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4)
2023(2404)
2022(2063)
2021(2089)
2020(1683)
2019(3491)
2018(3409)
2017(6108)
2016(3692)
2015(4320)
2014(4209)
2013(3597)
2012(3283)
2011(3050)
2010(3103)
2009(2861)
2008(2892)
2007(2804)
2006(2657)
2005(2150)
作者
(8038)
(6778)
(6648)
(6598)
(4274)
(3304)
(3247)
(2681)
(2578)
(2542)
(2306)
(2305)
(2190)
(2107)
(2034)
(2031)
(1992)
(1972)
(1961)
(1936)
(1691)
(1658)
(1601)
(1586)
(1580)
(1559)
(1528)
(1524)
(1399)
(1380)
学科
(10005)
经济(9870)
管理(9478)
(8258)
企业(8258)
(7684)
教育(5950)
理论(5558)
中国(5312)
方法(4758)
业经(4549)
(4308)
(4122)
工作(3598)
社会(3578)
(3547)
企业经济(3226)
(3156)
经济理论(2944)
政治(2935)
思想(2683)
(2655)
教学(2630)
思想政治(2574)
政治教育(2574)
治教(2574)
德育(2560)
(2267)
财务(2264)
财务管理(2260)
机构
大学(50450)
学院(44368)
管理(16355)
研究(15252)
(14470)
理学(14230)
经济(14043)
理学院(14023)
管理学(13676)
管理学院(13576)
(10433)
中国(9344)
(8942)
师范(8927)
(8461)
教育(8285)
科学(7818)
师范大学(7223)
(7067)
北京(6751)
财经(6655)
中心(6596)
(6393)
(6014)
(5654)
研究所(5601)
(5403)
社会(5364)
业大(5191)
(5116)
基金
项目(28907)
研究(25260)
科学(23532)
基金(20183)
社会(18090)
(16194)
国家(15968)
社会科(15688)
社会科学(15675)
科学基金(14167)
教育(13784)
(11457)
编号(11139)
成果(11113)
基金项目(10412)
(9849)
课题(8432)
大学(8378)
(7292)
资助(7288)
(7227)
自然(7215)
项目编号(7170)
自然科(7050)
自然科学(7050)
自然科学基金(6932)
规划(6843)
(6819)
教育部(6769)
重点(6619)
期刊
(18712)
经济(18712)
研究(18430)
教育(17566)
中国(14227)
(7460)
大学(7446)
学报(7136)
科学(6102)
管理(5957)
(5888)
学学(5313)
高等(4509)
图书(4165)
农业(4098)
财经(3940)
高等教育(3873)
(3433)
社会(3212)
书馆(3163)
图书馆(3163)
(3058)
职业(2930)
业经(2721)
技术(2666)
经济研究(2565)
社会科(2510)
社会科学(2510)
成人(2388)
成人教育(2388)
共检索到74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傅根生  赵泽虎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信任危机原因的基础上,以大学治理的价值关系重构为根本,探讨提升大学公信力的制度创新空间,最终谋求实现高等学校的价值关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康乐  
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与动态变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使现代大学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制衡,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社会责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原则。什么是大学社会责任,大学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大学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是三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以"使命确立-责任共担-机制保障-文化创新"为行动框架和实现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晓  胡建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陆启越  王蕾  
大学社会评价是除政府和大学之外的社会力量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大学社会评价具有主体的多元性、目标的多样性、内容的复杂性和标准的差异性等特点。随着教育评价活动的日趋活跃,大学社会评价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大致可分为评议、排行和认证三种基本类型。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引入大学社会评价,是完善政府宏观质量管理的需要,是推进大学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引导质量保障全社会动员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世权  刘桂秋  
大学本质上是融"学术性"与"契约性"为一体的契约联合网络,大学、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是"异质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大学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在于基于交换关系所衍生的"契约性"与"学术性",其本原性质可表述为基于"学术性"的契约之履行过程。大学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学术责任、育人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大学社会责任的价值根源在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大学社会责任履行可通过"学术力量主动"、"市场力量推动"与"社会力量引导"来予以实现。据此,可以构建包含价值根源、实现路径、责任与契约类型等在内的大学社会责任的履约机理模型。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有一个"边界",其治理要义在于"有限度承担"而非"过度活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历史上,大学社会批判曾经历了道德主义、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立场的顺序发展。当代中国,大学社会批判立场趋于多样化,但批判意识趋向淡化。重树大学社会批判立场,必须直面社会的现实生活,直面现代社会的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亚金  
现代大学向公众提供的社会服务已获得认同和支持,并成为自身的一项职能。现代大学在履行这项职能时,应妥善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关系;平衡营利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关系;明确大学社会服务的有限性;摆正大学满足社会需要与引导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要社会服务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提供社会服务的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康乐  
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动态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其实现方式经历着从主体行动方式——组织一体化方式——社会责任共担方式三个阶段的演进。目前,这些实现方式在各国大学组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大学社会责任实现方式的论证,立足我国国情,进一步探索我国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策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若干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大学知识的高深性、专门性、公共性与游移性,是大学社会批判的可能性前提。大学社会批判不可避免地遭遇知识的真理性、纯洁性与知识的现实性、实践性的矛盾,只有坚持从学术立场、良知和正义优先原则出发,才能保证大学社会批判的道德要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安奎  
当前,我国大学正遭遇公信力危机。大学公信力体现的是大学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关系,大学公信力危机的出现,既有大学自身的原因,也有复杂的社会背景。而要重塑大学的公信力,必须依据社会信任的生成机制,结合大学公信力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增强大学的合法性支持,建立大学的自律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与社会的沟通机制和危机管理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原兵  
大学社会服务越来越受重视,同时社会创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学社会服务与社会创业在目标、主体、收益等维度上存在一定契合。本文探讨了日本大学社会服务的政策与实现途径,指出日本教育界借鉴社会创业理论,引入目的、中介、时间、立场四个维度,反思了日本大学社会服务的现实问题,以及对我国大学社会服务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公利  杨选良  李怀祖  
社会捐赠是个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大学谋求社会捐赠是大学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比中美两国大学社会捐赠状况,我国大学社会捐赠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独立的非政府公益机构尚未形成,激励性制度体系不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制约性因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曲铭峰  
德里克·博克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之一,他在执掌哈佛大学长达21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社会责任观思想。博克的大学社会责任观强调大学应当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来承担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大学又必须遵循"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项基本学术原则,以及防范"政治化"、"过度扩张化"和"商业化"这三种巨大的风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文杰  
可持续性共创活动是大学在创业时代为应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学术回应,也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嬗变的结果。作为可持续性共创的大学,致力于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上,通过合作创新建立起一种用于促进技术、社会和环境共同发展的方案,从而推动城市或地区的全面发展。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欧柏林学院为例,探讨其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路径,可以发现大学可持续性共创活动拓展了传统社会服务职能的空间,同时为未来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德昆  
众所周知,经费不足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话题,当今世界各国大学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挑战。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不是高等教育投资的唯一责任人,在政府拨款一定的情况下,要增强大学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积极探索,努力拓宽筹资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