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
2023(740)
2022(669)
2021(591)
2020(524)
2019(1110)
2018(1046)
2017(1857)
2016(1286)
2015(1334)
2014(1346)
2013(1348)
2012(1315)
2011(1224)
2010(1198)
2009(1036)
2008(980)
2007(869)
2006(816)
2005(678)
作者
(5932)
(5052)
(5030)
(4711)
(2888)
(2419)
(2103)
(2067)
(1810)
(1703)
(1678)
(1628)
(1610)
(1600)
(1594)
(1579)
(1529)
(1458)
(1453)
(1411)
(1323)
(1276)
(1260)
(1247)
(1176)
(1153)
(1124)
(1117)
(1070)
(1059)
学科
(3290)
(3212)
经济(3211)
地方(1945)
水产(1734)
(1555)
(1351)
动物(1299)
管理(1256)
动物学(1153)
农业(1116)
环境(1098)
方法(899)
(869)
生态(864)
地方经济(838)
数学(806)
及其(801)
数学方法(792)
资源(786)
养殖(759)
(756)
(708)
防治(708)
业经(694)
(607)
生物(591)
(583)
(577)
(558)
机构
学院(18028)
大学(17118)
研究(9862)
科学(9582)
(8822)
农业(7305)
(6965)
研究所(6743)
中国(6610)
业大(5797)
(5377)
(5339)
实验(5268)
实验室(5100)
(4989)
重点(4891)
农业大学(4549)
(4072)
(3895)
科学院(3752)
中心(3675)
(3629)
资源(3545)
(3532)
经济(3492)
(3424)
研究院(3415)
水产(3391)
管理(3359)
(3357)
基金
项目(15459)
(10791)
科学(10740)
国家(10711)
基金(9730)
(7658)
科学基金(7640)
研究(7534)
自然(6668)
(6591)
自然科(6480)
自然科学(6474)
自然科学基金(6315)
科技(5854)
计划(5470)
基金项目(5281)
资助(4523)
重点(4383)
(4263)
专项(4037)
(4020)
(3518)
科研(3511)
(3416)
农业(3231)
技术(3139)
社会(3083)
(2920)
社会科(2847)
社会科学(2844)
期刊
学报(8712)
(7547)
科学(6154)
大学(5222)
农业(5214)
学学(5179)
(4251)
经济(4251)
中国(4051)
研究(3197)
(2912)
业大(2599)
资源(2350)
农业大学(2143)
自然(2012)
水产(1958)
(1940)
渔业(1932)
林业(1875)
中国农业(1677)
科技(1422)
自然科(1413)
自然科学(1413)
农林(1196)
(1196)
(1183)
(1183)
淡水(1183)
科技大(1176)
科技大学(1176)
共检索到26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志坚  黄静  张耀光  
以长江上游巫山段支流大宁河的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为对象,研究其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第二性征明显,雌雄易于区分。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09∶1,最小性成熟年龄雌雄鱼均为2龄。精巢1对,成熟系数为0.05~1.30;卵巢1个,成熟系数为1.10~48.23,雌雄的成熟系数曲线均为双峰型。雌性绝对繁殖力为1 080~4 040粒,平均2 865粒。相对生殖力F/OW为198.49~941.68粒/g,平均690.97粒/g。相对生殖力F/L为14.21~53.16粒/mm,平均41.10粒/mm。卵径分布曲线亦为双峰型,卵径0.2~1.1 mm,平均卵径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志强  刘绍平  段辛斌  岳兴建  王珂  陈大庆  
利用耳石、脊椎骨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采自大宁河的129尾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的年轮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脊椎骨钙质沉积不明显,轮纹观察不清楚,耳石轮纹较清楚。红尾副鳅群体由2~6龄共5个龄组组成,体重体长关系为W=1.95×10-4L2.309,耳石直径与体长的关系为L=263.24R+9.03,生长方程为Lt=222.708[1-e-0.092(t+2.162)];Wt=51.399[1-e-0.092(t+2.162)]2.309。结果表明:红尾副鳅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6.97龄,7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娜娜  杨瑞斌  谭博真  曾小理  何林强  徐兆利  朱振  刘海平  杨学芬  
本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结合生物学测量数据,利用函数拟合求得生长方程,并解剖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采自西藏哲古措的1616尾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开展了年龄、生长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发现,所采集的异尾高原鳅年龄分布为1~6龄,高龄个体较少。体长为3.47~14.30 cm,体重为0.40~28.70 g,生长特性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13.891[1-e-0.168(t+2.895)](R2=0.940); Wt=28.179[1-e-0.168(t+2.895)]3.0115(R2=0.991)。拐点年龄为3.65,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26cm、8.31g。异尾高原鳅雌雄性比为1∶3.01,χ2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差异极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金发  邱龙辉  周琼  周小云  沈建忠  
