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1)
2023(3914)
2022(3577)
2021(3452)
2020(2913)
2019(6677)
2018(6688)
2017(12265)
2016(7190)
2015(8389)
2014(8519)
2013(7968)
2012(7355)
2011(6851)
2010(7111)
2009(6650)
2008(6757)
2007(6785)
2006(6170)
2005(5427)
作者
(19723)
(16580)
(16058)
(15496)
(10473)
(8129)
(7652)
(6400)
(6310)
(6161)
(5706)
(5547)
(5398)
(5317)
(5033)
(4944)
(4882)
(4796)
(4764)
(4733)
(4382)
(3964)
(3906)
(3872)
(3789)
(3777)
(3761)
(3720)
(3329)
(3304)
学科
(27475)
经济(27335)
管理(21162)
(20410)
(20111)
企业(20111)
方法(11418)
中国(9593)
理论(9573)
业经(8602)
教育(8366)
(7831)
(7510)
数学(7105)
数学方法(6946)
(6131)
地方(6095)
(6018)
(5770)
(5583)
(4918)
农业(4656)
技术(4557)
经济理论(4552)
教学(4539)
企业经济(4478)
经营(4318)
社会(4037)
工作(4021)
(3796)
机构
大学(109128)
学院(103111)
管理(38899)
(36485)
经济(35443)
研究(34536)
理学(32649)
理学院(32198)
管理学(31535)
管理学院(31308)
(23615)
中国(23606)
科学(20512)
(18718)
师范(18659)
(18199)
(17152)
(16937)
北京(15288)
研究所(15132)
师范大学(14893)
中心(14481)
财经(14312)
教育(14210)
(13705)
(12652)
(12625)
业大(12500)
(12405)
技术(10555)
基金
项目(61477)
研究(49795)
科学(48470)
基金(41641)
(34302)
国家(33909)
社会(31811)
科学基金(29230)
社会科(28815)
社会科学(28796)
教育(25465)
(25402)
编号(21980)
(21496)
基金项目(21329)
成果(20392)
资助(16947)
自然(16936)
课题(16776)
自然科(16545)
自然科学(16542)
自然科学基金(16230)
重点(14000)
(13969)
(13821)
大学(13691)
项目编号(13679)
规划(13080)
(12871)
(12587)
期刊
(47568)
经济(47568)
研究(37424)
教育(26635)
中国(26137)
(15608)
管理(15567)
学报(15113)
科学(14137)
大学(13128)
(12146)
学学(10454)
技术(9622)
图书(8888)
财经(8497)
农业(8320)
业经(7535)
(7363)
书馆(6614)
图书馆(6614)
(6578)
金融(6578)
经济研究(6265)
问题(5899)
(5815)
论坛(5815)
技术经济(5466)
高等(5353)
(5300)
职业(5212)
共检索到168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陆启越  王蕾  
大学社会评价是除政府和大学之外的社会力量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大学社会评价具有主体的多元性、目标的多样性、内容的复杂性和标准的差异性等特点。随着教育评价活动的日趋活跃,大学社会评价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大致可分为评议、排行和认证三种基本类型。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引入大学社会评价,是完善政府宏观质量管理的需要,是推进大学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引导质量保障全社会动员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康乐  
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与动态变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使现代大学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制衡,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社会责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原则。什么是大学社会责任,大学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大学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是三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以"使命确立-责任共担-机制保障-文化创新"为行动框架和实现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守福  
针对当前大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应该开展大学的社会评价。文章将现行大学评价称之为要素评价,在分析了要素评价存在的问题之后,阐述了社会评价的合理性以及开展社会评价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傅根生  赵泽虎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信任危机原因的基础上,以大学治理的价值关系重构为根本,探讨提升大学公信力的制度创新空间,最终谋求实现高等学校的价值关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路  洪茜  李瑞琳  Hamish Coates  
为了评价大学的社会服务情况,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将社会服务作为大学分类的依据,通过考察大学在课程服务、拓展与合作两个方面的表现对其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澳大利亚的西悉尼大学发起组建了澳大利亚大学社区参与联盟(AUCEA)联盟,构建了大学社会服务基准框架,以基准内容为依据设计了调查问卷评估联盟成员大学社会服务的概况,以实现经验交流与分享;日本政府实施了以目标达成度为基准的国立大学法人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国立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动态评价与持续监测。美、澳、日三国大学社会服务的评价实践对我国有以下启示:将社会服务作为大学分类的依据之一,构建社会服务分类评价的关键标准;组建以提供一流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联盟,构建评价基准和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联盟成员的社会职责履职情况;建立以目标达成度为核心的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对各类大学社会服务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动态评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屯  闫广芬  
