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2)
2023(2002)
2022(1634)
2021(1639)
2020(1326)
2019(2839)
2018(2669)
2017(4465)
2016(3044)
2015(3689)
2014(3593)
2013(2943)
2012(2638)
2011(2229)
2010(2345)
2009(2198)
2008(2248)
2007(2082)
2006(1859)
2005(1611)
作者
(6214)
(5167)
(5036)
(4966)
(3323)
(2514)
(2431)
(2007)
(2002)
(1960)
(1783)
(1690)
(1683)
(1623)
(1605)
(1582)
(1566)
(1556)
(1442)
(1425)
(1314)
(1305)
(1267)
(1240)
(1231)
(1185)
(1159)
(1128)
(1099)
(1098)
学科
管理(10119)
(8400)
企业(8400)
(8325)
教育(4984)
(4923)
经济(4915)
(4810)
(4335)
财务(4333)
财务管理(4328)
企业财务(4252)
中国(3049)
工作(2742)
理论(2697)
教学(2491)
(2488)
政治(2470)
思想(2432)
思想政治(2372)
政治教育(2372)
治教(2372)
德育(2366)
(2287)
方法(2144)
业经(2017)
学校(1984)
(1860)
体制(1844)
(1844)
机构
大学(38104)
学院(32480)
管理(11281)
研究(10377)
理学(9733)
理学院(9606)
管理学(9340)
管理学院(9283)
(8687)
经济(8342)
(8172)
中国(6921)
教育(6816)
(6641)
师范(6627)
(6427)
(5337)
师范大学(5303)
北京(5177)
科学(5131)
财经(4972)
中心(4658)
(4526)
(4295)
(4207)
(4109)
业大(3844)
财经大学(3790)
研究所(3544)
(3418)
基金
项目(20544)
研究(18386)
科学(16443)
基金(13643)
社会(11418)
(10783)
教育(10672)
国家(10638)
社会科(10620)
社会科学(10615)
科学基金(9455)
(8593)
成果(8543)
编号(8212)
(7275)
基金项目(7000)
大学(6738)
课题(6664)
(5813)
项目编号(5479)
(5330)
(5091)
规划(5076)
重点(5045)
自然(4993)
(4989)
资助(4978)
研究成果(4976)
自然科(4858)
自然科学(4858)
期刊
教育(15136)
研究(13962)
中国(11999)
(10742)
经济(10742)
(6911)
大学(5762)
学报(5178)
管理(4103)
高等(4080)
科学(3925)
学学(3792)
(3595)
高等教育(3471)
图书(3067)
财会(3038)
会计(2796)
农业(2646)
审计(2626)
财经(2603)
(2510)
职业(2486)
书馆(2386)
图书馆(2386)
(2274)
通讯(2244)
会通(2236)
成人(2148)
成人教育(2148)
(1980)
共检索到56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荣辉  金生鈜  
大学的伦理德性是大学在追求文化理想和实践大学的道德使命过程中所形成的卓越品质。大学的伦理德性渗透在大学精神、组织文化、治理方式、教学实践、社会责任、科学研究等方面,是大学作为道德性组织的重要象征。大学要注重伦理德性的养成,不断建构大学完备的道德生态系统,彰显大学卓越的道德品性。大学的伦理德性及其生成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途径、方式与结果,是大学发展的构成性条件。伦理德性的卓越是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金海  
德性伦理是一种关注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立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并以实现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道德。德性伦理要求校长成为德性领导,校长德性领导应注重在真正的"人的意义世界"中展开其领导行为;要慎用权力、以德服人,重视道德领导的价值;应成为学习型领导者,并自觉提升自身领导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窦立春  
生态公民的伦理认同从微观层面看,是个体对自我道德人格和至善追求的生态考量和把握,它决定了自我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认同;从宏观层面看,是指人类共体或地球共体成员共享的生态价值观,它是维系人类共体和谐有序的观念基础。生态德性就是人类对生态共同体和谐秩序的一种信念与良知,是人们自觉、自愿、自主地按照生态规律思考、行动的品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的德性"和黑格尔对"习惯"的阐释对生态德性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斌  姜朋  
建设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研究。开展科学研究,就是面向未知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没有止境,但不等于没有边界。学术伦理就是这样一个不应被忽视的边界。学术伦理不是管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而是对于他们的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外部性影响等进行伦理考量和伦理评估。建立大学伦理委员会制度,可以加强和完善学术伦理规程体系,亦是对"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目标的落实之举,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乃至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大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使命。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文东  
两汉经学德性伦理作为中国传统德性伦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预告了汉以后主流德性伦理思想的理论主题和发展方向。郑玄作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通过对《中庸》以“诚”为核心的“性之德”的注解,阐释了他对德性伦理的认知,即德性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和载体。郑玄《中庸注》对德性的阐释,既与当时的礼治实践相表里,在政治实践和礼治秩序中彰显了德性的伦理价值;又以注经的方式深化了德礼关系的探讨,推进了德性伦理在经学体系中的演化,从而对国家礼治实践中如何有效发挥德性作用提出了新思考。郑玄《中庸注》德性伦理思想对形成以德立身、以礼治世、以礼立德的经学德性伦理传统具有承上启下的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作宇  
大学治理不能忽视伦理基础。《大学》中所提出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时代价值。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和止于至善的理想高度契合。在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至善"的内涵不断丰富,也需要理论和实践来关注和丰富。在知识转移、知识创价和知识价值革命成为大学新兴话语的背景下,大学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大学治理现代化不是外在于大学目的的工具性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依靠人的现代化来推动。人的现代化和"止于至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大学治理要检讨现实问题和症候,需树立和强化"从善治到至善"的理念。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尤吾兵  
