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6)
- 2023(7516)
- 2022(5958)
- 2021(5328)
- 2020(4132)
- 2019(9354)
- 2018(9225)
- 2017(16029)
- 2016(9539)
- 2015(11083)
- 2014(11178)
- 2013(10433)
- 2012(10083)
- 2011(9468)
- 2010(9770)
- 2009(8662)
- 2008(8481)
- 2007(7742)
- 2006(7255)
- 2005(6838)
- 学科
- 济(40268)
- 经济(40233)
- 管理(19981)
- 业(19538)
- 中国(18131)
- 地方(17010)
- 企(13115)
- 企业(13115)
- 农(13079)
- 业经(11488)
- 教育(10774)
- 地方经济(9804)
- 发(9328)
- 农业(9207)
- 理论(8789)
- 银(8006)
- 融(7995)
- 金融(7995)
- 银行(7990)
- 行(7902)
- 教学(7718)
- 方法(7675)
- 发展(7003)
- 展(6971)
- 环境(6929)
- 技术(6781)
- 制(6754)
- 学(6692)
- 贸(6607)
- 贸易(6596)
- 机构
- 学院(128540)
- 大学(127972)
- 研究(51587)
- 济(49037)
- 经济(47731)
- 管理(40950)
- 中国(36884)
- 理学(33294)
- 理学院(32756)
- 管理学(32019)
- 管理学院(31766)
- 科学(30687)
- 京(29634)
- 所(26487)
- 研究所(23676)
- 范(23321)
- 师范(23126)
- 农(23001)
- 江(22803)
- 中心(22264)
- 财(22060)
- 北京(19896)
- 院(19075)
- 教育(18824)
- 州(18678)
- 师范大学(18109)
- 技术(17845)
- 业大(17758)
- 农业(17471)
- 省(16393)
- 基金
- 项目(77986)
- 研究(64344)
- 科学(60248)
- 基金(49425)
- 家(41889)
- 国家(41373)
- 社会(37696)
- 社会科(35503)
- 社会科学(35494)
- 省(34805)
- 科学基金(34504)
- 教育(32554)
- 编号(28594)
- 划(28558)
- 基金项目(25389)
- 成果(24968)
- 发(24030)
- 课题(23131)
- 资助(19843)
- 发展(19829)
- 年(19531)
- 展(19449)
- 自然(19039)
- 重点(18668)
- 自然科(18555)
- 自然科学(18552)
- 自然科学基金(18165)
- 创(17320)
- 规划(17215)
- 部(16344)
共检索到226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武元 李广平
大学转型发展的逻辑主线就是为更好地发挥大学职能作用,而人才培养则是大学转型发展中始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转型程度既是大学转型发展的标志之一,也决定了大学转型发展的成败。当前,我国大学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要求,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与走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道路。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转型尚未实现"同频共振"的困境,采用"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定位,确保与大学转型同步协调""改革评价考核体系,促进教学科研互动""构建开放式培养机制,实现育人多元协同"等措施推动人才培养转型成功,从而助力大学实现转型发展目标。
关键词:
大学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转型 困境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海峰 顾永安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必须强化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实现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型、学科专业的转型、课程与教材体系的转型、课堂教学的转型、实践教学的转型、职业教育的转型、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考评方式的转型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转型,进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凯
随着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加快,如何正确审视高等学校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把一流人才的培养与一流大学的内涵建设统合起来,成为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一环。作者从一流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办学理念和特色、人才培养的文化底蕴、名师文化、追求卓越的培养思路等五个方面,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文化和人才培养经验,分析了一流大学的内涵发展对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 内涵发展 文化底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前
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必须面向市场,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定位 人才培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蔡丽芳 蔡倩
竞赛调考是电力企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员工队伍的有效载体,是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及人才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立足企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将竞赛调考管理提升作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与人才开发工作的着力点,建立基于全员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竞赛管理提升机制,有利于培育优秀人才、补强人才短板,构建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循环上升通道,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金融人才培养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金融业能有今天,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金融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远的将来,站在金融强国的角度,用引领世界金融发展趋势的标准看,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之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深化,很多体制约束需要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金融人才培养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金融业能有今天,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金融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远的将来,站在金融强国的角度,用引领世界金融发展趋势的标准看,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之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深化,很多体制约束需要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华山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安全发展,关键在科技,希望在人才。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繁重,使命光荣。安全教指委自成立以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服务支撑安全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安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和安全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决定了安全教指委工作的重要性。安全监管总局始终高度重视安全教指委工作,连续3届主任委员均由分管领导担任,同时安排相关司局专人负责联系安全教指委秘书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建如 吴红斌
基于2016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调查"数据,围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方式变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实践教学和综合实习等方面,在课程设置的应用实践性、教学行为的学以致用型、实践教学的资源充分性和实习考评上表现明显。转型试点院校与非转型试点院校在学生能力素质增值上存在显著差异,转型试点院校整体表现较好,但在就业状况上相对较弱,尤其是就业对口程度和就业起薪与老本科院校还存在明显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孟辉
地方高校转型势在必行,但转型的方向以及转型的方式需要所有地方高校认真思考。文章认为,转型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应用型人才 质量标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晶晶
以"五通"为重点合作领域的"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了中国全方位的开放性发展之路,深刻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着同质化现象严重、国际化素养不高、课程内容缺乏国际通用性且学历认可度低、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面向"一带一路",推动高职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应着力加强高素质的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具体而言,要树立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流的跨文化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外向度和精准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佩禹 孙毅
结合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实践,重点对如何进行专业调研、调研结论分析、人才培养改革路径、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改革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展示应用本科转型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过程,希望以此能促进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崇真、求美、向善、务实是其本质。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基本逻辑。大学的理想主义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大学生坚定的科学信仰、高雅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操守和高度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
大学 理想主义 人才培养 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聪莉 任保平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汲昌霖 冯雨薇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智能化管理逐步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促使会计活动的重心从核算、簿记与报告逐步转向价值管理、风险控制与决策参与,企业财务部门在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职能职责、技术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所面对的会计伦理与算法责任问题,结合现有的人才培养现状与会计行业发展需求,深入探讨了会计行业的教育转型与相应的人才培养路径,基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大会计”发展理念,提出了三种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本研究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会计行业转型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与思路,为新形势下会计从业者的职业规划提出了合理路径与针对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