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1)
2023(9653)
2022(8595)
2021(8321)
2020(7041)
2019(16382)
2018(16301)
2017(31446)
2016(17587)
2015(20379)
2014(20566)
2013(19816)
2012(18064)
2011(16291)
2010(16147)
2009(14477)
2008(13846)
2007(11978)
2006(10378)
2005(8984)
作者
(49128)
(40598)
(40152)
(38545)
(25935)
(19487)
(18395)
(16173)
(15640)
(14611)
(14081)
(13407)
(12826)
(12773)
(12390)
(12359)
(12198)
(12072)
(11591)
(11444)
(10071)
(9930)
(9684)
(9195)
(9185)
(9098)
(9003)
(8984)
(8152)
(8021)
学科
(64448)
经济(64375)
管理(48700)
(45179)
(37157)
企业(37157)
方法(31502)
数学(27271)
数学方法(26937)
中国(19246)
(18033)
(14885)
(14859)
业经(14138)
教育(13597)
地方(13231)
理论(12972)
农业(12230)
(11001)
(10724)
贸易(10720)
技术(10433)
(10387)
(10320)
环境(9996)
(9726)
财务(9669)
财务管理(9654)
(9172)
企业财务(9150)
机构
大学(245150)
学院(238942)
管理(97800)
(89124)
经济(86982)
理学(85588)
理学院(84607)
管理学(83042)
管理学院(82613)
研究(77709)
中国(55034)
(52703)
科学(49392)
(39019)
(37968)
业大(37012)
(36885)
中心(35520)
(35058)
研究所(34916)
师范(34806)
(34046)
北京(33669)
财经(32219)
(29387)
农业(28673)
(28327)
师范大学(28260)
(28179)
技术(25626)
基金
项目(169845)
科学(133384)
研究(127676)
基金(121474)
(104439)
国家(103486)
科学基金(89270)
社会(77775)
社会科(73394)
社会科学(73373)
(66868)
基金项目(65556)
教育(60677)
自然(58504)
自然科(57120)
自然科学(57108)
(56608)
自然科学基金(56052)
编号(53969)
资助(50135)
成果(44722)
(37721)
重点(37411)
课题(37328)
(35318)
(35253)
大学(33978)
项目编号(33305)
教育部(32628)
创新(32559)
期刊
(94268)
经济(94268)
研究(73626)
中国(46637)
教育(40504)
学报(38082)
科学(34538)
管理(34264)
(33152)
大学(29952)
(27576)
学学(26631)
农业(23433)
技术(20976)
(17697)
金融(17697)
图书(16209)
业经(15646)
财经(14924)
经济研究(14555)
(12578)
理论(12570)
科技(12323)
问题(12221)
实践(11713)
(11713)
(11361)
情报(11143)
技术经济(11035)
(10688)
共检索到343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玲  张玮  
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趋于严峻。2015年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有新思路,必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笔者选定河北省秦皇岛市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观进行调查,分析其对非正规就业的认知程度、整体评价和个人意愿,积极探讨影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的各种因素,并从大学生个体、家庭、高校、社会四个方面提出拓宽就业渠道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钟启春  
大学生数量众多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此外,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也是引起就业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高校、政府、企业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浅析了如何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守军  王德清   邓春雪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主要方式。目前由于存在着多种障碍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缓慢 ,在地区、行业、学历层次及专业结构等方面分布不平衡。只有从战略高度出发 ,通过高校、政府及社会各部门合作 ,在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大力支持 ,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托合提·艾买提  
本文首先界定了大学生就业观的范畴,分析了新疆90后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的问题,即就业选择局限性强、就业观念落后、收入预期过高等,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的必要性,并探索了改善新疆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对策,期待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高校教育的多维转变帮助大学生重塑就业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承  王天骄  
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群体在人力资本特征方面相较正规就业群体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并在收入方面显著低于正规就业群体。主要表现为在利用倾向值匹配法控制就业形式选择性偏误的情况下,正规就业群体的平均收入依然高于非正规就业群体87%左右;而基于均值的工资差异分解显示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性因素对收入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5588%。而且,随着收入分位数水平的提高,收入差异的歧视性因素占比逐渐下降,说明了当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的低收入群体面临着比高收入群体更为严重的劳动力市场歧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铮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为此,我们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看待大学生求职,与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相比,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受到了重点关注,这对广大大学生和高等学校都具有启示意义,为如何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明了方向,毕竟就业市场是检验人才质量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场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缪小红  罗玲英  雷玲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择业心理也发生显著变化。以南京农业大学工科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收入预期、单位性质预期、地域选择预期、专业对口预期及择业目的 5个方面,客观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并与实际就业状况进行比较,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择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欢  
本篇文章从"中国梦"视角着手,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展开研究,结合笔者自身高校学生工作经历经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供保障;高校应当加大思想引导力度,将"中国梦"定位为大学生就业观指导教育的基础;提高对家庭因素的重视程度以及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观的调整等等,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带来一些有参考性的意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杨  曹美兰  
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人群,当代大学生却面临就业难这一个尴尬的局面,并且就业难这一现象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这种矛盾的局面看似令人费解,却也是必然。造成这种矛盾固然有诸多因素,文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日益突出?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是什么?就业观如何导致就业难问题?文章围绕以上问题,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进行分析和整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水平  侯贵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吐尔地·卡尤木  买买提·喀尤甫  阿依古力·阿布力孜  
本文在新疆4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资料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缓解就业难问题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宗华  
文章以厦门地区高校计算机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就业意向和就业指导三大方面内容,认为应引导计算机类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同时加强就业心理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小晶  李德勇  
选取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边文霞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面前,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发展需求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就业并未丧失信心,相反他们提出了特点鲜明且务实的潜在发展需求,即"择业需求"、"情绪调试需求"、"学习需求"、"自我发展需求";通过所构建的大学生发展需求结构方程模型,不仅揭示了在校大学生具体需求与潜在需求间的内在关系,而且特别揭示了在校大学生潜在发展需求间的联系,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及相关机构改善其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借鉴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