为探究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在车尔臣河的繁殖策略,基于2019—2021年在车尔臣河采集的544尾叶尔羌高原鳅样本,对其繁殖群体组成特征、繁殖期、初次性成熟大小、产卵类型、繁殖力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叶尔羌高原鳅的繁殖群体年龄范围为2~9龄,雌雄性比为1.16∶1,属于第二类型(P=K+D,K>D)。观测到的最小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为:雌性111.0mm,2龄;雄性79.0mm,2龄;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和年龄(A50)为:雌性123.2mm,3.16龄,雄性90.9mm,2.95龄。根据不同性腺发育时期出现时间和比例、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径分布推测叶尔羌高原鳅为分批产卵类型,繁殖期为3—8月, 4—6月为繁殖盛期。绝对繁殖力平均为(61407±46143)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743.87±321.78)粒/g。车尔臣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相对于其他水域的叶尔羌高原鳅,拥有更大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初次性成熟体长、较高的绝对繁殖力和较低的相对繁殖力,这是车尔臣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在食物稀少、生境恶劣且含沙量较大的环境中独特的繁殖策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峰  姚维志  邓华堂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光泽黄颡鱼(Peltev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vbagrus vachellii)、鲇(Silurus aso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明江  邓华堂  朱峰跃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为研究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于2011-2013年间分别在三峡水库低水位期(145 m)和高水位期(170 m)对大宁河的底栖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低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32±32.14)ind./m2和(1.44±0.45)g/m2,高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82±46.94)ind./m2和(1.53±0.51)g/m2。寡毛类在静水区域占优势,水生昆虫在流水区域占优势。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不同水位时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优势种及其相对丰度有较大波动;生物多样性表现为高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广杰  况琪军  胡征宇  
报道了大宁河2004年春季和2005年春季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数量、生物量以及C含量的调查结果,并应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大宁河蓄水后出现的富营养化现象和春季发生"水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建议。2004年春季,藻类优势种为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里海小环藻(Cyclotella caspta)和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 neoastraea);2005年春季的优势种为实球藻(Pandorina morum)、空球藻(Eu...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鸿艳  谢从新  郑跃平  季强  
对拉萨河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个体生殖力及其相关生物学参数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藏高原鳅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54~6796粒,平均为2319.9粒;相对生殖力FL为33.6~770.5粒/cm,平均为284.5粒/cm;相对生殖力FW为44.0~1981.3粒/g,平均为730.8粒/g。个体生殖力F和FL与各参数正相关,除与肥满度和卵比重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相关(P<0.05);FW与各因素均显著相关(P<0.05),但仅与卵巢重、成熟系数和卵比重正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丽平  郑丙辉  
自从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其支流大宁河水华频发且频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Chl-a)是指示水体中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有效指标。采用因子分值-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大宁河水体11个相关水质因子与Chl-a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用于简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因子得分(Score values)为自变量用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结果发现log(Chl-a)与6个因子分值明显相关,所获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log(Chl-a)=0.579-0.191×(Score 1)-0.013×(Score 2)-0.013×(Score 3)+0.042×(Score 4)+0.134×(Score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炳方  罗治敏  
