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0)
2023(12003)
2022(10527)
2021(9963)
2020(8213)
2019(19342)
2018(18990)
2017(37694)
2016(20152)
2015(22353)
2014(22335)
2013(22224)
2012(20206)
2011(18086)
2010(17917)
2009(16156)
2008(15814)
2007(13856)
2006(12003)
2005(10647)
作者
(57430)
(47716)
(47501)
(45298)
(30567)
(23020)
(21516)
(18684)
(18106)
(17060)
(16493)
(16000)
(15119)
(15077)
(14732)
(14731)
(14280)
(14041)
(13733)
(13613)
(11717)
(11599)
(11451)
(10854)
(10683)
(10547)
(10429)
(10291)
(9631)
(9223)
学科
(83324)
经济(83239)
管理(59467)
(57865)
(49384)
企业(49384)
方法(41232)
数学(36328)
数学方法(36004)
(23444)
(20492)
中国(20386)
(19745)
贸易(19735)
(19239)
业经(17666)
(17294)
(15928)
地方(15675)
(15298)
财务(15239)
财务管理(15218)
企业财务(14532)
农业(13147)
(12927)
理论(12766)
技术(12671)
(12404)
金融(12403)
(12307)
机构
大学(288700)
学院(285362)
管理(118199)
(118157)
经济(115784)
理学(103231)
理学院(102168)
管理学(100560)
管理学院(100049)
研究(92813)
中国(69671)
(60643)
科学(56203)
(54753)
(45758)
财经(44824)
(42664)
业大(41672)
中心(41642)
研究所(41585)
(40969)
(39775)
北京(38250)
经济学(36315)
(35580)
师范(35236)
(33897)
财经大学(33817)
农业(33404)
经济学院(33066)
基金
项目(198809)
科学(157407)
基金(146958)
研究(144585)
(127541)
国家(126546)
科学基金(109913)
社会(92080)
社会科(87491)
社会科学(87467)
基金项目(78678)
(75874)
自然(72537)
自然科(70921)
自然科学(70907)
自然科学基金(69668)
教育(65768)
(63850)
资助(61142)
编号(57892)
成果(45745)
(44706)
重点(43826)
(41267)
(41206)
教育部(38770)
课题(38743)
创新(38417)
科研(38295)
人文(37960)
期刊
(124140)
经济(124140)
研究(85892)
中国(48464)
学报(44496)
管理(42960)
(41637)
科学(41147)
(37457)
大学(33861)
学学(31914)
教育(26994)
农业(26135)
(26022)
金融(26022)
技术(23119)
财经(22456)
经济研究(20441)
业经(19968)
(19066)
问题(16742)
理论(15560)
图书(14649)
(14414)
技术经济(14224)
实践(14160)
(14160)
科技(13483)
(13294)
商业(13100)
共检索到410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静   张志鹏   闫明  
近年来,极端风险事件频发给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研究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后疫情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复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QQA和QVAR-DY模型实证研究了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行业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尾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行业股市在任意分位数点都产生正向的冲击作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行业股市的溢出影响随着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分位数的减小,由负向影响转化为正向影响;第二,静态溢出分析中,极端冲击下的尾部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正常状态,极端冲击下国内大宗商品对能源行业、材料行业和公用事业的方向性溢出水平最大;第三,动态溢出分析中,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总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彬  曾裕峰  
本文以中美股票指数和债券指数(包括总债券、国债和企业债)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多元多分位数CAViAR(即MVMQ-CAViAR)模型研究了中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不同市态下(包括牛市、熊市和震荡)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分位数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市场冲击对不同市场尾部风险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和债券在早期的牛市和熊市中不存在显著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分割的债券市场隔离了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但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股票和债券的极端风险传导效应在近年来得到加强;而美国股票和债券的互联互通程度相对较高,二者的尾部风险溢出关系随着债券的信用等级不同呈现出明显分化,其中企业债与股票始终保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钰   苏民  
探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的溢出效应和溢出动因,对防范碳市场风险及推进“双碳”目标顺利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2年碳市场和股票市场数据,采用?CoVaR模型测度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溢出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溢出动因。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对碳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程度大于碳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程度。从风险溢出动因的检验结果来看,信息不对称性、投资者流动性约束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均会影响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其中,信息不对称性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分位点处具有异质性,高分位点处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低分位点处。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监管部门、企业和投资者三个角度为有效防范碳市场风险提出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胜刚  成博  
基于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的理论互动机理,选取中国内地、香港及美国三地股市和黄金、石油、铜三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TGARCH-AGDCC多元模型,从均值溢出效应、动态相关性维度来检验和比较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互动特征。实证结果显示:三类大宗商品市场中,黄金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分散功能,与股市的相关性持续较低;石油和金属铜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去金融化"进程加速,与股市的联动性在后危机时代显著上升。从中美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互动差异来看,美国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信息传递和互动关系最为明显,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特征相对微弱。这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闻岳春  王婕  程天笑  
在我国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趋势下,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化程度的提高,国内股市将同时面临来自国际股市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本文分别基于VAR模型与DCC-MGARCH模型,从收益率溢出与波动率溢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主要国际股市,以及石油、铜、黄金等主要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国际股市不仅直接影响国内股市的收益与波动,而且间接通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国内股市产生收益率与波动率溢出;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于国内股市的直接性溢出效应不断增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姜峥睿  庞德良  边香顺  
