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7)
- 2023(4863)
- 2022(4178)
- 2021(3925)
- 2020(3296)
- 2019(7596)
- 2018(7306)
- 2017(14249)
- 2016(7978)
- 2015(8669)
- 2014(8930)
- 2013(8850)
- 2012(8143)
- 2011(7350)
- 2010(7236)
- 2009(6571)
- 2008(6531)
- 2007(5791)
- 2006(4826)
- 2005(4442)
- 学科
- 济(34285)
- 经济(34259)
- 管理(19642)
- 业(19610)
- 企(15721)
- 企业(15721)
- 方法(14554)
- 数学(12767)
- 数学方法(12580)
- 学(10893)
- 地方(9713)
- 农(8727)
- 土地(8160)
- 财(7454)
- 中国(7199)
- 业经(6395)
- 农业(6001)
- 环境(5517)
- 制(5494)
- 贸(5464)
- 贸易(5457)
- 易(5283)
- 和(4874)
- 技术(4855)
- 经济学(4596)
- 地方经济(4579)
- 划(4536)
- 务(4510)
- 财务(4501)
- 财务管理(4489)
- 机构
- 学院(111837)
- 大学(111426)
- 研究(42243)
- 济(42064)
- 管理(41667)
- 经济(41080)
- 理学(35719)
- 理学院(35219)
- 管理学(34485)
- 管理学院(34287)
- 中国(30869)
- 科学(29801)
- 农(24695)
- 京(24494)
- 所(22558)
- 研究所(21021)
- 业大(20651)
- 农业(19577)
- 中心(19140)
- 财(18817)
- 江(16615)
- 院(16184)
- 范(15479)
- 师范(15280)
- 北京(15163)
- 财经(15102)
- 省(14956)
- 州(13752)
- 科学院(13740)
- 经(13708)
- 基金
- 项目(82089)
- 科学(64137)
- 基金(59090)
- 研究(54856)
- 家(54172)
- 国家(53786)
- 科学基金(44827)
- 社会(34202)
- 省(32991)
- 社会科(32485)
- 社会科学(32471)
- 基金项目(31721)
- 自然(31079)
- 自然科(30271)
- 自然科学(30257)
- 自然科学基金(29650)
- 划(28397)
- 资助(24256)
- 教育(23909)
- 编号(20492)
- 重点(19286)
- 发(17986)
- 部(17518)
- 计划(17369)
- 创(16385)
- 科研(15948)
- 科技(15842)
- 成果(15604)
- 创新(15454)
- 课题(15372)
共检索到162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权 孙广友
土地潜力性是进行土地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新方法。在古河道区的土地潜力性评价中区分质量(状态)因子和诊断因子,采用质量因子和权重法对该区进行土地潜力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二等地170.91hm2,三等地94.89hm2,四等地689.07hm2,五等地6.63hm2。没有土地质量期望值在3.5以上的一等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新正 刘宁豫
通过对大安古河道区生态环境待征及区内湖泊湿地特征的分析、评价,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不同类型的湖泊湿地,提出了4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雄 冯长春 李方
在我国城镇土地利用从外延扩展走向内涵挖潜、从粗放扩张转向集约利用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剖析,提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概念,明晰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因素,构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GIS建立一套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方法、流程和评价模型。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对其土地利用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河区345个评价单元中,适度利用、过度利用、低度利用和不均衡利用等4种潜力类型的土地单元个数分别占总评价单元的44.9%,15.9%,35.7%和3.5%,可供挖掘的潜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西勇 岳燕珍 于贵瑞 何洪林
以华北-辽南土地潜力区为案例区,研究了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多要素空间数据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评价对象包括土地限制因子、土地限制型、土地质量等和土地适宜类。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和土地资源系统特征,选取气候、地形、灌排水、土壤和植被等五大类10个指标为评价因子;应用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分析技术在1km2尺度建立评价因子基础数据库,并将评价原则用地图代数语言加以表达,形成了“要素数据”、“原则标准”与“分析技术”相结合的、逐级递进的评价技术流程。案例区实证研究表明:评价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有效的分析技术共同保证了评价过程的准确与高效;案例区的土地限制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法威
运用协同论,探讨开发区土地系统集约利用的协同机制,测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并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建设用地供需基本平衡,但是可供开发的潜力较低。在今后开发区扩展过程中,通过构建集约用地制度体系、研究合理评价方法、提高用地企业准入门槛、加强土地供后监管等是确保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
关键词: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评价 协同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宁宁 陈会广
在阐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法、综合指数法对2014年南京市11个典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在国家规定的总潜力这一重要潜力指标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等级标准,南京市典型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平均处于中等水平且差异较大,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要好于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总潜力效益与总潜力(面积潜力)、建设用地产出强度有关,在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应结合相应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土地资源的配置状况来综合分析。通过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潜力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能够为制定差别化的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分析 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宁宁 陈会广
