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
2023(1507)
2022(1146)
2021(1263)
2020(1147)
2019(2480)
2018(2491)
2017(3926)
2016(2566)
2015(3260)
2014(3249)
2013(2755)
2012(2611)
2011(2561)
2010(2687)
2009(2389)
2008(2347)
2007(2195)
2006(2029)
2005(1867)
作者
(6256)
(5340)
(5140)
(5134)
(3469)
(2541)
(2402)
(2107)
(2039)
(1957)
(1858)
(1715)
(1710)
(1692)
(1619)
(1608)
(1553)
(1545)
(1538)
(1444)
(1432)
(1369)
(1294)
(1241)
(1230)
(1213)
(1205)
(1170)
(1112)
(1076)
学科
管理(7856)
(7259)
经济(7253)
教育(5397)
(4874)
企业(4874)
(4750)
中国(3449)
理论(3444)
(3118)
方法(2838)
技术(2786)
教学(2755)
思想(2419)
政治(2337)
思想政治(2294)
政治教育(2294)
治教(2294)
德育(2284)
技术管理(2228)
科学(2162)
研究(2147)
(1967)
(1935)
数学(1903)
数学方法(1883)
(1869)
工作(1787)
计划(1671)
学校(1656)
机构
大学(39222)
学院(32163)
管理(11892)
研究(11578)
(10506)
经济(10133)
理学(10058)
理学院(9901)
管理学(9620)
管理学院(9557)
(8608)
(7616)
师范(7592)
教育(7444)
中国(6747)
科学(6512)
师范大学(6205)
北京(5579)
(5331)
(5088)
中心(4939)
(4646)
研究所(4614)
(4219)
(4191)
业大(4168)
图书(3808)
财经(3732)
书馆(3696)
图书馆(3696)
基金
项目(21015)
研究(18156)
科学(17228)
基金(14494)
(11787)
国家(11663)
社会(11029)
教育(10420)
社会科(10373)
社会科学(10369)
科学基金(10336)
成果(8771)
编号(8401)
(8206)
基金项目(7680)
(7321)
大学(6761)
课题(6005)
自然(5924)
项目编号(5891)
自然科(5823)
自然科学(5822)
自然科学基金(5720)
资助(5587)
(5198)
(5122)
研究成果(5081)
(5047)
(4997)
规划(4763)
期刊
教育(15957)
研究(14981)
(11442)
经济(11442)
中国(10580)
图书(5524)
大学(5334)
学报(5171)
管理(4692)
科学(4239)
高等(4159)
书馆(3778)
图书馆(3778)
高等教育(3551)
(3482)
情报(3384)
学学(3262)
(2681)
技术(2515)
科技(2346)
职业(2302)
财经(2233)
成人(2196)
成人教育(2196)
(2056)
论坛(2056)
(2038)
金融(2038)
经济研究(2037)
理论(2021)
共检索到55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常思亮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人们对大学的社会认知把"高深学问"看成是大学的天然属性。随着知识的演化与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大学"高深学问"课程体系面临质量危机,寻求基于"高深学问"的"个人知识"建构是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在一般知识论中,个人知识被理解为主体在认识实践中将个人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实际需要投射于知识之中,并寻求自身的解放;在意会认知理论中,个人知识只是对科学知识性质的一种表达,强调知识的个人性、意会性和信念性;在社会行动理论中,个人知识是个人所掌握的分散的、在行动中生成于特殊情势下的知识。学生个人知识建构,包括主体解放的旨趣、意会认知的方法和行动学习的过程。旨在建构"大学个人知识"的学习向度,需推动学生成为自我探险者、建构学习共同体、服务学生的行动学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孔春辉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昕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又红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莉莉  
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之时,大学既要适应社会变革,又要遵循其内在的逻辑有所发展,有所超越。大学尤其不能放弃学术自由和学术理想,大学倘若在适应变革中丧失了它的完整性,不仅无法完成它所承担的社会职能,而且会失去其自身的价值,走向衰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吕鹏  
大学教学在当前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学"时代有着特别热衷的技术兴趣取向,身处技术时代的大学教学理应有超越技术的价值追求。基于技术理性的视角,大学教学表征为效率最大化的技术思维、技术化取向的知识观、控制与被控制的技术秩序三重价值逻辑。三重价值逻辑的生成源于大学教学领域技术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围绕大学教学的价值追求,重拾大学教学人文向度的解决之道在于实现对技术认识论、实践工具论、教学知识论、评价方法论的超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益凤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精神,是现代大学对古典自由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然而,伴随"平庸时代"功利主义对大学教育的冲击,通识教育越来越多的强调实用知识,并表现出一种对研究理念的妥协和让步。最终,通识教育舍弃了传统自由教育理念中对理性自由、人生意义的探讨与追求,逐渐走向平庸。人文学科的式微与自由精神的缺失不得不说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所面临的严肃问题。回归自由,关注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应有之意,超越通识教育并走向自由高等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转型的关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德红在9月18日的《科学时报》撰文认为,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应建立起大学教育是一种整体与均衡的完整教育的理念,树立整体知识观,并以此为指导改革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过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弊端,使大学教育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培养学生宽广的人生视野和独立成熟的人格,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和谐、健康地发展,毕业后能成功和满意地生活。所谓整体知识观,即认为全部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当今社会,在专业知识日趋丰富的同时,也常常导致知识的分离。在大学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一种分散、零碎的状态,影响了学生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炳仙  秦秋田  
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图景 ,从而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现代知识观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对现代知识观和现代大学观进行反思 ,并依据后现代知识观来重构未来大学理想和发展蓝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米靖  
为回应当前知识社会的严峻挑战,大学应当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改革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管理模式与体系。大学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本质在于创建学习型大学。其任务包括创建大学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创建大学知识库、优化知识访问和共享;建构共生和协同发展的管理生态,促成大学成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加强大学间的合作,促进大学间知识的互动与整合;将知识管理与大学的绩效结合起来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早期的西方大学曾经具有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 ,以维护其学术研究和教学自由的历史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逐步走出了“象牙塔”,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同时也使大学面临一种艰难的选择———如何既适应社会又崇尚学术 ,怎样才能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同时保持大学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时代强烈呼唤大学不仅要走出“象牙塔” ,还要超越“象牙塔” ,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既要服务又要引导社会前进的责任以及国际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敏  
大学学术的根本特征在于以"闲逸的好奇"精神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属于精神层面的高级活动,与物质利益应保持一定距离。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学术活动越来越离不开物质资源的保障和支撑,并发展到谁拥有丰富、优质的学术资源,谁的学术空间就更宽、成效也就更大的情况。由于资源依赖的过度,学术会产生异化腐化问题。学术与资源这种既离不开又不能"拥抱"过紧的矛盾复杂关系,决定着在追求治学自主自由、获得更大治学资源调动权的同时,要把握"治学"与"治资"的界限,建立学术资源的集体决策和外部监督机制,超越学术异化和腐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