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6)
- 2023(2197)
- 2022(1910)
- 2021(2015)
- 2020(1745)
- 2019(3753)
- 2018(3784)
- 2017(6749)
- 2016(3898)
- 2015(4768)
- 2014(4731)
- 2013(4210)
- 2012(3765)
- 2011(3695)
- 2010(3775)
- 2009(3383)
- 2008(3272)
- 2007(3229)
- 2006(2977)
- 2005(2469)
- 学科
- 济(11744)
- 经济(11609)
- 管理(10549)
- 企(9326)
- 企业(9326)
- 业(8269)
- 教育(7371)
- 理论(6862)
- 方法(5872)
- 和(5424)
- 中国(5284)
- 业经(4757)
- 政治(4526)
- 学(4115)
- 思想(3732)
- 社会(3624)
- 经济理论(3561)
- 企业经济(3546)
- 思想政治(3498)
- 政治教育(3498)
- 治教(3498)
- 德育(3474)
- 农(3422)
- 工作(3323)
- 技术(3171)
- 教学(2960)
- 策(2585)
- 财(2544)
- 研究(2542)
- 数学(2460)
- 机构
- 大学(57364)
- 学院(50071)
- 管理(19424)
- 理学(16785)
- 研究(16597)
- 理学院(16553)
- 济(16536)
- 管理学(16138)
- 管理学院(16034)
- 经济(16019)
- 京(11998)
- 范(10644)
- 师范(10623)
- 中国(10035)
- 教育(9265)
- 科学(9232)
- 师范大学(8664)
- 江(8189)
- 财(8181)
- 北京(7642)
- 中心(7317)
- 所(7284)
- 财经(6506)
- 研究所(6441)
- 州(6279)
- 经(5861)
- 业大(5845)
- 院(5793)
- 社会(5401)
- 农(5109)
- 基金
- 项目(32262)
- 研究(27731)
- 科学(26350)
- 基金(22756)
- 社会(19338)
- 家(18228)
- 国家(18003)
- 社会科(16916)
- 社会科学(16905)
- 科学基金(16097)
- 教育(15097)
- 成果(13050)
- 编号(12850)
- 省(12536)
- 基金项目(12028)
- 划(10780)
- 大学(9100)
- 项目编号(8781)
- 课题(8743)
- 自然(8704)
- 自然科(8549)
- 自然科学(8548)
- 资助(8459)
- 自然科学基金(8420)
- 部(7893)
- 年(7714)
- 教育部(7411)
- 研究成果(7273)
- 创(7212)
- 规划(7189)
共检索到83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大学知识的高深性、专门性、公共性与游移性,是大学社会批判的可能性前提。大学社会批判不可避免地遭遇知识的真理性、纯洁性与知识的现实性、实践性的矛盾,只有坚持从学术立场、良知和正义优先原则出发,才能保证大学社会批判的道德要求。
关键词:
大学 社会批判 知识 政治 道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历史上,大学社会批判曾经历了道德主义、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立场的顺序发展。当代中国,大学社会批判立场趋于多样化,但批判意识趋向淡化。重树大学社会批判立场,必须直面社会的现实生活,直面现代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 社会批判 立场 现代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庆华
社会批判是伴随大学而生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存在并延续至今的根本,其独特的批判功能使之区别于政府及其他机构。今天的大学社会批判缺乏知识深度、文化底蕴、思想高度和精神引领,正走向全面庸俗化。大学社会批判的庸俗化与市场、政治和大学自身等因素有关。还大学以生存之道,就要坚守大学的社会批判品性,使大学成为社会思潮的引领者、社会危机的警告者、核心价值的守望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关键词:
大学 社会批判 品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良方 李福春
道德量化评价被寄予了优化道德评价机制、推动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厚望。量化文化的强势发展促使道德量化评价发展愈演愈烈。道德量化评价把学生的德性结构用数量描述,看似"客观""精确",却存在异化道德评价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批判与超越。要走出道德量化评价的困境,应秉持人文主义价值取向,采取既符合道德本质特征又符合学校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合格性评价。
关键词:
道德量化评价 批判 超越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戴岳 易连云
个体对道德规范、道德现象的独立批判对德性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批判力的形成,是个体提升自我的道德教育水平,将道德要求转化为自我道德品质的自觉性前提。然而在我们的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其结果引起大学生道德主体的失落,德育的导向作用被削弱,个体的道德智慧难以生长。长期以来,文化传统中权威至上的思维模式、泛政治化的德育学科设置、教师责任意识的薄弱和专业化素质不足等因素,造成了道德批判力在大学德育中的缺失。从当前现实的实际需要,大学德育应该明确道德批判力培养的意义,创设有利于道德批判力形成的育德环境,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成熟的道德批判力,从而能够正确地去应对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问...
