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0)
2023(11910)
2022(10464)
2021(9845)
2020(8047)
2019(18553)
2018(18236)
2017(34870)
2016(19498)
2015(22077)
2014(21833)
2013(21233)
2012(19336)
2011(17518)
2010(17323)
2009(15553)
2008(15048)
2007(13073)
2006(11289)
2005(9767)
作者
(55039)
(45608)
(45264)
(43046)
(28961)
(21787)
(20726)
(18122)
(17411)
(16163)
(15782)
(15145)
(14296)
(14269)
(13958)
(13842)
(13803)
(13613)
(12911)
(12881)
(11248)
(11033)
(10905)
(10295)
(10213)
(10156)
(10123)
(10031)
(9193)
(9106)
学科
(72166)
经济(72082)
管理(54742)
(51163)
(43595)
企业(43595)
方法(35510)
数学(30222)
数学方法(29898)
(20117)
中国(19062)
业经(17325)
(17031)
(16950)
理论(14427)
地方(14210)
教育(13841)
农业(13304)
(12783)
贸易(12777)
(12598)
(12436)
(12383)
环境(11804)
技术(11670)
(11169)
财务(11110)
财务管理(11091)
(10919)
企业财务(10547)
机构
大学(276243)
学院(268802)
管理(109977)
(100090)
经济(97782)
理学(96676)
理学院(95588)
管理学(93895)
管理学院(93413)
研究(87431)
中国(61042)
(58298)
科学(55918)
(43861)
(43555)
业大(42679)
(42621)
研究所(39380)
中心(39028)
(38477)
师范(38132)
(37604)
北京(36483)
财经(36388)
农业(34236)
(33251)
(31938)
师范大学(31073)
(30789)
经济学(28752)
基金
项目(192268)
科学(151327)
研究(142077)
基金(138516)
(120329)
国家(119295)
科学基金(102814)
社会(88223)
社会科(83438)
社会科学(83413)
(75571)
基金项目(74321)
自然(67146)
教育(66639)
自然科(65539)
自然科学(65525)
自然科学基金(64338)
(63811)
编号(58782)
资助(55888)
成果(48449)
重点(42667)
(42243)
课题(40406)
(40355)
(39967)
大学(37479)
创新(37354)
科研(36614)
项目编号(36556)
期刊
(105453)
经济(105453)
研究(79304)
中国(50244)
学报(45212)
科学(40580)
教育(40255)
(39519)
管理(38542)
大学(35108)
学学(31663)
(31190)
农业(28153)
技术(22353)
业经(17858)
(17468)
金融(17468)
图书(17399)
财经(16825)
经济研究(16286)
(14283)
科技(14200)
问题(13905)
(13682)
理论(13226)
(13086)
技术经济(12494)
实践(12362)
(12362)
情报(12078)
共检索到378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坤  王方芳  王振维  
从促进大学跨学科组织成长发展的视野出发,运用访谈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了由组织战略、组织任务、组织资源、制度设计、组织能力、组织运行、学科文化7个治理因素及21个项目共同构成的大学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治理因素体系。研究表明:评价制度、利益分享制度、交流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政策法规、组织结构、发展模式、学科方法、问题导向、学科价值、战略定位、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学科导向、信息资源、认知优化能力是影响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的关键项目,为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坤  王方芳  王振维  
从生态共同演进的视角,借鉴生态学及其共同演进的理论观点,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管理实践与共同演进的契合性,界定了大学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的内涵,阐释了其特征与治理因素,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治理策略,为大学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的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献忠  王静  
为保障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顺利运行,必须了解跨学科组织的研究进展、特征情况以及运行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四个维度分析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的现状,并构建出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投入保障、文化保障、人才技术保障等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艾华  吴伟  王卫彬  
以高校跨学科组织为研究对象,剖析跨学科组织、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跨学科研究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对假设进行了验证表明:跨学科组织的两个子维度即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科研生产力有显著正效应;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跨学科组织—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中均发挥着中介作用,与"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科研生产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相比,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跨学科组织和产业界的联系—科研生产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从研究的样本来看,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升科研生产力的过程中,高校跨学科组织不仅需要释放活力与异质性组织构建合作网络,而且需要优化与创新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晶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不断综合化和复杂化,高校中的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已成为高校实现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发展既离不开外部动力的推动,也离不开高校自身的重视。当前,我国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存在速度缓慢、缺乏活力、绩效不高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动力发生异化、组织发展动力逐渐减弱以及组织的目标动力出现虚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高校跨学科组织在动力方面的这些问题,就必须构建相应的组织平衡机制,通过有效的平衡机制促进跨学科组织的全面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茹宁  李薪茹  
