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8)
- 2023(8022)
- 2022(6258)
- 2021(5451)
- 2020(4352)
- 2019(9836)
- 2018(9484)
- 2017(17641)
- 2016(9515)
- 2015(10766)
- 2014(10863)
- 2013(10685)
- 2012(10229)
- 2011(9458)
- 2010(9826)
- 2009(9259)
- 2008(8875)
- 2007(8296)
- 2006(7799)
- 2005(6851)
- 学科
- 济(68637)
- 经济(68602)
- 管理(28831)
- 业(21382)
- 企(20102)
- 企业(20102)
- 地方(19905)
- 方法(18627)
- 数学(16176)
- 数学方法(16024)
- 业经(16022)
- 中国(14334)
- 地方经济(13112)
- 环境(12581)
- 学(11798)
- 农(11587)
- 财(8681)
- 和(8677)
- 制(8563)
- 发(8298)
- 农业(8116)
- 资源(7792)
- 生态(7771)
- 划(7770)
- 经济学(7623)
- 产业(7564)
- 理论(7070)
- 体(6919)
- 融(6847)
- 金融(6847)
- 机构
- 学院(145405)
- 大学(143181)
- 济(69976)
- 经济(68625)
- 研究(55299)
- 管理(53258)
- 理学(44346)
- 理学院(43820)
- 管理学(43112)
- 管理学院(42852)
- 中国(41444)
- 科学(32182)
- 京(30976)
- 财(29364)
- 所(27618)
- 研究所(24953)
- 中心(24377)
- 江(23345)
- 财经(22661)
- 经济学(22245)
- 农(20833)
- 院(20343)
- 经(20334)
- 北京(20240)
- 范(19741)
- 师范(19603)
- 经济学院(19563)
- 业大(19322)
- 州(18253)
- 省(17111)
- 基金
- 项目(92567)
- 科学(72856)
- 研究(70329)
- 基金(64430)
- 家(55626)
- 国家(55165)
- 科学基金(47003)
- 社会(46234)
- 社会科(43801)
- 社会科学(43783)
- 省(38066)
- 基金项目(33609)
- 教育(31414)
- 划(30757)
- 编号(27496)
- 自然(27326)
- 自然科(26503)
- 自然科学(26497)
- 自然科学基金(25979)
- 资助(25689)
- 发(22576)
- 成果(22198)
- 重点(21750)
- 课题(21124)
- 部(19705)
- 国家社会(19397)
- 创(19005)
- 发展(18861)
- 展(18534)
- 创新(17900)
共检索到23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玉芳 杨凤均 周妹 刘华根
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分别构建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载荷分析法,根据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25个林业局的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明确生态功能区建设下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实证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总体上生态建设水平较好,经济转型能力一般,但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国有林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将经济转型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以经济转型促进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以保障经济转型的顺利发展,不断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国有林区 生态建设 经济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玉芳 杨凤均 周妹
根据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测算了2012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25个林业局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协调性整体偏低,且大多偏向生态主导型,这一评价结果为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提出了不同的耦合类型区实施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比如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延长传统的产业链条、加大新型替代产业的发展、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等。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经济转型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仲维维 张滨 张洪瑞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为实现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出了新的方向,也为实现国有林区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林区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国有森工企业三者的利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求得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发现无论是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还是动态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根据自身的收益预期进行投入决策。最后,针对利益博弈分析结果,给出了若干完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促进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曹娟娟
在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背景下,应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测算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期间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其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这一评价结果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建设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提出了不同的耦合类型区实施不同的转型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玉芳 周妹 李静
文章构建了转型发展进程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和转型发展指数,基于2000~2014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从纵向的角度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具体剖析了林区社会、经济及生态各层面的转型进展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的转型发展尚不协调,且各领域的转型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经济领域的转型最好,生态领域的转型最差。建议今后要从经济结构优化水平、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方面加大林区的转型力度。
关键词:
国有林区 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指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周妹 曹娟娟
首先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参考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方法,运用Eviews 6.0软件,对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为林区的经济转型创造了发展的条件,经济增长是经济转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从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
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永乐 王玉芳
以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内涵,其次通过量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增长质量,以及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绝对贡献与相对贡献。结果显示:2003~2011年该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林区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因此加快林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该地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质量 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延 耿玉德
尝试运用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建立大小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从而对林业资源型地区转型重点进行量化,并且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根据评价结果论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为资源型地区进行全方位转型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
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程度 生态功能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剑锋 白世秀
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MATEL方法,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实践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地研究,从而识别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和最重要的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核心象限因素中,生态因素处于驱动层面,社会因素居于核心位置;森林资源状况和众多的社会方面的因素位于原因因素象限,是驱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教育水平和高新技术状况是结果因素象限中效应最为显著的两个影响因素;只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处于被影响因素象限。最后,根据因果象限分析的结果,得出相关的若干结论与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伊春技师学院于2005年7月成立,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设伊春市、南岔区两个校区。学院现有教职工302人,设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力工程系、林业经济系、林业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系、生物保护系、基础课教研部等七系一部,采用"一体双元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习和生产相结合)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多次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琳 赵一雪 曹玉昆
以黑龙江省为参照,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结果表明:(1)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后,第一产业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第二产业发展受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直接影响,而第三产业也受到间接影响;(2)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发生显效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超出第二产业,它对经济增长总量的贡献最大,并且第三产业产值已接近第一产业;(3)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第一、三产业产值大幅提升,但其竞争力还较弱,虽然第二产业产值下降,但其竞争力在3个产业中是最强的,第一、三产业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壮 赵红艳
小兴安岭伊春作为东北重点国有林区,面对国家生态功能区、天保二期工程等诸多外部发展重大机遇,其发展正处在新的时空节点上。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伊春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也为伊春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保护是前提,发展是首要、是核心"的原则,按照"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及"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龙江中部(铁伊西嘉)生态经济特色产业带"。
关键词:
龙江中部 生态经济 产业带 构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路 吕洁华 张滨
为发展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区域林业经济优势产业,构建出有利于整合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森林生态城市带。利用统计回归模型对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得出现阶段该地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为林业第一产业,同时测算出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增长动力。根据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提升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动力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英 齐丹坤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和《关于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编制说明》,创新性地构建以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为一级指标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评价体系,并且对小兴安岭地区进行了评价,得到小兴安岭中部地区、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分别是62.23、60.19、57.95和54.14,说明小兴安岭中部地区的森林比其他地区的森林有较高的生态区位重要性,建议在投入森林建设资金时,应对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较高的地区倾斜,以利于推进小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生态区位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清 崔国发 臧润国
该文以黑龙江五营林区为主要对象 ,通过对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类型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的分析 ,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和可持续经营措施 .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地区最典型和最稳定的植被类型 ,但其面积和蓄积都在迅速减少 ,显著的特性是通过优势树种红松的世代更替及其与阔叶树种的相互更替 ,维持群落的周期性波动和稳定结构 ,经营上应采取保护措施 .硬阔叶林是阔叶红松林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林 ,在一些地区成为杨桦林向阔叶红松林恢复的中间途径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次生硬阔叶林稳定性小 ,尤其是那些由硬阔叶树形成的纯林更是生长速度慢 ,更新不良 ,结构不合理 ,必须采取有效的恢复途径 ,减缓退化 ,实现可持...
关键词:
红松 结构 恢复 生态系统 森林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