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
- 2023(1824)
- 2022(1538)
- 2021(1587)
- 2020(1368)
- 2019(3076)
- 2018(3103)
- 2017(4961)
- 2016(3428)
- 2015(4214)
- 2014(4262)
- 2013(3735)
- 2012(3617)
- 2011(3455)
- 2010(3666)
- 2009(3312)
- 2008(3425)
- 2007(3157)
- 2006(2904)
- 2005(2550)
- 学科
- 济(8923)
- 经济(8905)
- 管理(6251)
- 教育(5497)
- 业(4982)
- 中国(4143)
- 学(3985)
- 企(3862)
- 企业(3862)
- 方法(3799)
- 理论(3556)
- 数学(3031)
- 数学方法(2945)
- 教学(2826)
- 农(2768)
- 思想(2325)
- 政治(2241)
- 思想政治(2155)
- 政治教育(2155)
- 治教(2155)
- 德育(2152)
- 业经(1943)
- 研究(1888)
- 农业(1876)
- 和(1783)
- 学校(1778)
- 财(1760)
- 工作(1690)
- 地方(1607)
- 融(1581)
- 机构
- 大学(54239)
- 学院(46930)
- 研究(19414)
- 管理(13930)
- 济(13902)
- 经济(13473)
- 科学(13410)
- 京(12290)
- 理学(12042)
- 中国(11923)
- 理学院(11759)
- 管理学(11201)
- 管理学院(11117)
- 所(10438)
- 范(10389)
- 师范(10294)
- 农(10204)
- 研究所(9761)
- 教育(9288)
- 师范大学(8481)
- 业大(8332)
- 江(8253)
- 农业(8162)
- 北京(7890)
- 中心(7609)
- 院(7013)
- 财(6848)
- 州(6166)
- 财经(5562)
- 研究院(5505)
共检索到76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大学使命是人们对大学这一特殊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确定,是人们对大学应有价值的判断、追求和选择,具体体现为大学组织的宗旨、理想、目的和责任。大学使命对校长的办学治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学使命的缺失已经导致大学文化理性的失守和大学文化的低俗。大学必须坚守培养人才的使命、探索真理创新知识的使命和对国家负责的使命。
关键词:
大学 大学使命 办学治校 文化理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晓清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关键词:
大学 保守 超越 共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忠梅
坚守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立世之本,珍视大学声望是大学的立世之道。如何长期坚守大学精神、长久维护大学声望,目前理论上缺乏系统的理性文本建构,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实践中少有成熟的形象危机应对机制,处于被集体围观状态。"墨尔本模式"发展及其启示在于:我国著名大学应提升维护大学声望的理性自觉,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坦荡而理性地坚守大学精神,为高等教育生态健康发展表现出应有的担当。
关键词:
大学声望 提升声望 墨尔本模式 大学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贵春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守护者。大学教师不同的大学精神选择对大学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以知识为志业的知识人抉择守护着大学文化,以政治为志业的政治人抉择偏离了大学文化,徘徊于知识人与政治人之间的冲突性角色知觉到了大学的本真文化精神。为守护大学文化,大学教师应该回归本位,实现知识人与政治人角色的整合性认同。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编者按: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为主要功能的大学,应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传播生态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评价等方面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川
现代大学教育的理想和使命 ,是培养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良好的大学教育应当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而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民族的良心。我们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缺憾 ,其根本原因是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很不够 ,忽视对学生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这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更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应当营造良好的大学氛围 ,使大学成为探索真理和自由成长的场所 ,使受教育者健康地成长 ,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大学理想 教育目标 理性精神 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章仁彪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同舟共济,继往开来"。自两年前金秋的"复旦百年,梦已成真",到今年五月的"百年同济,诺言如山",大学校庆两度成为申城的节日。笔者深感:这就是大学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魅力。大学校庆何以会成为大家共同的节日?这是因为大学走出了"象牙塔",这是因为大学融合于城市中,这是因为高教已进入大众化,这是因为大学回归了社会中心……我却更倾向于大学的文化和精神角度的解释。
关键词:
成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泽平 徐辉
批判不仅是大学的内在本性和重要功能,也是大学教学的应有向度和根本品性。大学要胜任知识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发挥自身批判功能等任务,就必须守护大学教学的批判品性,大力倡导理性的"质疑"与"反思",推动大学教学从单纯"传承"向"探究"转型并承担起反省与评论社会的责任,使大学课堂突破固守僵化的范式束缚,成为思想的历险、怀疑和辩论的场所以及涵养师生批判、创新精神及其能力的教育空间,进而使大学不断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提供新的精神资源、创新思维及其创造力。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批判品性 学术自由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道林 曹丽梅
在牛津大学的发展历程中,自由教育的传统对其影响深远。自中世纪起,牛津大学便秉承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目标,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模式,以"七艺"、古典学科、人文学科为核心开设课程,培养了大批德性与理性兼具的精英人才。与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相对,牛津大学始终注重传授普遍知识,守护、传承和发展自由学术传统,并由此捍卫了其世界一流大学地位。这种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
牛津大学 传统 自由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贵梧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一项核心使命,美国大学自建立之初就特别强调这一使命。美国大学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服务使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确立于20世纪初,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强化三个阶段。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的实现途径包括面向社会开放设施、面向社会传授知识、学生社会参与、教师社会参与、振兴经济与推动企业发展,以及建立公共关系六个维度,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大学使命 社会服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为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出台一系列文件对教师教育予以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其主要制约因素。2019年,全国教师缺口近100万,其中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缺口最大,占比超过50%,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小学和幼儿园。(1)为解决上述问题,2021年4月30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达人
作为大学的管理者,首先应该融入大学。要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个人提供学术事业和人生发展的平台,更是肩负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努力方向不应只是阶段性的,更不仅是为了达到一串串的数字指标;大学应该着眼于长远,应该具有自己的终极价值,并为之不断努力。在此,我想以一个大学校长的身份,谈谈对大学的期待和展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雪梅
大学是文化精神的启蒙与传承者、创新与引领者、担当与坚守者。培育现代大学文化精神,推进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是时代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也是现代大学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大学 文化精神 使命 先进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君 李韶华
美国部落学院与大学是美国原住民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是美国两年制社区学院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型。按照美国相关法令法规,部落学院与大学是由原住民部落负责管治的一类特殊的民族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三个重要使命,即保护与传承部落(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感;服务当地社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打造训练有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自身寄予的美好期望所持有的观念体系,亦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既符合大学规律又有崇高要求的价值认定和信念追求,更是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固守、薪火相传并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向往和文化灵魂。大学本身就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才培养和探求学问的场所,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精神,但不少大学已经呈现出与大学崇真、向善、求美之宗旨、之属性相悖的过度功利和势利。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其意义在于为大学的办学和发展及大学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一种美好的、纯洁的、积极的、向上的参照和追求。
关键词:
理想主义 文化精神 大学 大学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