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9)
2023(9623)
2022(8082)
2021(7986)
2020(6855)
2019(15643)
2018(16044)
2017(29101)
2016(16315)
2015(18526)
2014(18381)
2013(17062)
2012(15509)
2011(13958)
2010(14945)
2009(13888)
2008(13911)
2007(12671)
2006(11691)
2005(10862)
作者
(43027)
(35719)
(35528)
(34407)
(22900)
(17106)
(16144)
(13644)
(13623)
(13194)
(12340)
(12126)
(11664)
(11595)
(10995)
(10904)
(10707)
(10382)
(10345)
(10327)
(9325)
(8700)
(8656)
(8370)
(8301)
(8072)
(8015)
(7968)
(7324)
(7077)
学科
(55765)
经济(55686)
管理(49648)
(47257)
(41600)
企业(41600)
方法(22885)
中国(20698)
数学(19601)
数学方法(18928)
技术(18616)
(16783)
(16638)
(15155)
理论(14935)
教育(14368)
业经(14349)
(12503)
银行(12489)
技术管理(12420)
(11990)
教学(11762)
(11172)
地方(10908)
(10750)
(10685)
金融(10684)
农业(10667)
(9204)
体制(9132)
机构
大学(215917)
学院(213073)
管理(82069)
(81449)
经济(79328)
研究(71938)
理学(68548)
理学院(67801)
管理学(66168)
管理学院(65756)
中国(56385)
(47261)
(42090)
科学(41700)
(36980)
(35464)
中心(33677)
(32233)
师范(32017)
北京(31308)
研究所(31217)
财经(30859)
(29533)
(29507)
(27719)
业大(27435)
技术(26281)
(26106)
师范大学(25261)
教育(24774)
基金
项目(130503)
研究(103611)
科学(103593)
基金(89672)
(75995)
国家(75239)
科学基金(65631)
社会(62430)
社会科(58990)
社会科学(58975)
(54766)
教育(52096)
基金项目(45792)
(45365)
编号(44454)
自然(40478)
自然科(39663)
自然科学(39654)
成果(39011)
自然科学基金(38923)
资助(37285)
课题(33411)
(33022)
重点(29827)
创新(29771)
(28191)
(27812)
(27646)
项目编号(27498)
大学(26945)
期刊
(99896)
经济(99896)
研究(75716)
中国(59905)
教育(49438)
管理(36489)
(33839)
(28055)
学报(27508)
科学(26654)
(24593)
金融(24593)
技术(24462)
大学(23271)
学学(19535)
农业(18234)
业经(16689)
财经(15641)
经济研究(15005)
图书(14947)
科技(13612)
(13585)
职业(13448)
(12784)
论坛(12784)
问题(12054)
技术经济(12010)
(11738)
统计(11307)
书馆(10968)
共检索到359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金梧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与一些办学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要把一批中国大学办成世界著名大学,就需要我们找准大学自身的定位,保持和弘扬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成功的经验,突破现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构筑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大学文化,在科技创新中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努力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中有所作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龙生  张娜艳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展转为内涵提升,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职院校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本文剖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着重阐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缪协兴  丁三青  
创新型国家建设,赋予高校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即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创新型研究和创新型服务,同时也要求高校必须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当前,高校一项急迫的任务是改革基层学术组织,搭建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中国矿业大学在过去几年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玉  
我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交往已经从经济、政治层面扩展到教育层面。实现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战略已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达成深化交流合作的突破口。而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则是这个实践战略的关键点。本文在合理界定国际人才涵义的前提下,立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针对如何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实践和研究,力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国际化进程的深化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国际人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余胜泉   汤筱玙  
智能时代社会生活形态的重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迫切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本文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和治理体制五个层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型。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以前沿的认知科学规律为引领,以释放人机结合的分布式智能为目标,以多态多境跨域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面向成长的发展性评估为导向,以开放弹性适应性的治理为保障,从而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有机衔接、培养理念和过程的一体贯通、教育环节和要素的协同配合、育才价值和育人旨归的内在统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建军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果之一的独立学院,经过近10年的发展,规模和效益都令人瞩目。随着教育部为独立学院设置的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独立学院一部分从母体高校完全独立出来,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一部分回归母体,转成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部分基本维持现状;一部分自然淘汰。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后独立学院时期,内涵建设、模式创新、质量立校是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创新是撬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龚克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分析当今的时代背景,大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有三个战略重点亟待加强:一是加强以社会与历史责任感为重点的思想素质教育,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全面的知识基础教育并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为创新提供广博的知识基础;三是加强自主学习、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提供必需的能力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瑾  曾冬梅  
一、以“地方性”为主线。确立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于学校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的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大一统”办学理念的支配,不论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高水平大学”。这种缺乏个性的办学思想,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制约着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至今,高校与高校间办学目标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双证书"式、"订单"式、顶岗式、工学交替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军峰  黄红球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刻认识、正确把握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要求,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化、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平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南京地区三所交通类高职院借鉴我国古代游学教育思想联合培养面向"大交通"物流人才为例,提出合作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教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三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磊  
高等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高师院校宜采取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充实办学条件等措施加以落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益慧  江志斌  吴益锋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在解决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变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鲍泓  周华丽  沈洪  
阐释了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及其相关政策,以适应国家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分析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与原则,设计了"三阶段、三分流、两平台、五计划"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及可行性方案,并在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内展开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