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0)
- 2023(8819)
- 2022(7974)
- 2021(7750)
- 2020(6456)
- 2019(15123)
- 2018(15224)
- 2017(29158)
- 2016(16273)
- 2015(18705)
- 2014(18681)
- 2013(18185)
- 2012(16429)
- 2011(14769)
- 2010(14511)
- 2009(13024)
- 2008(12420)
- 2007(10634)
- 2006(9134)
- 2005(7707)
- 学科
- 济(58675)
- 经济(58609)
- 管理(44695)
- 业(41267)
- 企(35041)
- 企业(35041)
- 方法(29595)
- 数学(25583)
- 数学方法(25295)
- 中国(15833)
- 农(15048)
- 财(13938)
- 学(13771)
- 业经(13021)
- 地方(12155)
- 教育(12127)
- 理论(11922)
- 和(10400)
- 农业(10097)
- 贸(10033)
- 贸易(10029)
- 技术(9735)
- 易(9717)
- 环境(9521)
- 务(9285)
- 财务(9228)
- 财务管理(9213)
- 制(9054)
- 企业财务(8730)
- 划(8461)
- 机构
- 大学(225826)
- 学院(219081)
- 管理(91153)
- 济(80118)
- 理学(80020)
- 理学院(79125)
- 经济(78152)
- 管理学(77668)
- 管理学院(77279)
- 研究(69850)
- 中国(48618)
- 京(48217)
- 科学(45187)
- 财(35093)
- 所(34014)
- 业大(33934)
- 农(32614)
- 范(31708)
- 师范(31476)
- 研究所(31370)
- 中心(31163)
- 北京(30561)
- 江(30250)
- 财经(29124)
- 经(26535)
- 院(25699)
- 师范大学(25570)
- 农业(25545)
- 州(25306)
- 技术(23151)
- 基金
- 项目(156948)
- 科学(122904)
- 研究(117086)
- 基金(112202)
- 家(96514)
- 国家(95678)
- 科学基金(82666)
- 社会(71046)
- 社会科(67142)
- 社会科学(67121)
- 省(61881)
- 基金项目(60838)
- 教育(54899)
- 自然(54544)
- 自然科(53243)
- 自然科学(53233)
- 自然科学基金(52242)
- 划(52240)
- 编号(49341)
- 资助(45991)
- 成果(40613)
- 重点(34423)
- 部(34405)
- 课题(33650)
- 创(32779)
- 发(32430)
- 大学(31287)
- 项目编号(30949)
- 创新(30257)
- 科研(30005)
共检索到308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芳 贺武华
张学文博士的专著《大学理性研究》既是对大学哲学基础的审视与辨析,也是对大学思想发展史的系统考察;既是对大学历史传统的深究细探,也是对大学现实的反思追问。读《大学理性研究》,第一感觉就是著作"理论体量大",这得益于该著作理论体系的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其次就是"现实触痛痒",这与作者深度的问题意识分不开。仅从概念来看,《大学理性研究》所涉及的核心与外围概念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要梳理好、说清楚并非易事,诚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军 眭依凡
大学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社会组织,也是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社会组织。正如布鲁贝克所说,大学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永恒的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亦指出,到1520年欧洲业已形成的机构中,至今仍以其公认的形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福春
自中世纪至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展已近千年,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也从一元走向多元,其中对大学理性的探寻更是为大学之"大"提供了智慧之果。对于人类而言,出于生存与发展的双重目的,既需要感性的认识世界,也需要理性的改造世界,只有两者相得益彰,人类才无愧于"万物之灵"的称号。当前中国大学发展已进入了反思与调整阶段,新旧问题杂陈,更需要理性之光的照耀。一、大学理性必答的三问张学文博士《大学理性研究》一书对大学发展与变革的理性进行了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明远
中国把高等学校都称之为大学,这与欧美对大学的理解不同。大学,英文名为University,原意是"组合",后专指学术团体组织。因此,早期大学一般有4个学院,即文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到19世纪初,柏林大学以哲学院取代文学院,并上升为中心地位,但大学依然以人文学科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系科越来越扩大,理工科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但大学对高水平学术追求的思想没有改变。因此,在欧洲,大学历来都是指本科以上教育的机构,单种技术性的、短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任增元