大学社会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满足政府之外社会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认知需要。目前,由于诸多的大学排行榜(大学社会评价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视大学的符号资本,陷入了纯粹"数字游戏"的误区。然而,符号资本却在大学社会评价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大学社会评价与大学学科评估界分的基础,更是大学社会评价合法性、公信力的保障;它能更好地解决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比较,更能公允地评价特色大学和不同规模的大学。理解符号资本在大学社会评价中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排名走出误区,促进大学社会评价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晓  胡建华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知津  赵洪  
本文论述了情报学社会认知观的产生背景、形成、发展和研究范式,并从社会认知角度分析了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以及相关性,最后对情报学社会认知研究作了一些展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全  胡钦晓  
中世纪巴黎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社会角色概念,分析中世纪巴黎大学可以看到:诞生之初,大学与教会之间存在广泛的互动关系;大学满足了教会对宗教人才与信仰知识的期望;大学在行为模式方面具有极强的宗教性。在随后的发展中,世俗权力对大学控制不断增强;世俗希望大学培养世俗人才以抗衡教会;大学在行为模式上也趋于世俗化。巴黎大学处于宗教角色与世俗角色冲突之中,然而这种冲突却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组织结构等发挥着积极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历史上,大学社会批判曾经历了道德主义、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立场的顺序发展。当代中国,大学社会批判立场趋于多样化,但批判意识趋向淡化。重树大学社会批判立场,必须直面社会的现实生活,直面现代社会的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亚金  
现代大学向公众提供的社会服务已获得认同和支持,并成为自身的一项职能。现代大学在履行这项职能时,应妥善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关系;平衡营利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关系;明确大学社会服务的有限性;摆正大学满足社会需要与引导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要社会服务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提供社会服务的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康乐  
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动态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其实现方式经历着从主体行动方式——组织一体化方式——社会责任共担方式三个阶段的演进。目前,这些实现方式在各国大学组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大学社会责任实现方式的论证,立足我国国情,进一步探索我国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策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若干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大学知识的高深性、专门性、公共性与游移性,是大学社会批判的可能性前提。大学社会批判不可避免地遭遇知识的真理性、纯洁性与知识的现实性、实践性的矛盾,只有坚持从学术立场、良知和正义优先原则出发,才能保证大学社会批判的道德要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婷   黄新海  
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学生应对21世纪挑战的有力武器。它在本质上回应了教育将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基本使命,在教育改革面临情感转向以及世界各国纷纷进行实践探索的背景下,美国哈佛大学EASEL研究团队聚焦社会情感能力的养成策略,从核心要素、环境要素以及过程要素三个方面构建了自内而外的实践框架,其价值旨向指引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前进道路,即从认知提升、家庭启蒙、学校培育以及社会统整四个方面构建社会情感学习的推进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品  杨建林  
[目的/意义]学术成果评价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传统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固有方法的统治地位、开发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已刻不容缓。文章试图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哲社学术成果评价的变革及其实现,特别是提出了大数据思维下的哲社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基于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对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行分析,然后对大数据给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带来的改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策略和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提出大数据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策略:由引文著录分析转向多维度的引用内容与行为分析,由面向成果的阶段性静态评价转向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的全过程动态评价,由学术影响力评价转向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两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大数据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