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
- 2023(1214)
- 2022(951)
- 2021(1028)
- 2020(797)
- 2019(1675)
- 2018(1641)
- 2017(2214)
- 2016(1740)
- 2015(2347)
- 2014(2314)
- 2013(1799)
- 2012(1632)
- 2011(1567)
- 2010(1662)
- 2009(1452)
- 2008(1391)
- 2007(1292)
- 2006(1179)
- 2005(1073)
- 学科
- 教育(4999)
- 中国(3120)
- 教学(2570)
- 思想(2256)
- 政治(2243)
- 思想政治(2168)
- 政治教育(2168)
- 治教(2168)
- 德育(2161)
- 理论(2126)
- 济(1986)
- 经济(1980)
- 管理(1970)
- 学校(1636)
- 研究(1510)
- 工作(1330)
- 学法(1314)
- 教学法(1314)
- 高等(1314)
- 农(1162)
- 高等教育(1057)
- 业(859)
- 学理(824)
- 学理论(824)
- 革(733)
- 学(727)
- 农业(722)
- 生(661)
- 图书(647)
- 业经(619)
- 机构
- 大学(24035)
- 学院(18098)
- 研究(7256)
- 教育(6991)
- 范(5935)
- 师范(5923)
- 京(5236)
- 师范大学(4817)
- 科学(4083)
- 管理(4080)
- 济(3872)
- 北京(3656)
- 经济(3648)
- 中国(3429)
- 理学(3426)
- 理学院(3317)
- 江(3287)
- 所(3086)
- 管理学(3067)
- 管理学院(3034)
- 院(2864)
- 研究所(2790)
- 中心(2749)
- 州(2584)
- 业大(2512)
- 图书(2488)
- 教育学(2462)
- 书馆(2433)
- 图书馆(2433)
- 农(2265)
共检索到35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钱志刚 祝延
大学自治是大学生存发展的根基。从历史向度看,大学自治是一种斗争,使大学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是一种传承,使大学理念和理想不被淹没;是一种平衡,使大学和其他组织妥协相容。从现实向度看,大学自治是一种守护,使大学不迷失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责任,使大学不松懈对公共职能的履行;是一种引领,使大学不放弃对现实社会的超越。揭示和彰显大学自治意蕴,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大学自治的历史轨迹和现实内涵,更好地引导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大学自治 历史向度 现实向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武秀霞
同情具有多面性。它不仅仅是情感或情绪的反应,也并不与认知、理智等相对立,甚至也不是将智性因子排除在外的盲目的情感冲动,而是由情感、认知、体验、理解、态度、行为等因子交融而成的具有多个向度和价值追求的多面体。同情拥有情感、认知和行动三个主要向度。不同向度的同情往往也含涉了一定的情感、情绪、理智、行为、意志等成分,并拥有相对不同的价值基点和意义追求。正因为如此,同情性教育具有了无限、丰富的可以实践、探索和发展的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志宏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的绿色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人为本”是人的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可持续、协调是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由全面是人的绿色发展的终极目标。当下,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优化生态环境,努力促进当代中国人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人的绿色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英 张东 刘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归纳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有效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助推建构可持续生计、实现弱势区域/群体发展的起点公平。诠释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在推高层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稳中层面促进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存量劳动力就业迭代,在提低层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了教育强国赋能过程富裕、差别富裕、逐步富裕、全面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包容性发展切断贫困的不利循环,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赋能区域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民生属性赋能完整人培养以实现全面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志宏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的绿色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人为本"是人的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可持续、协调是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由全面是人的绿色发展的终极目标。当下,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优化生态环境,努力促进当代中国人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人的绿色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志宏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的绿色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人为本"是人的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可持续、协调是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由全面是人的绿色发展的终极目标。当下,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优化生态环境,努力促进当代中国人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人的绿色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时明德
文化责任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个体对其自身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当然责任,古今中外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无不贯穿着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主线。在高深学问、人才培养和引领社会等方面立足于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是大学文化责任的终极追求;以大学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提升大学的文化扬弃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大学文化责任的路径选择;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坚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实现"体用互构",是大学文化责任的价值取向;既着眼于上焉者的文化之"道",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又立足于下焉者的文化之"器",重视文化发展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
文化责任 大学 文化自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家新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有助于村民自治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大学生村官参与村民自治管理时,应摆正工作向度,促成自身"农村素质"和村民主体意识的双向互动;应明确工作广度,以宣传引导类工作为重点,以实体建构类工作为抓手,积极反映村情村貌,注重群众意见的传达和反馈;应把握工作深度,在实践的基础上,以人为本,贴合农民特点、农村实际,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农村 自治管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学德
一个时代的大众之于大学的感受和心态既是大学发展状况的记录,也是全面理解大学及大学问题的重要依据。作为这一认知、表象和感受的结果的大学信任,对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纵向思考,对于理解大学形象和大学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大学信任既源于儒家思想中的教育传统和延续数千年的科举制度以及传统民族国家下的大学意象,也体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因计划经济盛行而出现的以单位制和再分配为核心建构起来的集体情感,同时也是伴随市场化发展而产生的以理性计算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形象认知。明晰大学信任资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
关键词:
大学信任 民族国家 单位制 市场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人们对大学的社会认知把"高深学问"看成是大学的天然属性。随着知识的演化与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大学"高深学问"课程体系面临质量危机,寻求基于"高深学问"的"个人知识"建构是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在一般知识论中,个人知识被理解为主体在认识实践中将个人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实际需要投射于知识之中,并寻求自身的解放;在意会认知理论中,个人知识只是对科学知识性质的一种表达,强调知识的个人性、意会性和信念性;在社会行动理论中,个人知识是个人所掌握的分散的、在行动中生成于特殊情势下的知识。学生个人知识建构,包括主体解放的旨趣、意会认知的方法和行动学习的过程。旨在建构"大学个人知识"的学习向度,需推动学生成为自我探险者、建构学习共同体、服务学生的行动学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湃
科层领导模式是现代大学管理的一个显著标志,但现代大学一旦陷入韦伯所谓的科层制“牢笼”,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意义失落与自由失落的存在危机。现代大学科层领导模式内在的致命缺陷,在于它根据工具理性的原则排斥正向的道德价值的介入,这是科层领导模式的病根。20世纪90年代道德领导理论的兴起,为我们展示了变革现代大学科层领导模式的新的思想地平线,对当下我国大学“以德治校”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大学管理 道德领导理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转型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造与变革,实现教育的现代治理。人文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学校制度是其重要载体。现行大学制度构建的人文缺失体现在功利性政策制度导向和"被平庸"政策制度设计。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人文追寻在于确立人文主义作为现代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权利、公平、潜能、主体性、可持续作为现代教育制度的人文价值,并寻求建立竞争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教师制度、评价制度、课程制度的人文路向。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制度 人文 中国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瑜青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概念的形成,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社会自主性概念、和谐社会概念的历史演绎过程,通过对该历史演绎过程的论证与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在法治社会建设上所内涵的文化意蕴。具体而言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法治社会建设是中国法治的深度发展;其次是法治社会建设体现了在目标上的中国智慧;再次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完成,必须强化中国法治所必须的意识形态建设,突出法治社会建设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历史演绎 文化意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羽菲 和震
人工智能作为当下生产和生活最活跃的变革力量,对职业教育的赋能带来的是职业教育的全方位转型,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与教学实践方式的重构。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内在机理是在理念层推动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目标层实现智慧生成的完满发展、在场域层展开多维关系建构。就生态、知识、实践、能力等维度而言,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实践向度是促推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供给、基于职业特性构筑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围绕学生主体开展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面向高阶职业能力完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