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
2023(1176)
2022(1006)
2021(1037)
2020(906)
2019(1912)
2018(1947)
2017(3063)
2016(2182)
2015(2863)
2014(2981)
2013(2456)
2012(2281)
2011(1982)
2010(1998)
2009(1794)
2008(1808)
2007(1719)
2006(1422)
2005(1309)
作者
(4509)
(3729)
(3668)
(3527)
(2369)
(1884)
(1749)
(1477)
(1445)
(1436)
(1296)
(1286)
(1228)
(1165)
(1163)
(1162)
(1119)
(1052)
(1036)
(1027)
(1001)
(976)
(902)
(891)
(876)
(860)
(858)
(832)
(820)
(800)
学科
教育(5750)
文化(3690)
理论(3646)
中国(3323)
(3034)
经济(3029)
思想(2849)
政治(2847)
思想政治(2796)
政治教育(2796)
治教(2796)
德育(2779)
教学(2779)
管理(2656)
研究(2314)
(2272)
企业(2272)
产业(1874)
(1837)
市场(1822)
方法(1795)
学校(1768)
业经(1764)
文化产业(1763)
文化市场(1763)
工作(1471)
经济理论(1465)
(1437)
学法(1420)
教学法(1420)
机构
大学(28680)
学院(23210)
研究(7948)
教育(7299)
(7215)
师范(7199)
(6433)
管理(6183)
师范大学(5769)
理学(5176)
理学院(5013)
管理学(4713)
管理学院(4651)
科学(4601)
(4559)
北京(4336)
(4326)
经济(4277)
中国(3850)
(3440)
(3341)
图书(3229)
中心(3183)
书馆(3151)
图书馆(3151)
(3006)
研究所(2978)
技术(2808)
业大(2778)
职业(2713)
基金
项目(14029)
研究(13644)
科学(10838)
教育(8502)
基金(7901)
社会(7661)
成果(7492)
社会科(7071)
社会科学(7069)
编号(6825)
(6477)
(5780)
课题(5667)
国家(5647)
大学(5592)
(5577)
(5313)
科学基金(4767)
项目编号(4448)
研究成果(4265)
规划(4220)
基金项目(4001)
(3832)
(3605)
高校(3567)
(3561)
重点(3311)
文化(3292)
(3269)
(3267)
期刊
教育(16607)
研究(11937)
中国(9497)
(6618)
经济(6618)
大学(4892)
图书(4488)
学报(4352)
高等(4255)
书馆(3654)
图书馆(3654)
高等教育(3629)
科学(2888)
学学(2848)
职业(2643)
管理(2581)
(2435)
成人(2341)
成人教育(2341)
(2107)
农业(1889)
(1823)
论坛(1823)
教研(1799)
高教(1799)
(1767)
(1684)
技术(1596)
财经(1324)
科技(1291)
共检索到43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顺进等在《高等教育研究》第4期撰文认为,将文化力置于系统考量现代大学建设中,对于纠正目前大学建设出现的偏差具有意义。大学文化力包括四个方面:(1)立于道,人才是根本。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和高级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长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日益多元化,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文章描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创  
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形成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其发展与升华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由教育是其精神内核。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形成与超越,必须坚持自由探索的原则,坚持“教育重于教学”的思想,保守人文教育传统,实现自由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的调和发展,达到保守性与进取性的均衡和谐状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万丽丽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重要性,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并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学生对原汁原味的英文的理解力,尽快获得跨文化交际意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沁平  
大学和文化有天然的紧密关系。大学对文化的作用和人才培养一样,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功能。大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大学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大学。要全面认识大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综合性作用。一、对文化的浅显认识文化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庞守兴  
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的加剧、现代文化工业的崛起,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们经常会发觉自己离现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德如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然是课程文化的变革,必然是自在的课程文化与自觉的课程文化的交互作用和同步转型。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文化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我国非常强调文化建设,在教育领域,自然存在教育文化。然而,多数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的政府官员未必了解教育文化的意义,有意识地致力于教育文化建设的也不多。鉴于此,很有必要对教育文化的意义与建设等问题,来一番新的审视。一、教育文化的深刻意义教育文化不管对国家还是教育单位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不仅影响教育发展,而且事关国家的强盛和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宏福  
教师文化是一种的亚文化,是指教师这一群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独特性、导向性、可变性等特征。教师文化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划分为浅层文化与核心文化、个人文化与合作文化、角色文化与生态文化等形式,认识和理解教师文化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讨论数词“三”的产生及其特点。“三”是一个很平常而且大量使用的数词 ,含有“三”的词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作为一个数词 ,它具有“成熟”、“完满”、“概指”、“稳定”等内涵和特点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建民  
大学职能的新发展需要组织结构的新变革。本文主要以高层次大学为对象 ,论述了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职能内涵和时代特点 ,分析了三项职能的内在联系和院校特征 ,并针对大学组织结构的分化和离散性 ,提出了加强大学组织结构整合的必要性和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婧  
人性之卓越乃是对丰富、美好和高贵的追寻。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历经岁月考验的文化对象被贬低为商品供人消费和娱乐,甚至被视作无用之物。伴随着这种价值大甩卖,人们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到那些真正感动和吸引着我们的丰富、美好和高贵。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这意味着大学的旨趣乃是引导年轻人进入到人类历史的纵深之处,在对优秀文化的回忆中理解人类心灵所依靠的意义世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经典作为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佩忠  宣勇  
大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的。我国大学向来缺乏自治传统,忽视文化传承,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唤醒大学文化自觉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科学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的文化自觉包括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用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成为社会良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的本质是对大学是什么的回答,它既是大学实践的结果,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又是逻辑构建的结晶,是在理论中创造的。遵循大学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演进过程,大学的本质呈现出家族相似性,是一个多元和合体。随着当代社会实践中人之文化本质的凸显,大学的文化本质也得以澄明。作为文化的存在,文化批判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提,民族文明再造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目标,人类文明互通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