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
2023(1553)
2022(1313)
2021(1376)
2020(1142)
2019(2461)
2018(2555)
2017(4073)
2016(2787)
2015(3252)
2014(3340)
2013(2820)
2012(2588)
2011(2365)
2010(2381)
2009(2174)
2008(2111)
2007(1895)
2006(1684)
2005(1487)
作者
(6166)
(5118)
(5063)
(4991)
(3254)
(2458)
(2411)
(1990)
(1944)
(1924)
(1859)
(1749)
(1646)
(1619)
(1569)
(1515)
(1509)
(1493)
(1481)
(1463)
(1332)
(1285)
(1240)
(1235)
(1227)
(1194)
(1161)
(1158)
(1063)
(1062)
学科
(5895)
经济(5888)
教育(5575)
管理(4750)
中国(3981)
(3485)
理论(2997)
教学(2995)
(2797)
企业(2797)
方法(2711)
思想(2445)
政治(2441)
思想政治(2354)
政治教育(2354)
治教(2354)
德育(2338)
数学(2242)
数学方法(2214)
(1910)
学校(1741)
研究(1677)
地方(1642)
学法(1611)
教学法(1611)
工作(1515)
(1498)
(1484)
高等(1410)
(1136)
机构
大学(36455)
学院(30072)
研究(11049)
管理(9234)
(8994)
经济(8677)
理学(7981)
(7920)
理学院(7792)
教育(7715)
(7628)
师范(7594)
管理学(7466)
管理学院(7407)
科学(6637)
师范大学(6214)
中国(6120)
(5359)
北京(5163)
(4960)
中心(4754)
(4530)
研究所(4481)
业大(4369)
(4339)
(4133)
(3959)
财经(3576)
技术(3415)
农业(3385)
基金
项目(19895)
研究(16789)
科学(15857)
基金(13119)
(10738)
国家(10581)
教育(10413)
社会(10223)
社会科(9550)
社会科学(9547)
科学基金(9202)
(8419)
编号(7482)
成果(7408)
(7366)
基金项目(6807)
大学(6698)
课题(6276)
(5386)
资助(5215)
自然(5164)
自然科(5057)
自然科学(5057)
自然科学基金(4944)
(4924)
重点(4773)
规划(4759)
项目编号(4647)
教育部(4526)
(4451)
期刊
教育(16658)
研究(13769)
中国(11432)
(9652)
经济(9652)
大学(5643)
学报(5586)
高等(4306)
科学(4234)
图书(4032)
(3780)
高等教育(3693)
(3618)
学学(3545)
管理(3313)
书馆(3155)
图书馆(3155)
农业(2859)
职业(2661)
成人(2287)
成人教育(2287)
技术(2247)
财经(1914)
(1869)
教研(1868)
高教(1868)
(1782)
(1743)
(1741)
(1655)
共检索到52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储朝晖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健全发展既需要有高远的大学精神,又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大学理念,缺一不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大学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而非真善美的割裂;大学理念可以彼此借鉴,却不宜相互移植;大学理念表征为个人化见地,而非集体性智慧;大学理念是个性化的张扬,而非普适性的汇流;大学理念的演化是钟摆式的生长与超越,而非进化式的单向递进;大学理念可以转化为制度,却不宜直接演绎为制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强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同心圆,共同成为建设好大学的基本要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少华  
理念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理念的保障。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制度。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是指大学的针对性、质量观、国际化和以人为本。先进的大学制度体现在自主自治、开放性、服务性和质量评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寿荣  黄国昌  
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办学思路,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航标,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航道,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把握大学之精神实质来确立大学之办学理念,再通过大学之理念这条航线达到大学之精神这个航标。从8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学之精神和与之相对应的大学之理念,即思想自由之精神与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反思批判之精神与创新教学研的理念、人格独立之精神与尊重个性发展的理念、追求卓越之精神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求知主义之精神与以学术为业的理念、人本主义之精神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人文主义之精神与德育为首的理念、爱国主义之精神与服务社会的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承先  徐辉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特有精神的表征,大学校训也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因此,不同的大学理念在校训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大学校训中蕴涵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大学理念:大学除探索知识外,还应当探索并完善道德;除为社会服务处,还应当在社会中倡导并践行道德。这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大学中的体现,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傅林  胡显章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办学中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也是几代清华人追寻大学理想、殚力于大学内在价值追求的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对理念、教育理念、大学理念这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特征的认识和解析 ,有助于对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把握。用古今观照、中西比较、溯本探源的方式对以上概念的沿进与内涵透视、梳理与辨析 ,可作如下界定 :(1 )理念 :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 )教育理念 :人们对于教育现象 (活动 )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 ,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 )大学理念 :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虽有大学之形却缺大学之实。所谓的"形"是指京师大学堂从日本间接移植了现代大学相关制度、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而其"实",却依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旧式官僚养成所的实质。1902年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均体现了这一点。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订的《大学令》,才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大学理想和理念体现的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关于大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体现大学追求的一种文化,是大学的品位和精神。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的一种表达,它规定了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变,从而引发了大学理想和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解读或重构大学理想和理念,必须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恩舜  
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做了较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中梳理出影响大学理念的基本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我国大学理念的三条原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洪堡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认为 ,大学是学者的社团 ,是高等学术机构 ,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大学具有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双重职能 ,人才培养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完人” ,而大学要培养完人 ,就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重视普通教育 ,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华  刘洪锋  孙江永  
本文在对创新型大学理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学发展的经验,提出构建当代创新型大学理念要树立四种理念:多元的资源投入理念、产学研密切结合理念、学术自由民主理念和开放的学术与教学环境理念。根据当前国内大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出构建创新型大学理念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大学要从注重短期效益向注重知识本身意义的转变,二是从官本位向管理、学术两支队伍各司其责的转变,三是从质量意识向精品意识的转变,四是从追求"高大全"向树立特色意识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