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6)
2023(3315)
2022(2577)
2021(2713)
2020(2063)
2019(4823)
2018(5007)
2017(6878)
2016(5407)
2015(6414)
2014(6639)
2013(5440)
2012(4981)
2011(4697)
2010(4974)
2009(4202)
2008(3985)
2007(3709)
2006(3410)
2005(3118)
作者
(10959)
(8998)
(8985)
(8856)
(5874)
(4368)
(4295)
(3780)
(3501)
(3470)
(3205)
(3082)
(3054)
(2910)
(2905)
(2885)
(2771)
(2769)
(2761)
(2669)
(2601)
(2387)
(2378)
(2187)
(2159)
(2148)
(2057)
(2014)
(1956)
(1917)
学科
教育(21103)
中国(10874)
教学(7698)
理论(7342)
管理(6612)
(5367)
经济(5357)
(4330)
思想(4205)
学校(4145)
研究(4135)
政治(4122)
高等(4034)
(3950)
思想政治(3931)
政治教育(3931)
治教(3931)
德育(3908)
(3691)
学法(3670)
教学法(3670)
(3588)
改革(3556)
发展(3449)
(3326)
(3274)
企业(3274)
学理(2912)
学理论(2912)
教育改革(2856)
机构
大学(65694)
学院(55414)
教育(30488)
研究(24367)
(21900)
师范(21852)
师范大学(18354)
(16145)
科学(13380)
管理(12439)
职业(11972)
教育学(11618)
北京(11556)
(11390)
技术(11220)
(10959)
理学(10481)
(10402)
研究所(10392)
中国(10152)
理学院(10146)
中心(9841)
经济(9710)
管理学(9597)
管理学院(9453)
(9017)
教育学院(8610)
职业技术(8208)
(8203)
研究院(7310)
基金
研究(34624)
项目(33418)
科学(27756)
教育(27089)
基金(18950)
成果(18736)
社会(17798)
编号(17699)
课题(16950)
社会科(16314)
社会科学(16307)
(15433)
(15062)
(15059)
(14850)
国家(14721)
规划(12008)
科学基金(11677)
(10747)
项目编号(10705)
研究成果(10632)
(9786)
大学(9733)
(9662)
年度(9610)
重点(9473)
(9325)
教育部(9284)
(8950)
(8897)
期刊
教育(55288)
研究(32143)
中国(26622)
职业(12349)
(11762)
经济(11762)
技术(9174)
大学(8476)
高等(8149)
学报(7732)
技术教育(7567)
职业技术(7567)
职业技术教育(7567)
高等教育(7092)
成人(6183)
成人教育(6183)
科学(5917)
(5312)
论坛(5312)
(5141)
图书(5141)
(4990)
学学(4647)
(4593)
发展(4372)
(4372)
教研(4204)
高教(4204)
管理(4081)
比较(4045)
共检索到103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菊青  
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而深刻的概念。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对通识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通识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为重要的是,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而且已经转变成为一种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把握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尝试建构一个对通识教育从宏观的整体认识再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汪永铨  
一、“通识教育”概念“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亦译“普通教育”、“一般教育”)一词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第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美国博德因学院(Bowdoincolege)的帕卡德(A.S.Packa...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丹  
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本文通过分析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艳  刘正发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时对探索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加强通识教育,对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的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煜  张智光  
从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作用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提出林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根据循环经济的3个层次,从单个林业企业、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社会层次大循环角度对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高静  
教学道德性是指教学这一特殊交往活动蕴含道德的向善性,通过对其历史发展及研究历程的梳理,得出教学道德性具体表征为教学以道德性为最高目的追求,以及教师道德在教学中的映射两个方面。同时,以教学道德性的表征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两种层次。教学道德性的目标层次,包括外在的规范目标、理性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和最高的"善"目标;教学道德性的师德映射层次,包括社会义务层次、育人责任层次和自我实现层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晓典  张立新  田文君  韩开绯  
素质通识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灵魂,以通识教育为实现方式的"全人教育"。素质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课程和课程结构。黑龙江职业学院的经验是明晰素质通识教育的内涵、目标定位和核心任务,按照成果导向课程调整的步骤和原则,改造公共基础课程、优化思想品德课程,引入非正式课程,开发隐性课程,搭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的高职教育素质通识教育课程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维虎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加强服务观念,以教育信息化服务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职业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涵分析出发,以教育功能视角透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层次,提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以信息化为平台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吾雅平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在横向内容维度上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纵向性质维度上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各要素和层次相互联系,并通过由上而下的具体化,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在大类需求上,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需求大于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能力的需求度略大于专业业务能力。在专业能力中,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涉外业务操作能力需求较大;在方法能力中,学习、创新和应变等方法能力最重要;在社会能力上,首要的是具备沟通能力和对企业忠诚的品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兰杰  刘旭青  
经济、哲学和管理学领域对价值有不同的解读,由此引入对信息资源价值的剖析。文章对信息资源价值进行了层次划分,探讨了信息资源价值的特性,介绍了信息资源在不同领域价值实现的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艺  许治  朱桂龙  
协同创新在我国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然而现有研究对协同创新的理解与把握较少关注我国协同创新现状,局限于从中观层次(组织机构)探讨协同创新。从我国协同创新现实情境出发,在充分理解我国政府推动协同创新意图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分析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功能,发现不同层次的活动主体在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相应的协同互动模式;各层次活动主体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及机制,从而实现了不同层次协同创新绩效。最后,基于协同创新"前因后果"的思路,从多层次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坤荣  李子联  
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来源于“人”,又回落于“人”,其在本质内涵上指向“人”的思想行为和全面发展。因此,应在主体维度上坚持人本导向,在时间维度上强调现实关怀,在空间维度上凸显本土特色。根据对人的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关注层级,“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目标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人的终极需求;第二层次是中介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通过什么关键渠道或中介节点来达到终极目标;第三层次是工具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运用什么工具或策略来影响中介节点并最终使终极需求得以有效满足。根据逻辑出场顺序,“问题”又可以分为前向性“问题”、同向性“问题”和后向性“问题”。在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中,应着重关注如何总结“中国经验”、如何解决“中国问题”和如何走好“中国道路”三大重要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曾砥平  邓鹏图  王正明  周良柱  
作者用系统工程中层次与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了KAQ培养模式的结构内涵 ,并与高等教育的各培养层次联系起来 ,结合实际 ,提出了院校高等教育的整体框架和具体的培养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国  
统筹城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探讨统筹城乡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层次,指出了我国在中等层次的统筹城乡发展阶段的若干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