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7)
- 2023(8135)
- 2022(6548)
- 2021(6116)
- 2020(4944)
- 2019(10815)
- 2018(10513)
- 2017(18035)
- 2016(10654)
- 2015(12357)
- 2014(12009)
- 2013(11203)
- 2012(10236)
- 2011(9270)
- 2010(9475)
- 2009(8076)
- 2008(8076)
- 2007(7234)
- 2006(6274)
- 2005(5474)
- 学科
- 济(37723)
- 经济(37693)
- 管理(26127)
- 业(21960)
- 企(17771)
- 企业(17771)
- 方法(15263)
- 数学(12763)
- 数学方法(12492)
- 学(11763)
- 地方(11397)
- 中国(10740)
- 农(9591)
- 理论(9362)
- 业经(8531)
- 教育(8528)
- 教学(8031)
- 技术(7608)
- 地方经济(7165)
- 财(6762)
- 农业(6679)
- 和(6668)
- 环境(6312)
- 划(5865)
- 制(5014)
- 发(4821)
- 学法(4803)
- 教学法(4803)
- 银(4680)
- 融(4676)
- 机构
- 大学(145752)
- 学院(142254)
- 研究(52573)
- 管理(49146)
- 济(47818)
- 经济(46446)
- 理学(42298)
- 理学院(41652)
- 管理学(40428)
- 管理学院(40192)
- 中国(37095)
- 科学(37078)
- 京(32003)
- 农(28634)
- 所(27202)
- 研究所(25290)
- 业大(24579)
- 中心(24409)
- 江(23450)
- 范(23446)
- 师范(23131)
- 农业(22710)
- 财(21105)
- 院(19994)
- 北京(19737)
- 技术(19425)
- 师范大学(18777)
- 州(18540)
- 教育(17119)
- 财经(16788)
- 基金
- 项目(103713)
- 科学(81656)
- 研究(74611)
- 基金(72652)
- 家(65837)
- 国家(65295)
- 科学基金(55019)
- 社会(44487)
- 省(42941)
- 社会科(42211)
- 社会科学(42205)
- 基金项目(38308)
- 划(36770)
- 教育(36742)
- 自然(36438)
- 自然科(35598)
- 自然科学(35588)
- 自然科学基金(34902)
- 编号(30776)
- 资助(28154)
- 成果(25996)
- 重点(25088)
- 发(23075)
- 课题(22966)
- 创(22703)
- 部(21767)
- 创新(21122)
- 大学(20648)
- 计划(20600)
- 科研(20031)
共检索到215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大学知识生产能力提升是推进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资源是大学知识生产的基础,大学知识生产资源获取路径存在学术、市场和行政的三维场域分化。通过资源有效利用而培养能力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最终目标,大学知识生产能力表征框架表现为输入性与输出性能力、学术探究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双重坐标,评价场域分化决定了大学知识生产能力测度标准的多维特性。大学科研管理实践是在遵循场域分化和各要素矛盾运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稳固基础、融合共生、优势转化等战略的主观选择及行动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和新 陈春霞 马建富
随着人们对教师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的知识观的形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地位逐渐被认可。研究者认识到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表征能力,则是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专业教师表征现象的扎根研究,归纳出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具有经验、策略、风格等不同层次。基于此,提出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表征能力提升的策略,即在"经验习得—形象表现"中提升经验性知识的表征能力、在"工作过程整体把握—问题解决"中提升策略性实践知识的表征能力、在"个人素养提升—教学改革创新"中形成教学风格实践性知识表征能力。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教师 实践性知识 知识表征能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慧臣
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随着知识可视化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视觉表征已经成为知识可视化研究的新要求。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研究目前已经从知识、技术、图像等角度开展,然而缺少了观看者和制作者等因素,并且尚未剖析因素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信息论可以为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理解信息需要先形式、后内容和再效用的过程,并结合教育技术专业注重设计的特征,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应该包括形式分析、内容构建、意义解读和设计方法。其中,形式分析侧重于视觉表征符号结构的特点,内容构建侧重于如何赋予视觉表征知识内容,意义解读侧重于观察者解读视觉表征内...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视觉表征 分析框架 教育技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左尔钊 李昌明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需要不懈努力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践的回顾,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做法和成效,并从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对我国今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韩俊 徐小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供给日益丰富,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现阶段,我国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全国社会商品粮总体规模小,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粮食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使粮农获得相对合理的价格和收益,是保持粮食生产和供给稳定的关键。从今后发展趋势看,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需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
