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1)
2023(8553)
2022(7707)
2021(7322)
2020(6461)
2019(14972)
2018(14903)
2017(28815)
2016(16472)
2015(18852)
2014(19274)
2013(18559)
2012(17704)
2011(16003)
2010(16371)
2009(15283)
2008(15639)
2007(14367)
2006(12546)
2005(11316)
作者
(46739)
(39212)
(39128)
(37559)
(25109)
(18690)
(18156)
(15284)
(14677)
(14453)
(13201)
(13030)
(12537)
(12508)
(12411)
(12354)
(12068)
(11539)
(11459)
(11362)
(9856)
(9780)
(9577)
(8991)
(8959)
(8933)
(8849)
(8770)
(7909)
(7869)
学科
(61383)
经济(61317)
管理(48969)
(45954)
(37550)
企业(37550)
方法(29564)
数学(26334)
数学方法(25966)
(20762)
(18837)
中国(17169)
(13696)
财务(13664)
财务管理(13628)
(13572)
(13097)
贸易(13092)
企业财务(12923)
(12733)
(12430)
业经(12297)
农业(12075)
地方(11995)
(11168)
(11148)
银行(11126)
理论(10789)
(10486)
教育(10269)
机构
大学(234793)
学院(231101)
(93150)
经济(90915)
管理(88010)
研究(77571)
理学(75355)
理学院(74493)
管理学(72937)
管理学院(72510)
中国(59105)
(49586)
科学(46731)
(46201)
(40509)
(39844)
(37257)
中心(36662)
研究所(35788)
财经(35715)
业大(34343)
(32274)
(32226)
农业(31998)
师范(31940)
北京(31596)
(29192)
经济学(27868)
(27545)
财经大学(26155)
基金
项目(146134)
科学(114637)
研究(109431)
基金(104113)
(89337)
国家(88507)
科学基金(75604)
社会(66852)
社会科(63172)
社会科学(63152)
(58008)
基金项目(54798)
教育(53413)
(49164)
自然(49139)
自然科(47997)
自然科学(47979)
自然科学基金(47130)
编号(46682)
资助(44049)
成果(40390)
(33563)
重点(32968)
课题(32918)
(30813)
(29886)
大学(29824)
教育部(28815)
(28467)
科研(28266)
期刊
(103572)
经济(103572)
研究(72009)
中国(48846)
(38028)
(36300)
教育(35569)
学报(35009)
科学(31317)
管理(30966)
大学(27555)
学学(24546)
农业(24343)
(24054)
金融(24054)
技术(19942)
财经(17929)
业经(16987)
经济研究(16533)
(15320)
问题(13642)
(13216)
(12031)
图书(11987)
理论(11506)
技术经济(11388)
(11256)
统计(11013)
实践(10466)
(10466)
共检索到354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元龙  
大学生过错行为的发生原因涉及多个维度,包括个体层面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协调,学校层面的教育人文精神缺失、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学校管理疏漏,家庭层面的教育引导欠缺,以及社会层面的多元文化、价值冲突。为此,应该构建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四方联动"的防控体系,实施预测、预防、矫治、控制"四位一体"的防控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旭  
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她们陷入了就业的困境。为了帮助女大学生走出就业的困境,要在正确归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社会上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扩大就业渠道;应改变教育方式,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女大学生也必须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增加自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灯勇  刘汉霞  
本文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起源,研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工具,综述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理论,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崇芳  
大学生"显性"或"隐性"的逃课现象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导致大学生逃课的缘由很多,其中有社会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的错位、学生素养的相对缺失等。我们应该从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检测等方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矫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小麟  
选取上海市8所高职院校3个年级的大学生共1794人,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普遍,并且较为严重,具体体现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以及行为不当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低落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再次为行为不当;对学习倦怠各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在情绪低落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年级以及家庭收入差异;在成就感低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效应;而在行为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则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家庭收入的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付海玲  焦瑞超  
河北某大学新生和大三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受到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影响。发挥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探索心理素质监测体制,建立全方位的心理保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心理辅导是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付海玲  焦瑞超  
河北某大学新生和大三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受到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影响。发挥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探索心理素质监测体制,建立全方位的心理保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心理辅导是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路兴  龚波  张杰  
"大学生过激行为"成为近年来网络、报刊及众多社会媒体的高频词汇,本文在剖析大学生过激行为诱因结构的基础上,意在揭露不同社会诱因类型与过激行为产生之间的深度关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机制,并以此尝试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警管理策略,探索过激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阳梅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94名听障大学生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倾向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并具有利己主义归因偏向。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听障大学生,其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具有显著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听障大学生归因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宝权  李熙元  徐竹林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笑笑  杨晓莉  张奇  
为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成因的认识及态度,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3所高校的540名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能够从主观动机、负面经历和环境影响等7个方面对同性恋进行归因;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主要受情感和认知的影响,对同性恋的认识越全面,态度就越宽容,反之就越反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亚平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其大学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处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这与大学生社会需求、认知程度和性格特点有关。应当从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出发,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人际关系的协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英丽  程永佳  
为了解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及其心理根源,对164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大学生对学术道德失范的归因偏外归因,社会大环境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学术道德素养的最重要原因;教育和社会学习因素对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有一定的直接预测作用,但主要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学术道德认知和态度来影响其行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宇波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长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就业问题解决好,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不仅"能就业"、更要"就好业"的目标,从就业数量、结构以及质量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社会、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学生家长和个人多方面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就业问题的归因所在,并从加强政府统筹、社会宣传、服务支撑、扩展"大就业观"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就业问题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