院系单位制是制约我国跨学科机构规模化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开始在院系之外设置与之平行发展的跨学科机构,开辟了跨院系"外延型矩阵"、跨校区"三级构造"和跨校际"虚拟知识联盟"3种典型的外延型跨学科组织。外延型跨学科组织不仅克服了内置于院系的跨学科机构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而且在整合跨学科教育与研究、多校区建设方面显示出优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庄渝霞  
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都对行为进行研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来看,各门学科发展表现为独立期、渗透期和融合期三个阶段。在独立期,三门学科存在独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行为被分割;在渗透期,三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出现交叉和结合,行为被丰富化;在融合期,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所有社会行为成为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朝成  
学科是一种知识体系、规训制度与学术组织的统一体,负载着不同学科利益,跨学科研究组织已经成为大学推动科学创新的重要载体。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跨学科研究组织内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学科文化、学科权力与学科利益等层面的冲突,跨学科研究组织的持续发展需要学科共同目标、学科利益分享机制、学科权力制衡机制和学科文化共同话语框架,通过共同治理消解学科冲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洋磊  张应强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成为学术组织创新的重要形式。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着制度环境、组织架构、文化价值等多重冲突。工程化的大学治理思维、学科张力与权力冲突是其重要成因。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亟须向"内生性制度创新"变革,需要创设"共同抉择"的府学关系,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多元参与的资源竞争和成果评价机制,营造开放、信任的跨学科合作场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超  
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我国大学中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困境主要是由于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和专业学术团体在内的有关行为体,在促进跨学科组织发展的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制度要素上供给不足,以及现有制度要素内部的冲突和制度要素间的不协调所导致的。制度要素的供给不足与冲突主要表现在:政府旨在推动高校跨学科发展的规制无法得到大学内部及时而有效的规制响应;受传统系科制的影响,大学内部的学科规范仍然强势地挤压着跨学科规范的确立与实施;企业等民间机构作为跨学科研究重要助力者,其活力和效力尚未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实现;保守的学科文化与认知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跨学科共识的形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麻省理工学院CSBi的虚拟运行机制代表了当今大学一种新型跨学科组织模式(VIO),它围绕特定组织目标和内容,以某一核心团队为依托进行管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将参与目标实现的多学科组织连接起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和互补,提高了大学组织对外界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大学组织的跨学科发展,对我国大学的改革写组织创新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金华  刘凡丰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跨学科研究的动力和阻力,然后讨论国内外大学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时的若干组织策略,如设立学校层面的跨学科办公室、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采取处延式发展策略。笔者建议,各方要允许"小"科学的存在,大学要努力创造促进学者交流的物质条件,以及优先发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焦磊  余宜荣  
以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从组织发展趋势、聚焦领域等方面分析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建设现状,从组织目标、组织形态、组织管理维度剖析其组织建制。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参差、建制形式不灵活、管理机制薄弱等问题,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制定专门的跨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拓展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建立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张金福  凌健  张鹏  周守军  张凤娟  钱佩忠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水平大学的背景下,需要变革大学组织中基层知识劳动的组织形式与分工方式。学科组织化将大学基层组织制度从有利于知识传递转变为有利于知识创造,从学科建设的战略上实现由对学科要素的投入转向学科制度的构建。就提高大学学科组织化程度的议题,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人员,从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科学学以及领导学不同的学科视角等进行了审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汝霜  
跨学科交往在高校教师学术创新中发挥着潜在的重要作用。从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的经历与体验来看,院系组织建制、学科基本概念、学科研究规范及跨学科科研成果的发表及同行认可等并没有对跨学科交往产生显著地阻碍作用。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与高校教师跨学科合作中的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如学科利益、科技管理评价体制等成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