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9)
- 2023(5777)
- 2022(4750)
- 2021(4439)
- 2020(3603)
- 2019(7850)
- 2018(7464)
- 2017(13245)
- 2016(7850)
- 2015(8700)
- 2014(8435)
- 2013(7578)
- 2012(6739)
- 2011(6094)
- 2010(5888)
- 2009(5168)
- 2008(4990)
- 2007(4266)
- 2006(3641)
- 2005(3009)
- 学科
- 济(23646)
- 经济(23615)
- 管理(20359)
- 业(19492)
- 企(15295)
- 企业(15295)
- 方法(11935)
- 数学(10841)
- 数学方法(10728)
- 中国(8159)
- 农(7309)
- 财(6950)
- 教育(6661)
- 贸(6448)
- 贸易(6447)
- 易(6297)
- 业经(5767)
- 学(5454)
- 农业(5176)
- 技术(4986)
- 理论(4579)
- 务(4408)
- 财务(4407)
- 财务管理(4403)
- 环境(4294)
- 企业财务(4208)
- 教学(3910)
- 制(3881)
- 产业(3861)
- 划(3797)
- 机构
- 大学(107401)
- 学院(101858)
- 济(38154)
- 管理(37470)
- 经济(37454)
- 研究(34561)
- 理学(33872)
- 理学院(33414)
- 管理学(32629)
- 管理学院(32465)
- 农(24078)
- 科学(23419)
- 中国(22600)
- 京(21850)
- 业大(20763)
- 农业(19478)
- 所(17432)
- 研究所(16448)
- 财(15632)
- 中心(15242)
- 范(15138)
- 师范(14870)
- 江(14529)
- 农业大学(13824)
- 财经(13326)
- 北京(13324)
- 院(12520)
- 经(12355)
- 师范大学(12134)
- 教育(11696)
- 基金
- 项目(76821)
- 科学(60302)
- 基金(55577)
- 研究(52143)
- 家(50619)
- 国家(50101)
- 科学基金(42364)
- 社会(33874)
- 社会科(32076)
- 社会科学(32066)
- 省(31071)
- 基金项目(30261)
- 自然(28882)
- 自然科(28279)
- 自然科学(28267)
- 自然科学基金(27799)
- 划(27039)
- 教育(26357)
- 资助(21281)
- 编号(19851)
- 重点(17724)
- 创(17109)
- 部(16859)
- 大学(16520)
- 发(15761)
- 计划(15727)
- 创新(15669)
- 成果(15475)
- 科研(15449)
- 业(14947)
共检索到141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江敏 刘进平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动力。大学精神的凝聚功能、文化引领和传承功能、净化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在大学的决策文化、制度文化、专业文化和观念文化中充分体现出来,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科学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应在各领域和全过程大力弘扬大学精神,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人才提供坚实保证。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生 精神成长 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献君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一个人境界的高低体现其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在大学教育中,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提升境界,首先要认识境界的特点,境界不仅是具体的、分层次的、不断提升的,而且是一个有机整体。大学生境界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境界渗透着人的成长自觉,境界是大学理想之所求,境界决定未来个性发展的空间。大学生提升境界的主要途径是读书、立志、实践和感悟。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境界 读书 立志 实践 感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温梅 吴子国 赵艳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所有制结构上,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也带来了利益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这一切又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其在思想意识、道德伦理等方面呈现出混乱局面,在社会行为方面又体现为多样化的格局,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应当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基础上,用优秀的道德人格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注大学生精神生活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生活 问题 原因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桂玲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社会、家庭、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精神世界受污染、精神家园迷失。笔者分析了导致大学生精神世界受污染、精神家园迷失的各种原因,提出了重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家园 建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利梅
高校精神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高校学生又以其主动性反作用于高校精神文化环境,二者相辅相成。为此,现阶段在抓好各种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高校精神文化环境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书义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杰 刘康声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高职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华业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开展是社会热议焦点之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社会大力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现象更为凸显,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失德、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十分关切。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宝藏,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养分,如古之智慧、传统美德等有利于熏染大学生思想品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靖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开放协同、分工协作的共赢意识,爱岗敬业、专注专业的执着追求,精进不休、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为加快实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中国品牌"转变,必须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精神之中。
关键词:
新时代 工匠精神 大学生 职业精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小晴
团队精神是当今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大学生求职的必备素质,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当今大学生团队意识淡薄、协作能力欠缺。本文在讨论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四条加强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措施,以示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团队精神 缺失表现 原因 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爽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担当精神是人才的核心品质之一。践行担当精神教育是指以唤醒大学生担当意识,深化大学生担当认知,提升大学生担当能力和水平,促使大学生将践行担当精神内化为稳定心理特征、外化为日常自觉行为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是当前大学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国宁
何宝珍烈士的一生是短暂的、光荣的,何宝珍烈士精神永垂不朽。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要学习何宝珍真烈士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对祖国人民彻底忠诚的精神,要学习她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勇敢斗争,为了革命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挖掘何宝珍烈士的光荣事迹,弘扬何宝珍烈士的宝贵精神,使何宝珍烈士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传承,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何宝珍 烈士精神 大学生 思想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增丽
因受职业化、实用化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引导。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高校应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富有实效的全方位人格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精神成人。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成人 人格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 民族精神 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曲彦 陈士勇
大学生的公共精神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但大学生主观认识能力存在偏差、高校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公共精神教育的矛盾显现。对此,提出了加强理论创新研究,构建坚实的公共精神理论支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公共精神价值观;优化改善社会环境,开拓健康的公共精神成长发展路径。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社会转型 公共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