粮食生产 中长期趋势 区域布局 政策取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美玲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常常依据一定的表征形式来呈现与建构其实践性知识,如意象、隐喻、实践规则、实践原则、个人哲学,以对形成中或已形成的教学决定进行判断,作为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扩展现有的教学习惯,并扩充问题情境的处理,进而导向教学实践的改进。
关键词:
教师 实践性知识 表征形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小亮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中规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的综合平衡能力,即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的厂房和生产用建筑物等)在原材料、燃材、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合理,以及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产量。”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在充分合理地利用生产资料,采用完善的工艺和先进的生产劳动组织方法的条件下计算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汝荣
把千烟洲站内一个面积为14.2hm2的小流域作为案例,对第一性生产的生物量与光能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植物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还有较大差距,该小流域的发展潜力很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星焕 郭秀芳
生产能力有效利用指标初探吉林农业大学韩星焕,郭秀芳目前常用于反映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的指标主要有生产能力集约集用指标、生产能力粗放利用指标和生产能力综合利用指标等三类,其中的生产能力综合利用指标被认为是最主要和最概括的指标。①这三类指标都能从某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细良 苏艳
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两个方面产生影响:其一是在投资不足领域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率;其二是在过度投资领域对存量资产进行一定的调整。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生产能力的影响是多重的,其积极作用往往伴随着对国内生产能力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承接国外过度生产能力不利于国内企业的长期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一、我国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根据自然经济特点和粮食生产状况,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东北、冀鲁豫、长江流域、西北、西南、东南、京津和青藏等粮食主要生产区域的格局。其中的一些区域,基本支撑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了决定性的粮食生产和供给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爱梅,凌文辁
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通过调查和实验,质疑了经济学中对决策者理性的基本假设,提出了决策制定过程的框架效应,并提出前景理论来解释框架效应。文章通过实验讨论了概率表征框架效应和结果表征框架效应。并揭示了人们选择过程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关键词:
前景理论 框架效应 价值函数 决策权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逯行 陈丽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群居而生。"互联网+"时代的课程观已然发生转变,课程不仅具有知识传播功能,还具有知识生产、关系网络和社区等属性。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在线课程知识生产与进化的量化模型,以cMOOC"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课程形态中的知识生产曲线、知识生产者角色、知识进化规律、知识生产关系的去权威化耦合等知识生产属性的表征,进一步揭示了"互联网+"时代新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新课程形态演化过程及其表征:新课程形态的本质是知识生产网络,是一个创新系统,其学习者是知识生产者,同时也是知识学习者,整个系统通过节点学习者自身的不断进化逐渐提高系统的知识生产效率。本研究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在线课程设计路径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动态构建群体知识生产的"共享知识库",设计并提供"知识生产脚手架",构建基于"交互话轮"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等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胜 刘晓
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中存在的对普通学科知识的移植现象,反映的问题实质是职业教育从学徒制形式发展到学校化时期,职业知识生产机制对学术知识生产机制的“依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独立形态的职业知识生产机制,推动课程建设走向深水区。基于类型教育的比较分析框架,从知识对象、生产主体以及社会建制三方面结构要素来把握职业知识生产机制的内涵:由职业知识产品、职业知识生产者、职业知识生产实体以及联结这些要素的各种制度与观念体系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运行目的与动力都是职业知识生产。实践层面的职业知识生产机制建设路径是:“挖掘”“培训”以及“培养”职业知识生产者队伍、打造系列专门化的职业知识生产社会建制、建设促进职业知识生产活动长期稳定运行的机制。
关键词:
类型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知识 知识生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宁钟,司春林
本文分析了创新集群的特征是聚集经济、知识溢出和技术多样性,研究了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及学习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