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7)
- 2023(13459)
- 2022(10641)
- 2021(9724)
- 2020(8021)
- 2019(17861)
- 2018(17701)
- 2017(34764)
- 2016(18336)
- 2015(20635)
- 2014(20366)
- 2013(20207)
- 2012(18553)
- 2011(16764)
- 2010(17018)
- 2009(16349)
- 2008(15559)
- 2007(14156)
- 2006(12942)
- 2005(11746)
- 学科
- 济(78177)
- 经济(78091)
- 业(58722)
- 管理(47591)
- 农(47161)
- 企(36040)
- 企业(36040)
- 农业(31042)
- 中国(30061)
- 方法(29788)
- 融(27232)
- 金融(27232)
- 数学(26510)
- 银(26486)
- 银行(26447)
- 贸(26377)
- 数学方法(26370)
- 贸易(26357)
- 易(25712)
- 行(25623)
- 业经(22424)
- 制(20524)
- 财(19976)
- 地方(17816)
- 体(13739)
- 发(13091)
- 学(12512)
- 务(11785)
- 财务(11756)
- 财务管理(11733)
- 机构
- 学院(269714)
- 大学(264534)
- 济(121377)
- 经济(119244)
- 管理(100048)
- 研究(91880)
- 理学(86322)
- 理学院(85503)
- 管理学(84250)
- 管理学院(83811)
- 中国(78173)
- 农(66157)
- 财(54526)
- 京(54046)
- 科学(53834)
- 农业(51259)
- 所(46886)
- 业大(46578)
- 中心(44041)
- 财经(43424)
- 研究所(42347)
- 江(39892)
- 经(39542)
- 经济学(37842)
- 经济学院(34660)
- 北京(33567)
- 州(32243)
- 财经大学(31951)
- 农业大学(31941)
- 院(31793)
- 基金
- 项目(175403)
- 科学(136745)
- 研究(127986)
- 基金(127523)
- 家(112082)
- 国家(111065)
- 科学基金(93420)
- 社会(84219)
- 社会科(79775)
- 社会科学(79754)
- 省(69232)
- 基金项目(67662)
- 自然(57935)
- 划(57016)
- 自然科(56598)
- 自然科学(56579)
- 教育(55894)
- 自然科学基金(55582)
- 编号(51972)
- 资助(50886)
- 成果(41046)
- 发(40203)
- 重点(39282)
- 部(39101)
- 创(37011)
- 农(36545)
- 国家社会(35558)
- 课题(34897)
- 创新(34678)
- 业(33905)
共检索到410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书彦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金融化特征十分明显。本文在分析2005—2012年我国月度农产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动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证明:2008年前,我国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与CRB(美国商品调查局,下同)食品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两者显著负相关,并且CRB食品价格指数上涨是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Granger原因;2008年后,我国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虽然波动频繁,但总体却趋于优化,贸易条件与CRB食品价格指数不存在线性相关。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得出结论:大宗商品金融化尽管带来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和市场风险,但是其价格发现功能使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因此...