在阐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法、综合指数法对2014年南京市11个典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在国家规定的总潜力这一重要潜力指标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等级标准,南京市典型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平均处于中等水平且差异较大,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要好于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总潜力效益与总潜力(面积潜力)、建设用地产出强度有关,在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应结合相应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土地资源的配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分析 南京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久丽 任勇 包晓斌 陆守一
在对FAO(1976),Beek(1978)等有关土地评价、土地质量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土地生态位、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设计等一系列有关土地分类和评价概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并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的水平,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指标体系的定量方法;建立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的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水平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爱请 葛京凤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合理值,从宏观上评价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划分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4种类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划分的潜...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潜力评价 河北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艳霞 徐全洪 刘芳圆 秦彦杰 吴忱 陈利江 崔俊辉
近20年来,我国在嫩江大安古河道、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河道、长江南京以下段古河道及古深槽、海底古河道等区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深化了理论认识,拓展了应用领域。这些新成果与新认识进一步表明,中国各外流大河均有末次盛冰期埋藏古河道,该期古河流深切于末次冰期间冰阶的陆地及浅海大陆架,形成切割谷和谷底部的深槽,谷内堆积了末次盛冰期和早全新世的河流相滞留物质和粗颗粒物质,上部被中全新世海相、海陆交互相或陆相细粒物质覆盖,构成了埋深约20~50 m的浅埋古河道带。古河道中蕴藏着比较丰富的地下淡水,是洪冲积平原及浅海陆架地区的重要水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娅 宋国定
历史时期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手段,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对微地形进行解译并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水文分析,提取河网,进行流域划分。结合《水经注》中所载汉魏古黄河、古济水源头及行经地点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北魏时期"河北之济"并非独立起源独流入海的大河,而是黄河支流。通过对比发现一条支津自黄河南岸的古荥阳一带分流,行经现郑州以东、开封以北、菏泽、聊城南部、巨野县等地,为较大规模的水系,推测其为《水经注》中的南济。
关键词:
古河道 GIS 水文分析 济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大兵 张文新 姚清
以唐山市中心区土地利用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潜力的因素,设计了评价流程,构建了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中心区总面积11 479.27hm2,其中无容量土地、容量完全损失土地、未利用的土地、低度利用的土地、合理利用的土地、过度利用的土地6种潜力类型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86%,6.43%,5.69%,23.64%,28.62%,7.76%,土地利用率偏低,有很大的挖潜空间。通过对唐山市中心区城市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价,不仅为中心区的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也为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方法和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方相林
从河南省土地资源的数量潜力、质量潜力以及土地利用结构潜力三个方面综合研究河南省土地资源潜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为充分发挥全省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使土地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提高河南省的环境人口容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环境人口容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需要。从内涵上讲,土地整理潜力是相对于一定土地整理标准而言的潜力,是经济、生态条件约束下的潜力,其实质是土地利用潜力。从来源上分析,耕地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村道路、排灌沟渠的整治与完善、田块的合并与规整、限制因素的改造与消除、农田防护林网的修建与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居民宅基地用地量的降低、建筑容积率的提高、闲散土地的再利用、自然村向中...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耕地 农村居民点 潜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兆存 秦耀辰 金生
从防灾观点出发,从河道的水动力学特性入手,研究决定黄河下游河道水动力学特性的因素,找到河道水动力学特性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水流运动和泥沙输移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运动特性,对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化特性作了探讨,对于治理黄河提出了建议。和黄河下游河道紧密联系的下游滩区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问题,而且是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问题相关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解决滩区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道治理 下游滩区 河道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