在朱熹思想的研究中,过度渲染的德性论遮蔽了朱熹经济伦理思想真实面目的呈现。朱熹以"天理"为核心构建了德性思想体系,其实也是以"天理"制约"利欲"为经济活动的形上总特征,进而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经济活动的具体准则而展示了其经济伦理思想与德性的媾和。朱熹这一思想对纠治当代社会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缺失有着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蓓蓓  
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以公司组织结构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性制度的建设为核心,凸显组织制度约束在公司治理中的机制作用。这种理论传统导致在公司治理研究中对公司伦理机制的忽视。公司伦理作为公司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准则,对公司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内部问题以及不完全缔约困境等具有特殊的治理效应,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司伦理嵌入公司治理不仅是公司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且,也为重新解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由制度机制与伦理机制交互作用所构成的二维结构。公司伦理观的完善、公司伦理的职能化以及不断提高公司伦理的控制强度,是架构二维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米川  
<正>回溯人类发展史,技术与伦理历来是个“二律背反”式的亘古难题。而在“技术越来越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拔起”的人机世或人工智能世代,随着AIGC在“互动本体论”意义上在人类“主体间性”的嵌入,这种难题更是演变为一种生死攸关的社会风险问题。古今中外从来不乏对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深表忧思甚至痛斥。庄子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视“桔槔”之灌溉工具若敝履,宁愿“抱瓮而出灌”。柏拉图《斐德罗篇》中讲到法老萨姆斯对发明文字的塞乌斯说“文字恰恰促进了遗忘,因为人们依赖于外在的符号,疏于用心记忆”。
关键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原理   孙海航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两阶段405名员工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儒家德性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儒家德性领导负向影响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道德认同在儒家德性领导和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上下级关系不仅正向调节儒家德性领导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丹阳  张文霞  
日本当前的科研伦理治理体系主要是以政府和科研机构为主导,以其下属专家委员会为依托,经过科学求证制定全国纲要性文件和行业规范准则。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各大学与行业学会起到了推动作用,自下而上由大学率先成立伦理委员会,政府设置治验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由行业内的纲领规定发展到政府制定颁布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指南,中央和下属机构并行从而建立起一套全国范围的伦理治理体系。日本的伦理委员会数量多,覆盖面广,涉及到各行各业,有统一的行规且遵循业内伦理规范和准则,但伦理委员会的运作本身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从治理理念、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三个角度来对日本整个伦理治理体系做一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对中国的经验与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遂昆  郑珂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等会计舞弊行为丑闻频发,会计伦理失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舞弊是由相关主体所实施的集体舞弊行为,其产生的伦理根源:从个体伦理视角来看,在于会计人员面临会计伦理困境时存在伦理判断偏差和道德推脱倾向;从组织伦理视角而言,在于领导行为伦理欠缺,经营决策缺乏伦理考量和企业伦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经营深陷功利主义伦理氛围。防治会计舞弊不仅应关注会计人员个体的伦理道德修养,也必须重视组织伦理和领导行为伦理管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宇  郑易平  
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导致信息污染、信息异化和信息鸿沟等问题不断涌现,信息隐私、信息安全面临更大挑战。文章在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问题成因的基础上,认为治理大数据信息伦理问题要从倡导大数据信息伦理的规范原则、建立和健全法律、借助技术手段、提高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信息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问题与治理,能够促进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的健康发展,推动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合理利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力  
基于对公司治理本质的认识将公司治理应解决的问题划分为社会层、组织层和个体层三大层次,本文探讨了公司伦理在解决各层次的公司治理问题中的效用,分析了公司伦理在公司治理中从约束性效用到工具性效用再到价值性效用的演化攀升过程,建议通过建设公司治理的伦理机制提升公司道德水平,改善公司治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小伟  
在深度科技化时代,科技所带来的伦理挑战日益突出。荷兰学派的道德物化理论或可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建设性思路。道德物化并不是将技术看成中立工具,用其来实现道德目的。道德物化的核心是“关系本体论”,这一理论认为技术与人在知觉和能动性生成层面是互相构成的,人的道德能动性总是受到技术物的调节。这一思路特别重视技术物设计的伦理敏感性,要求科技人员进行“调节分析”,不仅要考虑技术功能的实现和可能的后果,同时要考虑技术被非常规使用的可能,并预见可能的伦理风险。更进一步,在技术全球化布置的今天,“调节分析”要求科技人员对技术的道德敏感性保持高度自觉,尽量避免可能的价值冲突,防范可能出现的价值殖民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