以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以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提出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大宁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遥感数据为主结合少量辅助数据,提取了流域的生态系统信息。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对每个小流域进行单因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宁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文娟  沈建忠  龚江  李乾  李春盛  王克雄  梅志刚  
2016年4-12月在监利长江何王庙故道采集591尾样本,对长江中游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性比、初次性成熟大小、繁殖季节、产卵类型、产卵群体组成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贝氏总体雌雄性比1.44∶1,与1∶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繁殖期间雌雄比2.5∶1,非繁殖季节雌雄比为0.91∶1。繁殖群体年龄结构为1-3龄,以1龄补充群体为主,属于第Ⅱ类型。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8.08 cm,SL♂50=8.47 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分别为:雌性7.5 cm,体重6.65 g,1龄;雄性8.2 cm,体重8.13 g,1龄。根据成熟系数变化和性腺发育期观察,推测其繁殖季节为4-6月,可能延至7月份。贝氏绝对繁殖力为1 703~9 601粒/尾,平均为(5 876.6±1 837.8)粒/尾,与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关系,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FW)为204.7~406.5粒/g,平均(322.3±49.7)粒/g,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相对繁殖力(FL)为212.0~827.6粒/cm,平均(552.4±136.1)粒/cm,与体重幂函数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湘香  李云峰  吴世勇  李荣  王红梅  茹辉军  甘维熊  倪朝辉  
通过干法受精获得西昌高原鳅(Triplophysa xichangensis)受精卵,并观察了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昌高原鳅受精卵遇水产生强粘性,胚胎发育共经历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出膜前共7个阶段,在水温(22±0.5)℃情况下,受精卵经历78 h孵出首尾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13±0.12)mm,受精后93 h,50%仔鱼出膜,刚出膜仔鱼多沉在水底,偶尔作间隙性冲游。西昌高原鳅胚胎发育过程与其它鳅科鱼类基本相似,但其发育历程也具有种的特点,胚胎发育历时较长,孵出时器官分化程度较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调义  盛玲芝  苏建明  张学文  陈开健  王晓清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小型经济鱼类 ,现已成为广大养殖者乐于接受的重要新兴养殖对象 .为探明其基础生物学特性 ,给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采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 ,对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洞庭湖瓦氏黄颡鱼鳍的特征为 D.2 ,6~ 7;A .2 0~ 2 6 ;P.1,7~ 9.其体长 (L,cm)和体重 (W,g)关系方程为 W=0 .0 4 1L2 .92 .生长方程为 :Lt=2 2 .76 [1-e- 0 .32 7( t+ 1 .1 94 ) ],Wt=378.3[1- e- 0 .32 7( t+ 1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宝雷  张淑敏  周启刚  周万村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为耕地、有林地(森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迹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8类。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并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驱动力做了分析。以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测结果为基础,对各种地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重新赋值,进而估算近30年大宁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30年,大宁河流域土地利用总的变化趋势是林、灌、草地经历了不断破坏和缓慢恢复的过程,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后减,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温涛  何斌  
2011年5~12月,对金沙江屏山以下江段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的资源现状、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在实验室对该鱼的人工繁育进行了探索。所获中华沙鳅雄鱼(n=251)平均体长81.3 mm,平均体重8.7 g;雌鱼(n=486)平均体长109.7 mm,平均体重15.9 g。屏山调查点中华沙鳅占总渔获物(尾数)的2.68%,日均单船产量平均为0.12 kg;安边调查点中华沙鳅占总渔获物(尾数)的0.17%,日均单船产量平均为0.06 kg。雌雄性比为1.31∶1;雌、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雌鱼的绝对怀卵量最大值为5 948粒,平均为4 455粒。中华沙鳅属一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