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3)
2023(10968)
2022(8610)
2021(7960)
2020(6621)
2019(14895)
2018(14681)
2017(28012)
2016(14712)
2015(16575)
2014(16317)
2013(15853)
2012(14240)
2011(12334)
2010(13141)
2009(12731)
2008(11877)
2007(10621)
2006(9282)
2005(8437)
作者
(38489)
(32152)
(32078)
(30254)
(20399)
(15071)
(14432)
(12261)
(11996)
(11726)
(10850)
(10820)
(10337)
(10139)
(9726)
(9701)
(9574)
(9384)
(9334)
(9051)
(7858)
(7714)
(7623)
(7418)
(7379)
(7191)
(7124)
(7002)
(6362)
(6205)
学科
(77072)
(71813)
企业(71813)
管理(62156)
(58526)
经济(58448)
业经(26135)
方法(22644)
(22221)
(22212)
技术(19727)
(17845)
财务(17827)
财务管理(17815)
企业财务(16825)
中国(16795)
农业(16468)
理论(15377)
数学(14717)
数学方法(14612)
(14059)
技术管理(13545)
(13012)
(12774)
(12662)
(11178)
企业经济(11079)
经营(11078)
(10294)
贸易(10284)
机构
学院(207787)
大学(203662)
管理(87687)
(87002)
经济(85387)
理学(75029)
理学院(74378)
管理学(73553)
管理学院(73163)
研究(59261)
中国(48597)
(41973)
(41368)
财经(32995)
(32816)
科学(31919)
(29960)
(29232)
中心(27906)
(27050)
业大(26143)
(25890)
北京(25735)
(25544)
经济学(25522)
商学(25478)
师范(25355)
商学院(25253)
财经大学(24225)
研究所(23805)
基金
项目(131811)
科学(107029)
研究(105235)
基金(94638)
(78987)
国家(78157)
科学基金(70643)
社会(68727)
社会科(65247)
社会科学(65230)
(54503)
基金项目(50340)
教育(48777)
编号(43347)
(43249)
自然(42571)
自然科(41710)
自然科学(41702)
自然科学基金(41040)
资助(35831)
成果(34938)
(34819)
(32917)
创新(31264)
课题(29824)
(29302)
(29142)
重点(28884)
(28574)
国家社会(27880)
期刊
(102905)
经济(102905)
研究(65346)
中国(45317)
管理(39734)
(36724)
教育(31424)
(28910)
科学(24138)
学报(22069)
技术(21443)
(20421)
金融(20421)
业经(20410)
农业(20288)
大学(20055)
学学(17492)
财经(16882)
经济研究(15594)
(14770)
(13532)
技术经济(12908)
问题(12657)
现代(11623)
财会(11595)
科技(11571)
商业(11329)
(9969)
世界(9785)
会计(9783)
共检索到319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随着经济-技术范式的变迁,研究型大学面临范式危机。在基于知识的经济和社会里,为强化知识的应用,研究型范式需要向创新创业范式转型。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创新创业型大学居于"中枢"地位,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当前在不同社会体系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创新创业型大学面临不同的境遇。但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实践出发,教学型、研究型大学向创新创业型大学的转变将是高等教育变革的大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在理念和制度上,创业型大学是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原型。受创业型大学致力于"创业"的影响,"创新创业"也被视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一种新职能或新使命,但事实上创新创业之于大学的价值和意蕴远不止于此。在基于知识的经济社会中,创新创业成了大学合法性的新来源,创新创业是大学转型发展的新范式而不是新职能。为满足创业革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所有大学都要从旧范式向创新创业新范式转移。作为"创新创业"的一部分,大学在推动自身范式转换的过程中,既要克服旧范式残存的制度惰性,也要应对新范式可能引发的观念冲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苏红伟  唐兴芳  
培养创新人才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形态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诉求。通过对我国部属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本分析可知,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方面高度认同,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高度重视,在选择举措方面高度完备。同时存在目标定位无特色又高度雷同,相关部门间协同育人机制缺失以及对发力点缺乏明晰的判断等问题。推进范式转换,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监督执行机构成为当下破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困境的重要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永民  鲁伟  周斌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新战略中,高职院校起着必不可少的生力军和主阵地作用。传统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需要引发一场由"双创"推动的教育范式深刻转型,在教学范式、课程体系范式、教育评价范式等方面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不同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后者服从于前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体现"对接式教育"理念,对接学生特点、院校特色和行(企)业文化和社会经济转型需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鑫  王晓成  
高职学生是国家人才储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国家实施经济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学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的专业学习为主导,同时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资源与技术,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探索,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学科融合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可运用三种范式:跨学科范式-课程渗透、科技教育范式-教学实践、社会学范式-社会化合作,三种范式综合运用可以发挥出"1+1+1>3"的效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吕汝金  魏德强  刘建伟  王喜社  
为了发挥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一种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该文重点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教育平台搭建、培养体系构筑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进行了研究,同时阐述了新范式在平台搭建模式、多层次能力培养途径和各训练环节有机衔接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表明,新范式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氛围,为示范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条参考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远煦  
经济社会发展催生了大学生社会创业,随着大学生社会创业的逐步开展,大学生对社会创业教育有着迫切需求。大学生社会创业有别于一般商业创业,要实施社会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必须教育学生关注和立足于社会民生,识别有效的创业机会;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获取丰富的创业资源;帮助学生强化商业化运作能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燕祥  
论文对作为人本教育的技能范式、文化范式、市场范式和未来范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就这四种范式对学校创新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作者自己三方面的建议,即学校内部人本教育的检讨、人本教育的革新和教学法的革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金山  孙晓放  赵容  
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应满足创新创业教学的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创业计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适合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团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艳霞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面临着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启动工作亟待优化、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工作急需完善以及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评估工作有待改善等困境。对此,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各高职院校还需基于项目管理视角出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启动工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工作,改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评估工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杨朝峰  
在全球化、技术的交叉渗透、产业界限与企业边界的模糊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独立创新已无法满足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需要转变创新范式,以共生的理念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通过共创、共享与利益相关方实现共同发展。本文提出了共生创新的内涵,分析了共生创新的基本要素(共生创新单元、共生创新环境、共生创新基质、共生创新界面)和主要特点(自组织、整合、共担、反馈),并结合国内外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我国促进共生创新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应向东  
从科学哲学的视角,论述了“范式”既是科学创新的基础,又是科学创新的成果。论述了大学创新教育要教育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范式;渗透基于范式的创新文化;观照创新教育的默会特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冉育彭  
在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大量优秀创新型人才的支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高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既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TRIZ理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体系,对于化解矛盾、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教育意义,也是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因此,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式对现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TRIZ理论进行结合,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提出参考性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斌  柏喆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着手,对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展现出来。并通过引入"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模式的理论体系,辅之以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双创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全面运用生态网模式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具体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敬  黄秋石  徐珊珊  何桂玲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存在实践不足、导向不明确等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大力度打造以实践为导向的模式和体系。文章以实践为导向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通过阐述“双创”实践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双创”模式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