关键词:
大宗商品 金融化 农产品 贸易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勇
金融化已成研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其国际贸易定价问题的重要分析语境。文章利用2008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数据,运用DCC-MGARCH方法测算大宗商品与其它指数的动态相关系数,验证大宗商品的金融化趋势,并利用计量方法在金融化背景下分析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价格的公平性,从而为增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提供理论基础。并根据研究所得金融化趋势及影响国际贸易交易势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化 大宗商品 国际贸易定价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先明 高元
全球范围内地缘格局的调整对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为此借助TVP-VAR模型,基于2013年1月至2022年7月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缘冲突风险对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冲击的时变特征,并探析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在其中的传递效应。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国际地缘冲突风险会降低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而国内面临的地缘冲突风险则提升了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基于大宗商品金融化传递效应的解析表明,大宗商品金融化对农产品期货收益率具有正向冲击,国际地缘冲突风险在中长期抑制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叠加投资者悲观情绪导致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下降;国内面临的地缘冲突风险则提升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在供需基本面失衡状态下引发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上升。在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研究结果为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地缘冲突风险 农产品期货 大宗商品金融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东梅 游美 田東明
本文使用1996-2011年进出口贸易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以及要素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贸易条件的汇率、FDI、关税、出口数量、经济增长等七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注重农产品质量、调整关税结构、加大农业扶持等提高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条件 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晨昱
自期货市场诞生后,相应的商品市场便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石油、铜等大宗商品期货也就逐渐脱离商品属性的桎梏,而散发浓重的金融气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先明
近年来,全球农产品价格先后在2006年和2010年急剧上涨,特别是大豆、小麦、大米、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如图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食品价格指数在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上升130%,而在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上升56%。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转折性下跌,2010年又急剧上涨,到2011年3月,食品类价格指数一度超过2008年6月的最高点。全球大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洪伟
本研究利用1978—2005年的数据,对工农产品价格比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考察,并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与工农产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相对价格即农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的贸易条件并没有走低趋势,同时,贸易的全面开放对农产品相对价格的提升有着正面的影响,因此,从国内工农产品贸易条件的角度分析,全面的贸易开放事实上对农产品生产者的相对购买力提高和福利增加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农产品相对价格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谢国娥 鲁加荣
本文基于2002-2013年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统计数据,测算了海峡两岸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在统计期内,受人民币汇率上升、两岸加入WTO、ECFA签署及两岸关系改善等诸多因素影响,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台湾对大陆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但收入贸易条件绝大多数改善。文章对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农产品 贸易条件 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淑荣 殷红
在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与收入贸易条件变动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1994-2008年农业经济增长、汇率、直接投资和市场需求变化四项影响因素与农产品价格、收入贸易条件的关系密切程度,并根据密切程度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条件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董宁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贸易条件有直接联系,由于定价权的缺失,我国企业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对贸易条件的改善带来不利影响。应从打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定价中心和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行业协作作用、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交易所的合作等方面提高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
关键词:
大宗商品 定价权 贸易条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惠明 蒋晓燕
基于大宗农产品日益体现的金融属性,本文选取2001—2012年季度数据,根据SVAR模型定量测算出金融因素对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汇率对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国际石油价格、CPI、货币供应量、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及国际资金利率水平,而造成不同影响程度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影响因素对大宗农产品的传导机制差异。最后本文针对性提出稳定大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相关策略及方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乔雯 易法海
通过编制出口价格指数与数量指数,本文就中国对日韩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15.3%和11.7%,说明对日韩农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但因出口数量指数快速上升,农产品收入贸易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对日韩农产品的出口总额不断增加,这种增长为典型的依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此外,某些加工程度较高、更能满足进口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如冷冻与调理蔬菜,其出口价格不仅降幅较小,还有稳步上升的可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志远 朱晶
该文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HS6位目数据,基于种类变动视角测度了2002-201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指数。结果显示:(1)考虑种类变动后,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平均改善2.47%,且与固定种类下的贸易条件相比,长期趋势并未呈现明显的恶化特征;(2)进一步地,进口种类变动对贸易条件的改善起了主要作用,相对贡献率达到69.30%,而出口种类变动的相对贡献则仅为30.70%。因此,考虑种类变动对贸易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进口的快速增长,无需过分担忧其对农产品贸易福利的负向影响;同时,提醒我们应更多关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调整,通过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获取农产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月 田志宏
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进程的加快,使得来自贸易市场的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愈发明显。通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和猪肉的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分析了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短期性特征,随着滞后期增加,冲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贸易条件冲击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且冲击效应会因汇率制度和农业支持政策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状态。具体而言,在浮动汇率制度时期,贸易条件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小于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产品价格与政府“托底”价格相关,进而减弱贸易条件的外部冲击。随着中国农业政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贸易条件冲击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将逐渐增加。因此,政府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并积极寻求措施避免贸易条件的异常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