华
基于适应性管理应用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管理模式,以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气候调节、生态保持、产品供给和休闲服务4个方面分析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导因子及构成各个影响因子的核心指标。经研究发现产品供给和休息服务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短期影响较大。其中,气候调节和生态保持则属于长期影响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短期影响较小。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林产品供给结构,加强非林木产品供给能力;增强森林生态服务,扩大森林游憩影响;协调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关系,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质量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玉芳 杨凤均 周妹 刘华根
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分别构建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载荷分析法,根据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25个林业局的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明确生态功能区建设下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实证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总体上生态建设水平较好,经济转型能力一般,但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国有林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将经济转型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以经济转型促进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以保障经济转型的顺利发展,不断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国有林区 生态建设 经济转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伟 王爽
通过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辖区内10个林业局的调研发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简称"停伐")引发该地区的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和产业结构失调等问题更加尖锐,严重影响林区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设计了大兴安岭林区"停伐"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路径主要有:来料加工、生态科研基地建设、替代产业提升集聚等;并从资金政策支持、人才建设、区域整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停伐"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停伐 国有林区 可持续发展 路径调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英 齐丹坤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和《关于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编制说明》,创新性地构建以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为一级指标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评价体系,并且对小兴安岭地区进行了评价,得到小兴安岭中部地区、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分别是62.23、60.19、57.95和54.14,说明小兴安岭中部地区的森林比其他地区的森林有较高的生态区位重要性,建议在投入森林建设资金时,应对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较高的地区倾斜,以利于推进小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生态区位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玉芳 杨凤均 周妹
根据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测算了2012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25个林业局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协调性整体偏低,且大多偏向生态主导型,这一评价结果为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提出了不同的耦合类型区实施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比如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延长传统的产业链条、加大新型替代产业的发展、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等。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经济转型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