目前,除了日本境内的大阪交易所外,国际上还有两家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以日经225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中在美国芝加哥交易所交易的以美元报价的CME Nikkei225期货最具影响力。相比境内股指期货,境外股指期货与标的指数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本文基于国际视角,通过建立能够分析数据分布偏度的Bayes-DCCMGARCH-Skew模型,从波动率溢出效应出发,实证分析了日本股票市场与其境外股指期货及国际大宗商品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将结论与美国和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应溢出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日本股票市场,境外日经225股指期货更容易受到来自美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影响;境外日经225股指期货更容易受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的影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姜峥睿  庞德良  边香顺  
目前,除了日本境内的大阪交易所外,国际上还有两家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以日经225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中在美国芝加哥交易所交易的以美元报价的CME Nikkei225期货最具影响力。相比境内股指期货,境外股指期货与标的指数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本文基于国际视角,通过建立能够分析数据分布偏度的Bayes-DCCMGARCH-Skew模型,从波动率溢出效应出发,实证分析了日本股票市场与其境外股指期货及国际大宗商品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将结论与美国和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应溢出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日本股票市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霞   李会会  
本文从尾部风险角度,利用溢出系数网络和ΔCoVaR溢出网络研究了全球16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首先通过系统性风险贡献指数和系统性风险暴露指数分析各节点风险吸收与发散能力,然后采用平面极大滤波图(PMFG)过滤冗余信息以获得仅保留关键路径的ΔCoVaR溢出网络图,探讨尾部风险溢出的存在性、方向性、强度特征及社群特征问题。研究表明:EPU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非对称尾部风险溢出效应,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香港等经济体的外溢冲击更明显;从溢出系数角度,股票市场更容易成为风险的溢出者,而从极端风险溢出值角度,EPU节点的尾部风险传播强度及范围要显著大于股票市场,更易成为风险集聚点;EPU与股票市场的风险外溢具有社群现象,社群内存在核心风险源,比如巴西、俄罗斯、中国香港及印度的EPU等。对中国这一“政策市”而言,把EPU纳入金融宏观审慎指标评估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时掌握EPU可能带来的风险、风险传播路径及风险来源核心圈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志坚  王永娟  陈皎  
构建MVMQ-CAViaR模型,结合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和外部极端风险事件,考量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问题。结果表明,在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下,股灾期间仅存在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券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公司债券违约潮期间,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不对称的尾部风险溢出,且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更强。在外部极端风险事件下,仅存在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当受到市场冲击时,股票市场的反应更强烈,但其恢复速度比公司债券市场更快。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嵩  
基于VAR-MGARCH-BEKK模型,对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均值溢出效应,国际商品市场对中美股票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同时,美国股票市场对国际商品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另外,中国应该尽快编制科学合理并适合自身国情的商品指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军辉  
基于多维信息溢出视角,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和溢出指数方法,选取2006年6月2日至2015年12月25日的周度数据,从期货和现货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间信息溢出效应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的收益率溢出指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波动率溢出指数则呈现明显的突变特征;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影响较大,在信息溢出方面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小,但呈现逐步增强的趋势;此外,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强于我国,并且在2012年,我国大宗商品的去金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颉  张茂军  郭梦菲  
为了分析信息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传导路径,选取沪深300指数和中证国债指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VAR-GARCH-BEKK模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与国债市场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股票市场与国债市场均具有波动聚集性,两市场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且只存在着股票市场对国债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辛明辉  
文章选取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性金融市场,通过价格共振和波动共振两个维度对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用2008—2020年万得全A和南华商品指数代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价格构成研究样本,通过计算两指数的年度相关系数,对引发金融市场价格共振的因素进行剖析总结;使用DCC-GARCH模型计算两指数的波动相关系数,研判2008—2020年间以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风险变化情况;用实际数据研究了重大事件发生后金融市场间波动共振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14—2017年,在强监管和构建成熟资本市场的不断推进下,两市场间波动共振关系弱化;2018年后,重大事件影响下系统性风险水平上升,相关系数重回高位,波动共振再次加强。并提出对化解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辛明辉  
文章选取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性金融市场,通过价格共振和波动共振两个维度对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用2008—2020年万得全A和南华商品指数代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价格构成研究样本,通过计算两指数的年度相关系数,对引发金融市场价格共振的因素进行剖析总结;使用DCC-GARCH模型计算两指数的波动相关系数,研判2008—2020年间以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风险变化情况;用实际数据研究了重大事件发生后金融市场间波动共振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14—2017年,在强监管和构建成熟资本市场的不断推进下,两市场间波动共振关系弱化;2018年后,重大事件影响下系统性风险水平上升,相关系数重回高位,波动共振再次加强。并提出对化解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汲源  
本文应用单变量GARCH模型和互相关函数探讨了不同市场之间的收益和波动的溢出效应;仿照收益的概念提出了"波动演进",并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波动和收益溢出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收益和波动的溢出存在地域特性,即同一地域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快速且强烈的溢出效应。研究还揭示了一些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的特点,比如中国大陆是一个波动接受国,而德国是一个纯波动出口国。此外,通过比较平静时期和紧张时期的股市,可以观察到投资者的行为产生了变化,但是他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速度并没有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