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70)
- 2023(3682)
- 2022(3078)
- 2021(2843)
- 2020(2421)
- 2019(5429)
- 2018(5276)
- 2017(9283)
- 2016(5524)
- 2015(6481)
- 2014(6381)
- 2013(6003)
- 2012(5632)
- 2011(5303)
- 2010(5384)
- 2009(5149)
- 2008(5011)
- 2007(4579)
- 2006(4164)
- 2005(3900)
- 学科
- 济(16079)
- 经济(16052)
- 管理(14153)
- 业(11718)
- 企(10509)
- 企业(10509)
- 教育(7344)
- 中国(6920)
- 方法(6826)
- 学(6642)
- 理论(5448)
- 数学(5271)
- 数学方法(5176)
- 财(5055)
- 业经(3880)
- 农(3867)
- 教学(3724)
- 和(3711)
- 务(3371)
- 财务(3370)
- 财务管理(3361)
- 制(3291)
- 企业财务(3219)
- 研究(2926)
- 思想(2891)
- 政治(2882)
- 贸(2777)
- 贸易(2775)
- 易(2693)
- 思想政治(2645)
- 机构
- 大学(81564)
- 学院(73837)
- 研究(30602)
- 济(24253)
- 经济(23564)
- 管理(23353)
- 科学(21107)
- 中国(20639)
- 理学(19799)
- 理学院(19448)
- 京(19053)
- 管理学(18829)
- 管理学院(18711)
- 所(16381)
- 农(16290)
- 研究所(15009)
- 业大(13200)
- 农业(13184)
- 范(13172)
- 师范(12964)
- 江(12730)
- 中心(12696)
- 北京(12473)
- 教育(12238)
- 财(11788)
- 院(11474)
- 师范大学(10556)
- 州(9580)
- 省(9193)
- 技术(9180)
- 基金
- 项目(49162)
- 科学(38008)
- 研究(35121)
- 基金(33859)
- 家(31085)
- 国家(30790)
- 科学基金(24993)
- 社会(20475)
- 省(19455)
- 社会科(19099)
- 社会科学(19091)
- 教育(18480)
- 划(17892)
- 自然(17125)
- 基金项目(17058)
- 自然科(16691)
- 自然科学(16681)
- 自然科学基金(16392)
- 资助(14300)
- 编号(14274)
- 成果(13599)
- 重点(12023)
- 课题(11558)
- 大学(11481)
- 部(10979)
- 创(10597)
- 发(10391)
- 计划(10059)
- 科研(9785)
- 创新(9572)
共检索到124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敦华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比较了中西大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影响,分析了西方中世纪大学民主和求真的传统。作者还简要讨论了“科学与民主”的理念思想如何通过北京大学的传统影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在新的时代如何坚持这一理念和传统。
关键词:
大学理念 科学民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矢野真和 徐国兴
大学面临着一个混乱的时代 ,许多国家的大学都为数量、质量、治权和经营的问题所困扰。本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理念和资金的关系入手 ,解剖大学治权的深层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素矿在《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撰文说,高校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全面推行科学治校的基本理念。一是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丽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重在建设,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为此,要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方法,增强保护的效果。
关键词:
科学理念 方法 生态环境 保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的传统,也是大学校长必须依靠的管理大学的力量。本文回顾了教授“治校”传统的形成以及教授“治校”的理论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教授“治校”的基本内涵以及教授“治校”理念对校长治校的影响。
关键词:
教授治校 大学校长 民主管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大学理想和理念体现的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关于大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体现大学追求的一种文化,是大学的品位和精神。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的一种表达,它规定了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变,从而引发了大学理想和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解读或重构大学理想和理念,必须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关键词:
大学理想 大学理念 大学使命 大学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美国大学治理是在大学自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国大学治理中,联邦政府扮演了"无为而治"的角色,州立法机关和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和财政支持调节大学办学,州政府本身并不直接管理大学。美国大学奉行分享治理理念,外行治理、专家治理和共同体治理三位一体,在董事会、校长行政团队和教授会构成的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总揽全局,校长行政团队全面负责大学经营与日常运行,教授会承担学术决策、学术评议等事务,"三驾马车"目标一致、相互作用。美国大学依靠治理体系维护了自治地位,保护了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成就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卓越。
关键词:
大学治理 董事会 校长 教授会 美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成长春
区域性大学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四项职能,立足区域、面向未来,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盐城师范学院是地处苏北的一所区域性大学,自1998年组建以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层次,实现了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跨越、从单一性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师范院校的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立国
自198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首次推出大学排行榜以来,类似的排行榜逐渐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各地区流行起来。大学排行的实质是什么?我国目前是否具备对大学进行科学、客观排行的成熟条件?需要以什么样的观念正确引导大学排行?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以大学排行引导大学科学发展?这些都是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构建当代大学新理念,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真正站在哲学高度,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视角全方位审视。大学理念应是一个“理念群”,包括核心理念 (原生理念或元理念)、基本理念和具体办学理念。核心理念对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大学都具有普适意义;基本理念要鲜明体现时代精神;具体办学理念要遵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校的自身特色。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学理念 创新 核心理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骁男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预算制度处于财政制度的核心地位。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预算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算法的民主法治价值追求预算制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发展水平。从西方近现代历史看,预算制度是在新兴资产阶级为限制王权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侠
政府预算公开不仅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也涵盖了执政党新政治观,建构与完善预算公开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民主政治在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中的表现,它标志着一种政治理念向另一种政治理念的转换,成为执政党践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关键词:
预算民主 责任政府 政治参与 公平正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关键词:
大学理念 澄清误识 建设认识 价值重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广欣
早期中国人的大学印象一个重要的来源是1895年中国最早的大学创建以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对外国大学的观察和思考,这些观察和思考构成中国本土大学理念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梳理和总结出洋中国人关于外国大学的记录,可以发现萌芽期的中国大学理念具有以下特色:第一,既形成几个大致居于主导地位的基调,又兼容对这些基调的质疑和挑战,比如强调大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却不忽略教与学的自主性;第二,中国人的大学观得益于对西方和日本各国不同大学模式的会通,虽有倾向,却不独尊一家;第三,中国人经常从传统书院的理想出发了解、肯定近代大学,面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却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理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