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
- 2023(1505)
- 2022(1197)
- 2021(1349)
- 2020(1048)
- 2019(2266)
- 2018(2157)
- 2017(3506)
- 2016(2457)
- 2015(3192)
- 2014(3111)
- 2013(2643)
- 2012(2459)
- 2011(2167)
- 2010(2363)
- 2009(1899)
- 2008(1840)
- 2007(1650)
- 2006(1412)
- 2005(1291)
- 学科
- 财(9349)
- 财政(9134)
- 政(7628)
- 教育(6299)
- 中国(4742)
- 管理(4164)
- 政治(3715)
- 济(3680)
- 经济(3674)
- 思想(3507)
- 思想政治(3408)
- 政治教育(3408)
- 治教(3408)
- 德育(3403)
- 教学(3057)
- 理论(2784)
- 出(2370)
- 支出(2290)
- 制(2184)
- 策(2146)
- 及其(2086)
- 地方(2070)
- 政策(2070)
- 体(2056)
- 方针(2001)
- 述(1993)
- 阐(1993)
- 阐述(1993)
- 方针政策(1975)
- 制度(1924)
- 机构
- 大学(29632)
- 学院(23766)
- 财(9203)
- 研究(9102)
- 济(7556)
- 经济(7268)
- 教育(6674)
- 京(6193)
- 范(5902)
- 师范(5888)
- 管理(5661)
- 中国(5376)
- 科学(5197)
- 财政(5162)
- 理学(4843)
- 理学院(4736)
- 师范大学(4710)
- 政(4601)
- 管理学(4481)
- 财经(4477)
- 管理学院(4433)
- 江(4370)
- 北京(4322)
- 所(4211)
- 经(4109)
- 中心(3548)
- 研究所(3521)
- 院(3394)
- 财经大学(3298)
- 部(3170)
共检索到49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兴海 徐永军
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是大学应展现出来的政治品格。开好思政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探明"理直"的依据,体现"气壮"风貌。
关键词:
思政课 理论依据 实践行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兆青
“三全育人”与“大思政课”的协同推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思政课教育内容的理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由冯刚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一书,立足“八个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论述阐述思政课的开展。书中从思政课的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角度出发,明确思政课的开展应兼顾其内容的政治导向与理论水平,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洪波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承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实践者。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将取决于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当前,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备受瞩目。面对实效性不佳的现实,教育主管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努力施为,但实效性并未显著提升。基于此,作为一线教师,认为相互关联的五"真"联动,可逐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丰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丽
随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素质及思政教育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但关于思政课作用发挥、高校立德育人的职能实现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相对较低。由罗军强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程》一书,基于国内外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理论,对于思政课的实践及理论教学展开深入探讨,同时指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具备相对稳定的活动程序和结构框架。除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致范畴,本书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引入国外优质的思政课教学案例,为我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全书共包括十一章。第一章简要叙述新中国成立前后思政课程教学及其教育实践的发展变迁,并着重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探讨国外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模式及相关启示。第三章介绍思政理论课的几种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及课堂实践教学。第四章至第八章对不同类别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展开探讨,涵盖“形式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第九章从课堂、校园和社会等层面阐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第十章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涉及到基地建设、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及组织保障。第十一章探究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评价及具体实施方案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秋
文章针对高校思政课是否有必要引入慕课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对慕课的调整度有限、学生认知习惯对慕课的适应性不强和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对慕课的认同度不高等三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思政课不适宜引入慕课的原因。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在本、专科阶段引入慕课难以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慕课 思政课 教学管理体制 认知习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庆瑶 刘子玉
SPOC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不仅具备开放性教学特征,也有利于弥补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线上教学对象与目标宽泛的问题,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针对性。《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互动研究》一书对SPOC教学模式特点、应用机制与方法进行分析,全书通过举例方式阐释了SPOC教学模式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的流程方式。本文围绕着该书内容进行研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狄鸿旭 杨宗丽
高等学校的校史是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历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校史在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育人功能方面的天然属性和独特优势进一步凸显。校史既是高校随时代发展、师生随时代进步的自身历史,也是党创办发展高等教育和开展国家文教建设的整体史。将校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首先要结合校史研究,对校史进行知识再生产和话语建设,形成适合学校时代定位、办学特点和思政课表达的话语体系,其次要秉持结合学校办学历史脉络、学校与国家社会互动关系、校园先进人物事迹和学校办学历史贡献等要素展开教学设计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针对不同课程门类,丰富教学方法手段,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在校史编研利用工作保障下,以校史融入有效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学校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校史 思政课 中央民族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萍 邱蜀进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2007年3月,教育部专门颁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浩天 董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反复强调加强,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加以引导和规定。现状却不尽人意,根源仍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不够,缺乏活力。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入手,浅论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模式。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飞 刘海华 王向华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文章提出通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运用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等途径,内化大学生价值选择,完善大学生人格,激励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社会责任教育 教学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浩天 董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反复强调加强,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加以引导和规定,现状却不尽人意,根源仍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不够,缺乏活力。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入手,浅论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模式。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丰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这为我们理解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价值性和知识性二者在思政课建设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其内在逻辑联系,找到其相统一的路径。一是思政课的价值性决定其人才培养第一课程的地位。思政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课程,是
关键词:
思政课改革 知识性 思政课建设 价值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丰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从课程育人的角度,论述了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辩证关系。思政课当然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我们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理直气壮地开
关键词:
隐性教育 思政课改革 显性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