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7)
- 2023(5395)
- 2022(4577)
- 2021(4573)
- 2020(3805)
- 2019(8499)
- 2018(8644)
- 2017(14252)
- 2016(9112)
- 2015(11096)
- 2014(11444)
- 2013(10145)
- 2012(9265)
- 2011(8469)
- 2010(8762)
- 2009(7545)
- 2008(7276)
- 2007(6831)
- 2006(5886)
- 2005(5264)
- 学科
- 济(21330)
- 经济(21295)
- 管理(20593)
- 业(16228)
- 企(13442)
- 企业(13442)
- 教育(11827)
- 理论(10796)
- 教学(10628)
- 中国(9849)
- 方法(7949)
- 农(7329)
- 学(7301)
- 学法(6817)
- 教学法(6817)
- 体(6712)
- 制(6646)
- 数学(6396)
- 数学方法(6188)
- 财(6063)
- 学理(5574)
- 学理论(5574)
- 技术(5135)
- 业经(4951)
- 研究(4861)
- 地方(4573)
- 银(4522)
- 银行(4493)
- 农业(4402)
- 学校(4327)
- 机构
- 大学(116178)
- 学院(114991)
- 研究(42387)
- 管理(35577)
- 济(33171)
- 经济(31936)
- 理学(29794)
- 理学院(29301)
- 管理学(28197)
- 管理学院(27987)
- 科学(27891)
- 中国(27857)
- 京(26262)
- 农(23460)
- 所(22245)
- 范(21226)
- 师范(20948)
- 江(20560)
- 研究所(20375)
- 技术(20247)
- 教育(19655)
- 业大(19121)
- 中心(18665)
- 农业(18417)
- 财(17153)
- 北京(17004)
- 职业(16496)
- 师范大学(16322)
- 院(16299)
- 州(16026)
- 基金
- 项目(76984)
- 研究(61408)
- 科学(58107)
- 基金(48061)
- 家(42539)
- 国家(42053)
- 省(34616)
- 教育(34492)
- 科学基金(33981)
- 社会(32290)
- 社会科(30116)
- 社会科学(30107)
- 划(29431)
- 编号(28491)
- 成果(25907)
- 基金项目(24611)
- 课题(23362)
- 自然(21331)
- 自然科(20830)
- 自然科学(20817)
- 自然科学基金(20385)
- 资助(20272)
- 年(19665)
- 重点(18666)
- 项目编号(16918)
- 创(16750)
- 部(16620)
- 大学(16600)
- 发(16462)
- 规划(16100)
共检索到187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强 徐元彬
当前,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不强,出现结构性失业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高校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完善培养体系效果评估系统,对提高大学毕业生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非专业能力 培养体系 效果评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国胜 封栩琛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等四种能力。文章从经验、方法与过程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体系,以期为高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戴春平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院校的责任。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大力构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只有大力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高职院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桑椹
当前高职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一部分,就业压力巨大。创业能够带动就业,不但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文章指出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创业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人的多位一体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敏
大学生学习能力是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达成现代高校的共识。文章以德州学院为例,介绍在原生动力、外生动力、内生动力和反推动力的驱动下,构建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系。三个构建主体相互合作,通过课程建设的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并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能力 体系 构建 运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邢文祥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高等教育机构探讨的重要课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因素众多,本文仅以职业化能力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锦冲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完善平台、组织培训、加强评价,真正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亟待形成明晰的思路和可操作办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五新 李尧 杨俊杰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体系支撑的现状,文章提出构建"3训1赛2结合"的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指出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建设便于学生进行创新制造的活动场地,建立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模式等实施方略,介绍了实施这个培养体系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机械类大学生 创新能力 “312”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润进 李长友 李敏
调查研究表明,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未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经过多年的专业教育实践与探索,建立了一套旨在培养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质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全面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采用"三部曲"法对各知识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追踪;通过进一步思维求证与总结,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最后开展探究性试验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获得创新知识。
关键词:
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培养 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殿闯
提高大学生的非专业能力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弹性必读书制度因其在书目选择、开展方式和考核方式上区别于传统的必读书制度设计,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素质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对弹性必读书制度对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素质提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相应的经费支撑是弹性必读书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大学生 弹性必读书制度 非专业素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现志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除了客观上就业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构性就业难之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非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从实际情况看,非专业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的"短板"。在考察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等四种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非专业素质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全程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健全非专业素质考核评价制度。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境 非专业素质 培养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振芝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权利体系构建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多元治理框架下,构建以受教育权为核心,道德权利为目标的权利体系,是教育正义原则本质要求。大学生受教育权为核心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为理想的权利体系构建,对培养过程的教育正义原则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保障有着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振芝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权利体系构建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多元治理框架下,构建以受教育权为核心,道德权利为目标的权利体系,是教育正义原则本质要求。大学生受教育权为核心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为理想的权利体系构建,对培养过程的教育正义原则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保障有着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利 史国栋 龚方红
工科高校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时代课题。工科高校应正确分析现状,找出原因,从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孟昭学
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定位,同时结合教学与管理实际,从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考试模式改革、学生科研保障机制的建立、科研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分析了构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科研创新 培养体系 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