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认识上,高等教育都面临着"理性偏见"的挑战,尽管形式多样但实质都是用大学理性的部分代替了整体。大学评价实践中的量化主义倾向,理论上把认知理性提升为高等教育的本质,不符合完整的大学理性和中庸之道。理性是拯救大学的重要出路,大学的定位、发展与评价都必须坚守大学理性精神,而不是拘泥于一种理性形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解水青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大学因校长们的频繁抛头露面而充斥媒体,大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但与此同时,中国今日的大学精神却饱受诟病,甚或影响大学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亦受到质疑,中国当今的大学怎么了?难道是人们对大学的期盼过高或者信仰丧失?大学能够作为人类之灯照亮世界吗?张学文博士201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理性研究》一书力图对此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学理性是大学之所以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国内学术界对大学在大发展中出现的行政化、企业化现象展开了系列批评,提出了大学理性回归命题。对大学理性的讨论,还需要对大学理性概念本身严格考证和发展探源。基于大学理性失范事实,《大学理性研究》对大学理性发展谱系进行历史考源,形成了关于大学理性的独特认知,在其中发现学者责任伦理缺失这一本源性问题,故最终把大学理性回归的希望寄托于真正学者的成长。这一思路颇具启发性,深化了关于大学理性的认识。但大学领导人的角色应给予格外重视,他们非一般学者可比,必须担负保护大学理性的使命。
关键词:
大学理性 理性失范 理性回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大学是人类渴望理性并且长期坚持守护的产物。历史上几乎所有大学都是在恪守自身理性与客观性的基础上,通过设法部分满足各自所属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来获得自己的合法地位。西方大学发展史表明,在现代大学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形成过程中,理性无时不贯穿于其中。现代大学这三大功能合法地位的获得分别在不同时期以不同途径出现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域。其中,恪守理性是大学发展遵循的至高原则,这也间接成为高等教育哲学思想演变的"大熔炉"。
关键词:
理性 理性主义 大学理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光钦
大学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历史选择和客观要求。但是,大学转型需要理性和自觉。转型的理性,首先需要转型理念的理性、转型精神的理性,进而达到转型决策的理性和实践操作的理性。大学理性促使着大学转型从理念的理性向实践操作理性的转型过渡。大学转型还依赖自身的精神自觉,并从精神自觉到行为自觉。精神自觉是大学转型的发展之根,它源于大学理性精神的形成;行为自觉是大学转型之干,其关键要素是制度自觉。大学的理性转型,客观上要求大学的转型行为应由市场决定,核心要素是行政权向学术权的转型。从本体论意义上看,大学转型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航标和大学结构性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
关键词:
大学转型 大学理性 精神自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俞婷婕 眭依凡
本文以教学理性为视角,基于中外大学课程体系设计的教学理念及实践经验,提出并讨论了"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大学课程存在什么问题"、"大学课程改革路在何方"等三个与当前大学人才培养及课程改革紧密关联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大学课程 教学理性 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晓璇
大学的产生源于社会的需要,而社会的需要反过来又推动着大学的变革与发展。大学是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地方,大学应当始终坚守自己学术事业的基本理念。学校应该围绕行政服务,强化内部行政,实现行政人员专业化、专门化。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高校"克服行政化倾向"的话题再次引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俞婷婕 李鹏虎
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积淀的产物,是负有选择、批判、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职能且具有强烈文化属性的组织,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基于上述立场,本文在厘清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讨论提炼了大学文化的要素及特征,并就大学文化之于大学价值追求以及办学治校育人实践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本文在回顾大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讨论回答了"为什么要对大学的观念理性予以重视"和"大学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观念理性"两个问题。前者在于说明"大学的观念理性"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后者则从"育人为本"、"学术自由"、"社会担当"三个方面回答了大学应该确立和守持什么样的观念理性。
关键词:
观念理性 育人为本 学术自由 社会担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隽
本文讨论张学文的《大学理性研究》,充分肯定其对于现时代的中国语境的特殊意义,即针对的是大学"失范现象"。但同时强调在"大学理性"之外,也要讲"大学感性",更要关注"大学的情理结构"。进而引入更为开阔的立体结构视域,即将大学视作一种"人格单元",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使命应当区分若干层次:其一,承担知识传承与教化育人的功能,对教师来说,则必须为人师表,在道德上、传统上、学科上都是如此;其二,承担社会互动与学境构造的责任,即不是简单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而是与社会相互为用,既有服务的一面,更有指导和示范的功能;其三,承担创造知识和追求真理的使命,能创造出和谐的求知、求学与求道的精神共同体。
关键词:
大学理性 人格单元 观念侨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大学作为一种现代组织 ,除具有一般组织所共有的特征外 ,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十分突出的特性 ,即复杂性、多样性、统一性、开放性、矛盾性五大特性
关键词:
大学 组织特性 组织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