关键词:
大学德育 道德批判力 缺失 培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从"儿童中心批判"的分析入手,可以发现儿童与知识、社会在教育取向上的对立,其深层根源在于近代以来对理性的"畸形"理解与片面运用。恢复理性的原初意义,为儿童与知识、社会的整合提供了一条思路,且帮助确立起一种为了儿童理性精神培育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
儿童中心 批判 理性 整合 教育理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邬大光
近年来 ,大学批判精神成为大学理论研究和思想研究的热点。如何认识大学批判精神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 ,有必要对西方大学批判精神的历史发展及本质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基于这种思考 ,本文对西方大学批判精神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析 ,期望从大学理想、追求的意义上来理解大学批判精神
关键词:
大学 批判精神 大学理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泽平 徐辉
批判不仅是大学的内在本性和重要功能,也是大学教学的应有向度和根本品性。大学要胜任知识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发挥自身批判功能等任务,就必须守护大学教学的批判品性,大力倡导理性的"质疑"与"反思",推动大学教学从单纯"传承"向"探究"转型并承担起反省与评论社会的责任,使大学课堂突破固守僵化的范式束缚,成为思想的历险、怀疑和辩论的场所以及涵养师生批判、创新精神及其能力的教育空间,进而使大学不断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提供新的精神资源、创新思维及其创造力。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批判品性 学术自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滨
大学文化是与大学相伴而生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当前,大学文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利性、行政依附性和冲突性。要使大学文化充分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大学文化的生成性、独立性、学术批判性和包容性。
关键词:
大学文化 高校管理 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峰 孙士宏
大学在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需要重塑大学的自我批判精神,无论是当今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亦或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的客观需求,都凸显出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不可或缺,重塑大学的自我批判精神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重塑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举措包括:理性认识和处理大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坚持对高深知识的理性探究;维护大学自治,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尊重大学教师作为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大学 自我批判精神 和谐社会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夏天成
教育化是当代教育哲学阐述社会问题转变为教育问题的重要概念,并被广泛用于学校教育、终身教育和教育改革等问题的讨论。德帕普等分析了社会教育化的历史趋势和现实动因,并对其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转嫁、教育的实用化以及个体的自主性风险等负面影响提出了批评和担忧。这些批评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有警示和借鉴价值,但仍具有西方视角的局限性和理想主义倾向,在借用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时也显得过于悲观,教育化被更多地视为一个消极的规范化过程。从福柯的知识/权力分析来说,教育不是与权力无关的纯知识领域,教育化批判并不能脱离对现代社会的整体反思,而规范化除了控制性之外也具有积极的生产性,有理由在警惕教育化风险的同时对其保持乐观。
关键词:
教育化 知识 权力 福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丽 周爱民
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发展史中,殖民主义问题曾长期遭到忽视。以艾伦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认为,这种忽视是当代批判理论建构逻辑的必然产物。然而,艾伦对当代批判理论的论述并非是今日批判理论发展的全副图景。通过考察莱塞尼希的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表明批判理论能够融入殖民主义研究的新视角。之所以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代表当代批判理论的新发展路向,是因为它是对“社会实践”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分析,而对社会实践概念的强调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的新特征。从社会实践概念出发,可以从结构、进程和实践三个层次把握外部化社会现象,它们分别对应着权力、剥削和惯习,其中实践层面的分析是外部化社会的决定性维度。外部化社会惯习的形成还依赖个体心理层面的支持,外部化实践不仅是外部化社会的社会实践,也是心理实践,它通过外包、分离和转移的机制而运作。外部化社会理论在反殖民主义叙事方面的贡献是,能够有效地补充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所忽视的持续增长维度,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能够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
批判理论 莱塞尼希 外部化 殖民主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莉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代社会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与儒家伦理相契,但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需求,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现代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恰恰缺失的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关键词:
关怀伦理 道德教育 儒家伦理 正义伦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维武
在当代价值多元社会中,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两个基础观念之上:一是伦理学上的相对主义观念和从这种相对主义推论出来的价值中立观念;二是自主个体自由选择的观念。然而,这两个基本观念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坚实基础。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反对道德专制主义,另一方面要克服道德虚无主义,追寻、尊重和维护人类珍视的普遍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更好地彼此理解,和平相处,共享人类文明。
关键词:
相对主义 道德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思潮。国内对此已有不少的介绍,但是对于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却根本没有谈及。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话语具有特殊性。他们批评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服从与维系社会现状的道德教育。据此,批判教育学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转化美德观,这是通过学校隐蔽课程批判来实现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该关注道德教育的批判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